大具

大具

大具鄉位於玉龍縣東北角,玉龍山腳下,山川拱衛,金沙江穿壩而過,地理坐標為北緯27。10′~27。26′;東經100。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具
  • 外文名稱:Daju Town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雲南省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
  • 政府駐地:大具鄉政府
  • 電話區號:0888
  • 地理位置:玉龍縣東北角
  • 方言:納西話、雲南方言
  • 氣候條件: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虎跳峽、玉龍雪山
  • 機場:麗江機場
  • 火車站:麗江火車站
  • 車牌代碼:雲P
  • 緯度:27。10′~27。26′
  • 經度:100
讀音,含義,重要的器具,指重要的器官,大具概況,

讀音

大具 [dà jù]

含義

重要的器具

《荀子·正論》:“天下者,大具也,不可以小人有也,不可以小道得也,不可以小力持也。”《三國志·魏志·武帝紀》“秋七月公征 孫權 ” 裴松之 注引 晉 司馬彪 《九州春秋》:“參軍 傅乾 諫曰:‘治天下之大具有二,文與武也。’”

指重要的器官

《韓非子·解老》:“人之身三百六十節,四肢、九竅,其大具也。”

大具概況

一、地理概況
08′~100。22′。鄉政府所在地營盤村離麗江城區84公里,到虎跳峽5公里。東與鳴音鄉接壤,南連白沙鄉,與龍蟠鄉隔玉龍雪山毗鄰,西與迪慶香格里拉縣三壩鄉隔江相望,北與寶山鄉相接。幅員面積450平方公里,居住著納西、彝族、藏族、苗族、漢族等多種民族。全鄉由壩區、山區、半山區構成,立體氣候明顯,有較為獨特的自然條件和氣候資源。全鄉轄頭台、培良、白麥、甲子4個村民委員會,50個村民小組,2407戶,9736人,耕地13648畝,人均耕地1.4畝,其中農業人口9487人,占總人口的97.4%。
大具是歷史上納西族遷徙到麗江一帶最早的棲息地之一,有1500多年的歷史,是納西族傳統宗教、文化、民俗、服飾、語言等保留最完好的村鎮之一。
二、現狀和未來
大具鄉屬金沙江乾熱河谷區。年平均氣溫17℃,最高溫33.7℃,最低溫0℃。年降雨量在600毫米~900毫米之間,霜期30天左右,年積溫熱量5640大卡。大具海拔低,氣候炎熱,光熱條件好,土地肥沃,物產豐富。適宜石榴、葡萄、桃、李、杏、梨、蘋果、核桃、芭蕉、柿子等經濟林木栽培生長。由於大具處於雪山冰川和金沙江的乾熱河谷區,積溫高,晝夜溫差大,農作物生長旺盛,品質優良,是雲南省最大的油橄欖種植基地,麗江市最大的包穀制種基地,曾創造了麗江烤菸產業發展初期的輝煌。大具的葡萄、紅瓜子、紅薯、西瓜在麗江農產品市場上較有名氣。2005年全鄉通過加大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力度,實現了3個百萬產業,其中烤菸產值133萬元、玉米制種產值400萬元、黃姜藥材產值110萬元。
未來大具的發展目標:把大具建設成為玉龍縣東部集文化、旅遊、商貿為一體的金沙江江畔重鎮,連線麗江與迪慶香格里拉旅遊環線上的重要通道。一是切實抓住大具至香格里拉縣三壩鄉江橋、兩家人電站建設等項目發展機遇,按照“一次規劃,分期實施”的指導思想,高標準、高起點地認真做好大具旅遊小鎮總體規劃,繼續實施和完善好小城鎮建設的綠化、供排水等掃尾工程,努力爭取把大具旅遊小鎮建設從規劃準備型轉為開發建設型;二是積極爭取大具江橋、55公里至大具柏油路早日動工建設,為儘早實現大具鄉旅遊小鎮的建設打下基礎;三是繁榮民族民間文化,加快旅遊文化產業的發展步伐。按照“東巴聖地”、“虎跳峽”這兩個文化和旅遊拳頭的策劃實施,加強對東巴文化、旅遊文化、民間藝人的保護和傳承,立足民族文化,做好旅遊文化的收集、整理、開發。
三、民俗風情
險、奇、絕的虎跳峽
