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仁秀

大仁秀

大仁秀是渤海國第十代君主大明忠之從父,大祚榮之弟大野勃曾孫。在位時間:818年至830年。年號建興。大仁秀兼併了靺鞨鐵利安車骨、拂涅、號室等部,擊敗了黑水靺鞨,渤海國達到極盛。在位期間,曾二十次遣使到唐朝長安,所謂海東盛國主要就是指的時期。830年去世,諡號宣王

基本介紹

人物簡介,家庭,曾祖,族侄,子,孫,記載,

人物簡介

年代:唐朝
姓名:大仁秀
拼音:da ren xiu
正文: 大仁秀,渤海國高王大祚榮大野勃曾孫,簡王大明忠的從父。
唐憲宗元和四年(809年),渤海國康王大嵩璘病逝,其子大元瑜受唐冊封,嗣襲王位,改元永德。大元瑜在位3年逝世,謚定王。其長弟大言義“權知國務”,主持政事。次年,受唐冊封,正式即位,改元朱雀。大言義在位6年,元和十三年(818年)亡故。謚曰僖王。大言義死後,其弟大明忠嗣位,改元太始,僅一年,大明忠去世。謚簡王。大明忠死後,由大仁秀權知國務,執掌王權。遣使李繼常等26人朝唐告哀。同年,唐遣使赴渤海王都上京龍泉府,冊封大仁秀為銀青光祿大夫、檢校秘書監、忽汗州都督、渤海國王。 大仁秀才智出眾,熟悉漢籍,了解中原情況,按照唐朝禮法,大力宣揚儒家思想,並使用儒家思想治理渤海,統一們的思想;用“三綱”、“五常”學說來維繫王族和整個統治集團內部的關係,並重新確立嫡長子繼承制。這樣,統治集團內部的紛爭,得到控制,並逐漸平息。
為了消除吏制方面的弊端,大仁秀重用賢能,大力選拔人才,這不僅為渤海的統治機構注入活力,而且使大仁秀得到一批中、下層人士的支持。
渤海與新羅相鄰,雙方不和,長期對峙。大仁秀即位後,趁新羅發生災荒、內亂之機,於元和末(元和最後一年為公元820年)向新羅發起一場大規模的軍事進攻。擊敗新羅,占據了新羅一部分土地,控制和穩定了南部局勢。大仁秀南定新羅之戰,進一步鞏固了他的統治地位。渤海自大欽茂、大嵩璘去世以來出現的動盪和衰落趨勢,由此得到控制,走向振興。繼而大仁秀把擴展領土的矛頭北向,擊敗海北諸部靺鞨人的抵抗,迫使海北諸部首領、酋長,俯首稱臣,接受管轄。至此,渤海統一了拂涅靺鞨部、鐵利靺鞨部、虞婁靺鞨部和越喜靺鞨部,即今興凱湖以北的三江平原和烏蘇里江流域的廣大地區。黑水靺鞨亦受渤海控制。
為了有效地控制和管理海北諸部,大仁秀沒有採用通過靺鞨部來管理靺鞨人的辦法,而是在新占領的海北諸部,劃分行政區,設立地方政權機構,委派官吏,進行直接管轄。從文獻記載看,大仁秀在海北的拂涅部置東平府,領伊、蒙、沱、黑、比五州;在鐵利部置鐵利府,領廣、汾、蒲、海、義、歸六州;在虞婁部置定理府,領定、潘二州;置安邊府,領安、瓊二州;在越喜部置懷遠府,領達、越、懷、紀、富、美、福、邪、芝九州;置安遠府,領寧、郿、慕、常四州。
大仁秀根據唐制,大膽革新,對全渤海的行政區劃,按京、府、州、縣進行整頓或者重新劃定。從而,統一確定了渤海的政區和地方機構。
大仁秀時期,渤海轄有5京、15府、62州。其轄區北到黑水靺鞨,南抵新羅,西接契丹,東迄日本海,。大仁秀南征北戰,開拓大片土地,奠定了渤海疆域。
大仁秀一直同唐廷保持親密關係,稱臣納貢,恭謹事唐,不缺藩禮。在其執掌權柄的13年裡,有記錄可查的遣使朝唐就有14次;其使節在唐朝受到重視和歡迎。大仁秀提倡讀漢書,學習中原的古今制度,依據唐制進行革新。為了培養熟悉漢籍、通曉古今制度、有很高漢文化水平的統治人才,特派遣學生,赴長安深造。這些學生,學成後回到渤海,多以品學兼優,受到崇敬,並被入選官府,委以重任。如“才綺文新”的李居正,在仕途中,任“公卿”。
由於大仁秀繼高王大祚榮、武王大武藝、文王大欽茂、康王大嵩璘之後,大力吸收中原文化,加速了中原漢籍、制度、技術、習俗在渤海的傳播。大仁秀時代,渤海統治集團,地方官吏,貴族地主,京、府、州、縣等主要地區某些居民,均日趨漢化。
在大仁秀的治理下,渤海得以“中興”。渤海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繼文王大欽茂後,再次出現盛況。渤海國更加鞏固和強大,成為中外聞名的“海東盛國”。
渤海國的強大,對穩定唐朝東北地區,促進唐朝邊遠地區的發展,鞏固唐帝國的統治,起了積極作用。為了表彰大仁秀開拓疆域,治理渤海的功績,唐廷加封大仁秀為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空。
唐文宗大和四年(830年),大仁秀謝世。謚宣王。

家庭

曾祖

族侄

大新德

記載

桓檀古記》稱大仁秀被尊為聖宗宣皇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