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地圖信息,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7188.00畝(其中:田1102.00畝,地6086.00畝),人均耕地0.65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3614.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8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01畝,主要種植桃子、李子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6080.00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有240戶通自來水,有255戶飲用井水,有796戶通電,有276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63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35.89%和82.96%);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0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21戶(分別占總數的65.15%和41.74%)。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到開化鎮道路為土路與柏油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8.0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2.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3輛,拖拉機5輛,機車358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382.00畝,有效灌溉率為%,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204.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6畝。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1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46戶;建有小水窖216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3戶。全村有4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有9個自然村已通路;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6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52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3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9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110.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812.00萬元,畜牧業收入382.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8537頭,肉牛245頭,肉羊470頭); 林業收入35.0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709.00萬元, 工資性收入6.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154.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908戶,共鄉村人口3687人,其中男性1826人,女性1861人。其中農業人口2763人,勞動力2506人。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082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687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鎮)衛生院, 距離鎮衛生院5.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108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獨石頭國小,中學生就讀到市四中。該村距離國小校2.00公里,距離中學3.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284人,中學生189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8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7192.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85.00畝。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勞3740個(勞均1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290.56萬元,有固定資產238.43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9個,黨員總數90人,黨員中男黨員78人,女黨員12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山區、半山區自然村基礎設施滯後,人畜飲水困難,民眾看病、小孩上學遠;2、壩區經濟作物發展緩慢,沒有充分利用好自然資源,民眾科技意識差,種植水平低,重產出、輕投入;3、土地被城市開發利用的部分村寨,失地農民就業難。4、有的自然村沒有會議室、沒有文化活動場所,村民文化生活枯燥。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發動民眾集資酬勞,向上級部門爭取資金,改善基礎設施建設,解決人畜飲水問題;2、在山區和半山區自然村發展烤菸、甘蔗、花生、經濟林果產業,發展以養羊為主,其他家禽為輔的養殖業;3、在壩區發展種植大棚蔬菜、瓜果;4、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好,風景優美的村寨發展旅遊業,建設旅遊村。
地圖信息
地址: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