虎跳峽又稱為“金沙劈流”,是因古代地殼運動,金沙江水切割玉龍雪山和哈巴雪山峽谷而形成的。峽谷長17餘公里,分為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全程共有18處險灘,平均900米一個險灘,從上虎跳峽到下虎跳峽,江面高差約200米。因險灘相接,急流相連,從上虎跳到下虎跳17公里境內的水流幾乎是波浪濤天、泡沫翻滾、洶湧澎湃,一瀉千里之勢。下虎跳江面海拔僅為1630米,玉龍雪山海拔5596米,對面的哈巴雪山海拔5396米,高差為3966米。江面最窄處僅30米,峽谷之長,峽谷之深,峽谷之窄,均可與世界任何著名的峽谷媲美。
大具虎跳峽的江心有一巨石橫臥,上有一個巨大的虎腳印,稱為虎跳石。下虎跳的壯麗景象主要由“虎跳灘”、“冒龍灘”、“奔行灘”組成。其間從下虎跳到冒龍灘段中,冒龍灘灘涂堵水而形成一段極窄的長約2000餘米的水平如鏡的一線江。行在此間,在江岸上或在輕舟上遙看天穹,兩岸的玉龍、哈巴絕壁直刺藍天,天空也被無數的峭壁切成一線不規則的錯邊藍玉,是“一線天蓋一線江”的絕唱。
虎跳峽江岸的絕壁上繪畫有大面積的金沙江古崖畫。崖畫分3塊,其中在千人洞中有洞口裡外兩塊,里壁高1.2米,寬9米,洞口外壁高1.7米,寬3米,第三塊在距離洞口往東約100米處,離地面高2~4米,寬12米。洞口兩堵壁崖畫均被沙石淹沒,表明成畫後,江水還帶著泥沙侵襲過崖洞,可見崖畫之古遠。崖畫據專家介紹,是由朱色礦物顏料調製成液漿畫成。右岸玉龍雪山的懸石上,刻著幾行蝌蚪文字,稱為禹王碑。左岸有遠古時玉龍和哈巴雪山隨著喜瑪拉雅山脈抬起時抖落的岩石,呈現壯觀的石屋群。
古崖畫的崖腳邊上,有一個大崖洞,是最早的先民和金沙江虎跳峽流域猛虎的棲息處。崖洞可容上千人,俗稱“老虎洞”或“千人洞”。上世紀60年代,原雲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後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的張沖將軍一生不顧辛勞攀岩陡壁,披荊斬棘,九次探秘虎跳峽流域後,擺開虎跳峽流域開發的先期工程,在此洞中為建設工人和當地民眾作動員報告,後被人們親切地將這一大崖洞稱之為“張沖大禮堂”。
1987年10月,張沖將軍在生命的彌留之際,告訴家人他將選擇虎跳峽作為人生的歸宿,要家人將的骨灰撒留在虎跳峽。1995年9月,將軍夫人惠國芳囑人托將自己生前節儉下的3000元捐獻給了虎跳峽流域的大具完小。去世後把骨灰送到了這裡與夫君相伴隨行,攜手永世神遊虎跳峽。
冒龍灘是虎跳峽流域18個險灘中的第17個險灘。
冒龍灘的大具一側江邊露出的岩石系大理石的墨玉石和碧玉石並列,就在墨玉與碧玉並列的裂縫中,一股每秒流量約0.5立方的清泉直衝江流,順江洪水期都可以看到江邊上十幾米的清水,枯水期清泉對冒龍灘白沫狀的流水衝擊力更大。該灘最壯觀的是玉龍山的龍尾正好插在噴泉中央。冒龍灘自古以來就是同哈巴雪山滑坡和玉龍雪山尾段的坍塌合力堵水形成波濤翻滾、激流沖天的灘涂。灘涂回水達2000米餘,造就了峽谷中一線天蓋一線江的奇觀。
當麗江大研古城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功,重修毀於“文革”時期木府“忠義”石牌坊時,專家和工匠根據傳說記載和原石牌坊遺物,帶著遺物樣品來到大具木氏採石場驗證核實,經確認,於1997年6月23日重新進駐木氏採石場採掘第二次石牌坊的原料。在排除舊時遺物時,在坐南朝北的一堆壘石堆上驚奇地發掘出鐫刻在石壁上的“萬曆四三”四個字(“歷”字為繁體)。讓大具人幾百年來世代相傳的木氏採石場的傳說變為事實。
採石場留有三處明顯的遺址,發育不完整的大理石的巨石上有許多舊時鑿擊的石柱石明面,斗拱架材等部件的痕跡,遺棄物中還有略帶水紋縫的石瓦等規格料,有當時工匠們修鑽子用的蘸盤。還有當年在運輸過程忠被毀而丟棄於大具境內雙海子梅子嶺和大東西火山的石拉料,白沙亍尾的石獅,得到了很好的實證。
