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脂肪測定

正常人每天從大便中排出的脂肪占乾燥大便量的10%~15%。其中含有結合脂肪酸(5%~15%)、游離脂肪酸(5%~13%)、中性脂肪(1%~5%)。正常乳兒的大便較成人大便中脂肪含量高50%,幼兒大便中的脂肪含量也高30%,且以中性脂肪為主。大便脂肪測定包括顯微鏡下檢查糞便脂肪和糞脂定量測定。顯微鏡下檢查糞便脂肪的方法為:將少量糞便放玻片上與蘇丹Ⅲ飽和溶液1~2滴混勻鏡檢,可見中性脂肪呈朱紅色圓形油滴狀;游離脂肪酸呈深黃紅色束狀針形、或短細的彎針形結晶;而結合脂肪酸不著色,呈堆狀針形或排列成扇狀。或取生理鹽水和猩紅染料的飽和酒精溶液各一滴,加糞便少許在玻片上混勻,覆以蓋玻片鏡檢。可見圓泡形中性脂肪和晶狀的脂肪酸。糞脂定量測定一般採用Vandekamer測定法,試驗方法:連續進食標準式餐(含脂肪60~100g/天)3天,同時測定其糞脂量3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便脂肪測定
  • 相關疾病:慢性胰腺炎、胰腺癌、梗阻性黃疸
  • 專科分類:消化內科
  • 檢查分類:顯微鏡
臨床意義,正常值參考範圍,

臨床意義

臨床用於胰腺和腸道功能判定。糞便脂肪主要來源是食物,部分來源於胃腸道分泌、細胞脫落各細菌的代謝產生。由於脂肪的消化或吸收能力減退,糞便中的總脂量可以大大增加。若24小時糞便中總脂量超過6g即為脂肪瀉。引起脂肪瀉的疾病有:
1.胰腺疾病如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腺纖維囊性病等;
2.肝膽疾病如梗阻性黃疸時膽汁分泌不足;
3.小腸病變如乳糜瀉、Whipple's病、蛋白喪失性腸病等。

正常值參考範圍

≤6.0克/24小時糞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