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儺
- 外文名:Nuo
- 別稱:逐疫
- 起源:秦漢
秦漢時,於臘日前一日,民間擊鼓驅除疫鬼,稱為“逐除”。宮禁之中,則集童子百餘人為倀子,以中黃門裝扮方相及十二獸,張大聲勢以驅除之,稱為“大儺”。又稱...
《大儺圖》是宋代佚名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這是一幅描寫民間驅除厲疫習俗的風俗畫。“儺”的含義是借祭神來驅除厲疫。此圖中的人物有的戴...
儺(nuó)又稱跳儺、儺舞、儺戲,是一種神秘而古老的原始祭禮。流行於江西南豐、福建邵武、四川、甘肅、貴州、安徽貴池以及湖南、湖北西部山區等地。戴柳木面具的...
《大儺議》是南唐陳致雍創作的一篇散文。...... 《大儺議》是南唐陳致雍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名稱 大儺議 創作年代 南唐 作品體裁 散文 作者 陳致雍 作品出...
《大儺·董春女》是姬誠執導的一部歷史劇情電影,由李金銘、李東翰、宋星翰、方曉莉等人主演。電影改編自黃更昌創作的歷史小說《殘垣夜雨》。影片以大儺祭禮在流...
大儺之禮,代封建社會祭鬼神以驅逐疫災的活動。種活動始於原始社會。古代人們認為瘟疫流行系疫鬼作祟。...
《大儺賦》是《御覽》五百三十中的一段文字。...... 《大儺賦》是《御覽》五百三十中的一段文字。于吉日之上戊,將大蜡於臘蒸。先茲日之酉久,宿潔淨以清...
《大儺之舞》是雲中書城發行的小說,作者是絕色小狼...... 《大儺之舞》是雲中書城發行的小說,作者是絕色小狼 中文名 大儺之舞 作者 絕色小狼 小說進度 連載...
儺(nuo)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多元宗教(包括原始自然崇拜和宗教)、多種民俗和多種藝術相融合的文化形態,包括儺儀、儺俗、儺歌、儺舞、儺戲、儺藝等項目。其表層...
儺舞,又叫“大儺”、“跳儺”,俗稱“鬼戲”或“跳鬼臉”。它淵源於上古氏族社會中的圖騰信仰,以後發展成原始巫教中的一種儀式,並逐步演變成有固定目的和內容...
儺面具是中國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用於儺儀、儺舞、儺戲。儺面具種類眾多,造型各異,均為楊柳木和香樟木所雕,然後敷彩上漆,表現出粗獷樸拙、莊典華麗。儺面具...
儺舞又稱儺劇,是江西婺源非常古老的傳統戲曲劇種。是從早先的祭祀舞蹈演變而來的傳統民俗舞蹈表演藝術,具有濃厚的原始生態文化特色。儺舞表演形式多樣,風格誇張而粗獷...
鄉儺是漢語詞語,拼音xiāng nuó,指迎神驅鬼的民俗。...... 宋 陸游 《書適》詩:“山果啼呼覓,鄉儺喜笑隨。”參見“ 大儺 ”。 [1] ...
在傳統的華夏文明中,"儺"是歷史久遠並廣泛流行於漢民族中的具有強烈宗教和藝術色彩的社會文化現象,它起源於漢族先民的自然崇拜、圖騰崇拜和巫術意識。儺的起源與...
儺廟 鄉野上的“奧林匹斯山” ,“五里一將軍(廟),十里一儺神(廟)”之說絕非虛言。遺存的大小儺廟共有40餘處。...
2006年至2014年,儺戲(武安儺戲、池州儺戲、侗族儺戲、沅陵辰州儺戲、德江儺堂戲 [5] 萬載開口儺、仡佬族儺戲、鶴峰儺戲、恩施儺戲、 [6] 任莊扇鼓儺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