“萬曆四三”4個字鐫刻在採石場最中間一堆坐南朝北的石壁上,堆石由5個不規則的壘石而成。東西長約4米,高約2.2米,刻字面向正北金沙江尾為豎式,上下長0.275米,左右寬0.085米,其中最長一字為8厘米“歷”字,最寬一字為8.5厘米“四”字,可以明顯地直覺到是當時工匠們在避當空烈日乘涼時有意為後人、為歷史而鐫刻上去的。
“萬曆四三”即為明神宗皇帝萬曆年號的第43年,即公元1616年,距今已有390年的歷史,可以斷定萬曆四三無疑就是當年木氏在大具采忠義石牌坊石料的某一年。木府“忠義”石牌坊建成於萬曆48年,即公元1620年,其間從採石到建成共花費了5年左右的時間,與大具人傳說的木家採石經歷了數年時間相吻合。
古老的東巴文
1997年6月,原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縣委、縣人民政府、縣政協對修復重建木府石牌坊非常重視,組織有關專家,專題研究木府當年石牌坊建設的始末和對建築材料來源的論證。派來專家、帶來原石牌坊的石料樣品,來大具木氏採石場對比驗證,證明不僅用屬發育不完整的大理石,從成色、質地完全吻合,而且體積重量每立方3.072噸也是吻合的。在香港回歸在即時,又來到原採過的巨石上重新採下了石牌坊料,使麗江一絕的木府大院石牌坊得以重建。大具石棺墓葬群分布在營盤拉石界中梁子和金江村,大約4平方公里的範圍內,考古工作者在大具考古石棺墓葬群時,曾發現一枚寬1.7厘米、長4.9厘米的雙面磨刃,有脊的石簇,也是出土石棺墓葬群中唯一發現石器的石棺墓群。
打鼓西瓜籽,俗稱大具西瓜籽。納西語中稱“打鼓西瓜蚌”,是西瓜種類中的籽瓜,是納西人家待客的上品。紅瓜籽,色澤紫紅,呈橢圓形,嘴尖。西瓜籽具有補氣養血、養顏的功效,常磕能增加肺活量,有利面部肌肉的運動保健。
大具壩納西族稱“打鼓”,相傳鎮立於“萬里長江第一灣”白勺石鼓渴打制於此而得名,它有“米糧倉”和“大金庫”之稱,更以悠久的歷史文化而被譽為“文化之鄉”。4000多年前的虎跳峽崖畫,讓人重溫人類童年時代的幼稚和天真,但又難以破解其中的奧妙而更具吸引力;3000多年前的大具石棺墓群封存了新石器文化和青銅器文化的原始物證;大具,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內容不但成為麗江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對麗江整體歷史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虎跳峽口不到百米處,離江面十幾米的地方,有一個天然大崖洞、洞口朝江,相傳是金沙江水旋流而成,洞底沉澱有黃金,洞呈螺旋狀,形如蒙古包,洞可容千人,故稱“千人洞”,也稱“仙人洞”,在洞口南面凸凹不平的岩壁上,許多紅色的線條和米色的斑點映入眼帘,這就是著名的虎跳峽崖畫。崖畫分里外兩塊,里壁高1.2米,寬9米;外壁高1.7,寬3米,崖畫底部均被沙石湮沒,表明成畫之後,江水還帶著泥沙侵襲過崖洞。恰好在大崖洞在崖畫的同一堵石壁的外面,在離地面4米高的壁面上也發現了50多平方米的崖畫。崖畫是用朱色天然礦物顏料調製成液漿後完成。
虎跳峽口的大具壩,發掘出土了大量的石棺墓,還收集到了大量的石器、青銅器和鐵器,考古工作者對其中多座石榨墓進行了認真發掘。其中一座就在大具鄉政府所在的地營盤村西南角約1公里的田間。它由若干石板所構成,石料為中生代紅色砂岩。墓長105厘米,寬、深均為40厘米,墓為南北向,有蓋板但無底板,人骨已朽,其中的唯一器物是一枚石鏃,呈柳葉形尖狀,長4.9厘米,寬1.7厘米,兩翼雙面磨刀,有脊。該遺址東北方向2公里的白麥金沙村,也有同樣的發現。
專家認為,金沙江河谷的石棺墓葬成為納西族地區青銅時代文化遺存的重要物證,但大具石棺墓群產生年代卻早於其它地方,屬於另一種文化遺存,它與元謀大墩子新石器遺址石棺墓有較一致的地方,屬新石器文化類型,距今已有3000年歷史。
神秘的東巴祭祀
大具東巴文化“三寶”——東巴造紙、東巴萬年曆、東巴畫譜
