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儺圖

大儺圖

《大儺圖》是宋代佚名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這是一幅描寫民間驅除厲疫習俗的風俗畫。“儺”的含義是借祭神來驅除厲疫。此圖中的人物有的戴假面具,有的拿法器,有的擊鼓,手舞足蹈,表現了人們驅除厲疫的傳統形式。整幅圖中的人物姿態各異,衣紋細緻,構圖新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儺圖
  • 畫作類型:設色畫
  • 創作年代:宋代
  • 現收藏地北京故宮博物院
  • 規格:縱67.4厘米,橫59.2厘米
  • 材質:絹本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歷史傳承,研究價值,

畫作內容

大儺圖
此畫為描寫民間驅除厲疫習俗的風俗畫:畫面上共畫十二人,分布在畫面的各個部位,幾乎布滿了整個畫畫。所畫的人物,頭大身軀矮小,與常人不一,人物比例失調,人物的面部誇大,有些變形。據記載,舉行大儺時,人們頭戴各種奇異的面具和各式的帽子,有的戴冠帽、竹斗笠,有的裹著幞頭、頂斗、柳簍或簸箕,另有的背蚌殼、戴牛首。頭上插有花枝,飾有松、柏、梅、蝴蝶、飛蛾或翎毛等,身佩生活用具、木板、竹簡、水瓢、炊帚等物,又有蚌殼、蟾蜍,鱉等水族動物,有的手中或身上系拿著鼓、鈴、檀板等樂器。他們戴著各種假面具,持武器、鳴法器,作出與鬼神作決鬥的姿勢.十二個人圍成一團,手舞足蹈。

創作背景

在中國的繪畫史上,描寫民間風俗習慣的繪畫,到了宋代已有了較大的發展;《大儺圖》就是一幅風俗畫的傑作:據其絹色、筆法、人物服飾等等,一般認為系南宋作品,或疑為當時宮廷院畫。

藝術鑑賞

該圖中整個場面熱鬧非凡,是一種民間娛樂活動,各人的裝扮奇特,動作滑稽、幽默,詼諧誇張,反映出人們驅除厲疫的美好願望。畫面的人物姿態各異,人物形象生動活潑,服飾圖案描繪精工細緻,衣紋筆法勁健瀟灑、構圖新奇,十二人布局得宜,整個畫面的上下、左右顯得充實飽滿。
這是民間用於驅惡避邪的圖畫。人物姿態生動、誇張,神情表達細膩,富於變化。構圖新奇,線條流暢,代表了一種民間繪畫方式。畫面略嫌凌亂,但給人一種熱鬧非常的氣氛和感染力。

歷史傳承

此畫曾經清內府收藏。1742年,乾隆皇帝命宮廷畫家丁觀鵬臨摹了一幅,該摹本也保存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此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研究價值

該圖題材罕見,而畫面諸多細節尤為研究宋代風俗學提供了珍貴的形象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