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區概況
名稱來歷:因境內大儀山而得名。
地理位置:位於東經106°14' 03"~106°18' 58",北緯31°32' 32"~31°36' 26"。地處儀隴縣東北部,東與觀紫鎮接壤,東南與中壩鄉、回春鎮為鄰,南連閬中市玉台鎮、金城鄉,西鄰閬中市涼水鄉,北接先鋒鎮。人民政府駐大儀場鎮, 距縣城90公里。
政區沿革:清同治後,名為太平場。1933年,設鄉蘇維埃政府。1950年5月,始建太平鄉。1958年撤鄉。1961年設太平公社。1967年改名中心公社。1971年復名太平公社。1980年改稱大儀公社。1983年改為大儀鄉。1992年9月,撤鄉併入先鋒鎮。1994年9月復設。2000年6月改為大儀鎮。
政區劃分; 2011年末轄合心、協力、加強、奮鬥、群策、群力等15個村民委員會和長興社區。
人口面積: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18367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401人,城鎮化率30.1%。另有流動人口1780人。總人口中,男性9757人,占53.12%;女性8610人,占46.88%;14歲以下3105人,占16.9%;15~64歲13628人,占74.2%;65歲以上1634,占8.9%。總人口中全部為漢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8‰,死亡率4.6‰,人口自然增長率3‰。
總人口14966人(2017)。
轄區東西最大距離9.76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1.32千米,總面積32.29平方千米。其中陸地25.26平方千米,水域7.03平方千米。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68.81人。
自然條件
地形地貌境內大部為丘陵,地勢略為西高東低,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470~650米,最高點大儀山頂海拔735米,最低點青槓大堰口海拔468米。
水文屬長江流域嘉陵江水系,兩路口河自場鎮流入,由南向北,從奮鬥村流出,境內河道長7.1千米。礦藏及其他自然資源境內礦產資源主要為磚用頁岩,集中分布在西北部。
自然災害主要自然災害有旱澇、霜凍、暴雨、地震等。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波及全鎮,受災1876戶,受災人口8365人,受災房間數8126間,倒塌778間,一般受損7348間。
下轄村
人口數據
大儀鎮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16222
|
男
| 8305
|
女
| 7917
|
家庭戶戶數
| 4375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16222
|
家庭戶男
| 8305
|
家庭戶女
| 7917
|
0-14歲(總)
| 4226
|
0-14歲男
| 2296
|
0-14歲女
| 1930
|
15-64歲(總)
| 10764
|
15-64歲男
| 5392
|
15-64歲女
| 5372
|
65歲及以上(總)
| 1232
|
65歲及以上男
| 617
|
65歲及以上女
| 615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15814
|
總人口14966人(2017)。
經濟概況
農業 耕地面積1.19萬畝,人均0.68畝,以種植水稻、小麥、玉米、蔬菜為主。2011年農業總產值7320萬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8.3%。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紅薯為主,經濟作物以油菜、蔬菜為主,畜牧業以豬、兔、家禽為主。
工業 以釀造、建築建材業為主。2011年工業總產值1800萬元,占國內生總值的28.2%。擁有工業企業4家,職工15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29.5萬元,比上年增長8.5%。
商業外貿 2011年末有商業網點186個,職工236人;2011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3800萬元,集貿市場1個,年成交額300萬元。
財政金融 2011年財政總收入510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95萬元,人均財政收入361元。2011年末,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22億元,比上年增長24%;各項貸款餘額0.22億元。
社會發展
文化藝術 2011年末有鎮文化站1個,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6處,各類文化專業戶28戶,各類圖書室12個,藏書2萬餘冊。
教育 2011年末有幼稚園10所、國小1所、國中1所,在校學生共1997人,專任教師86人。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99%。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有醫療衛生機構1個、門診部(所)1個;有床位25張,每萬人擁有病床10張;執業醫師6人,執業助理醫師5人。2011年完成診療2.1萬人次。15個村村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98%。
體育 2011年末有學校體育場2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0%。
廣播電視 有鎮廣播電視網路公司1個。現有有線電視戶3732戶,入戶率80%。
社會保障 2011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5戶,人數52人,支出8.27萬元,月人均190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72戶,人數721人,支出48萬元,月人均68元;醫療救助672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72人次,共支出1.36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
優撫對象144人,撫恤事業費支出65.3萬元。社會福利費17萬元。敬老院1家,床位2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20人。五項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合計200萬元;基金支出180萬元。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0.6萬人,參保率90%。
農村產業調整
1、兔業。新發展獺兔養殖戶82戶。2、生豬。確定合心村、更生村、志強村為基地村,年出欄100頭以上大戶7戶,年出欄50頭以上大戶15戶,全鎮年出欄生豬3.32萬頭。3、果業。在志強村新栽柑桔200畝,建設村新栽柑桔40畝,改良柑桔200畝。
農村基層組織建設
全鎮18個黨支部共有黨員553人。其中2008年發展新黨員9人,培養入黨積極分子26人,分期、分批對全鎮553名黨員,48名村幹部和26名入黨積極分子進行培訓,提高了全體黨員幹部政治素質和理論水平。
基礎設施
交通運輸 境內有1條鄉道油路,長15千米。村村通公路,通村公路61千米。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有郵政所1處,代辦所1處,電信服務網點5個。信息通訊網路全覆蓋,通訊便捷。
水利建設 2011年末有水庫5座,山平塘149口,蓄水池162口,總蓄水量405萬立方米,灌溉面積0.3萬畝。有集中供水站10處,衛生井480口,解決了1.5萬人的飲用水問題。
鎮區市政建設
公共運輸 2008年建成大儀客運站,日發客運汽車10班次,日均客量200人次。
給排水 2003年建成大儀鎮自來水廠,年供水0.7萬立方米。
供電 有供電所1個。通電率100%,年供電量240萬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9.98%,供電可靠率99.92%。
供氣 2010年接通天然氣管道,2011年末天然氣用戶55戶。
園林綠化 2011年末鎮駐地有花壇2個,綠化面積45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