大具的東巴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一片東巴文化浸透的熱土。據考,大具的東巴始祖名叫偉噶,600多年前從白地到大具定居,他帶來的東巴文化從此就在這裡生根發芽,東巴教逐漸成為當地人信奉的宗教,幾百年來一直影響著人們的生產生活,主宰著人們的精神世界。到三、四十年代,這裡出現了“家家有東巴、家家有經書、家家有法器”的空前盛況,成為麗江的著名的“東巴之鄉”。大具的東巴文化因其獨特的地理優勢,具有連續性和包容性的特點,從中可以窺視整個東巴文化的發展歷史進程以及東巴文化博大精深的內涵,又因這裡幾次發展高潮的迭起而產生的推作用,大具的東巴文化又有其鮮明的獨創性,並產生了絕無僅有的“東巴文化三大瑰寶”——東巴造紙、東巴萬年曆、東巴畫譜。
納西氏明形文字被譽為“世界上至今唯一活著的象形文字”,它最早叫“魯究斯究”,即刻在石頭木頭上,後來有了東巴紙,才有了被譽為“古代納西百科全書”的東巴經。造紙術對世界文化世界產生了推動作用而成為中華民族貢獻給人類的“四大發明”之一,東巴紙對於東巴文化的發展所產生的作用同樣也是不可估量的。
東巴紙被稱為“打鼓紙”(打鼓即大具),是大具東巴自己的發明,也是大具有名的“土特產”。“打鼓紙”質地厚實,光滑耐磨,且能防腐防蛀。
在遙遠的古代,人們通過對天象的觀察,來確定季節時日,隨著納西象形文字的產生,把客觀存在逐步記錄下來,就成為曆法。和學珍是近代大具最有名望的大東巴,他年輕時到白地從師潛心鑽研東巴文化,回鄉後一直從事東巴業,造詣極高,很受人推崇,他的“鎮身之寶”是一本共120多頁的東巴萬年曆,很多人得以目睹,但從未離身,和學珍生前留下遺囑一定要把它和他一起殉葬,在他去世時,家人不忍違背其遺願,在它身旁把它燒了。值得慶幸的是大具鄉文化站的李成偉在徵得和學珍家人同意的情況下,把這本萬年曆拍攝了下來,使這本獨一無二的東巴萬年曆這一瑰寶留在了人間。
真正的東巴被稱為“智者”,多才多藝,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會誦經、會跳、會畫、會主持法事……相傳,東巴舞蹈有300多種套路,東巴畫有竹筆畫、木牌畫、捲軸畫等多種形式,內容豐富多彩,著名的《神路圖》就繪有大小神、人、鬼、怪394個,奇禽異獸約百個,還有各種各樣的法器圖案。東巴經中有兩部典籍記載了東巴舞蹈的來歷及跳法。它比西班牙的拉班舞譜還早得多,它是我國有文字記錄的最早的舞譜,也是世界上唯一的用象形文字寫成的舞譜,它的發現,使中外藝壇為之震驚。那么,有沒有東巴畫譜呢?
大具的大東巴尹林生對東巴文化如疾如醉,他走訪了很多東巴,收集了很多東巴經書,1960年開始先拜大具大東巴和學珍、和座偉,白地大東巴和玉恆為師,研習東巴文化,退休之後他全身心地投入對東巴經典的整理和研究之中,他曾經看見過東巴譜,但當時未能得以收集,如今已不知去向。於是他開始了重整東巴譜的工作。他從繁雜浩大的東巴經典中把有名號的神靈鬼怪的圖像全部集中在一起,重新編出一本東巴圖譜。畫譜分天堂的神靈、人間的東巴和自然神以及動物、地獄的鬼怪三部分,現已完成600多個圖像,繪在寬40分分的東巴紙上,總長度已達60米,這又可堪稱“大具東巴文化一絕”。
大具東巴文化的真正“活寶”就是大具的東巴,他們是東巴文化的傳承者。大具還有很多東巴在世,其中和承德被麗江東巴博物館聘請為顧問,和國華已成為麗江“東巴館”的首席,更可喜的是年僅30歲的大東巴和學珍的傳人和國耀又脫穎而出。“江山代有才人出”。這是大具之喜、麗江之喜、更是東巴文化之喜!
交通:
從麗江客運站可以做直達大具的班線車,不過因為要經過玉龍雪山,有可能被要求付玉龍雪山進山費(本地人不用)。
大具是全程徒步虎跳峽的必經之道,徒步愛好者可以從香格里拉橋頭鎮徒步虎跳峽高路到新村,從老渡口渡船到大具,大具早上和中午到有班線車直達麗江。也可以從麗江做班線車到大具,從大具老渡口渡江後開始徒步走虎跳峽高路經核桃園、中虎跳峽、二十八道拐最後到達香格里拉橋頭鎮(橋頭有很多過往麗江和香格里拉的班線車)。
住宿
大具有大具客棧、漂漂客棧、小米地客棧等幾家客棧,是農家市的有標間和普間,對於徒步愛好者可以將就著住。主人家大都很友好、純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