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低潮

大二低潮學術界稱之為“二年級低落”,歐美國家的高校稱之為“大二低潮”現象,其具體表現為早晨不想起床,不願上課,對掛科無所謂,缺乏進取心,卻又愛做“白日夢”等。這種現象類似於一條拋物線,入學時處於水平狀態,然後逐漸下落,隨著大二到來到達拋物線最低端。多交流,多溝通即可正常度過。

概述,症狀,病因,專家建議,自測,

概述

掛科、翹課、睡懶覺,學習心態鬆懈,學業陷入低谷,專業發展迷茫……。這些被稱為“大二病”的症狀,學術界稱之為“二年級低落”,歐美國家的高校稱之為“大二低潮”現象。
2014年3月,中國農業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的一項針對1000多名大學生的調查顯示,在積極回答教師提問、課上質疑老師觀點、課上有側重地記筆記、作業完成情況等多項學習行為表現上,大二學生均顯著低於大一和大三學生;在課外拓展性學習,如聽講座、海外學習、學術投稿、師生課外活動等項目中,大二學生的表現也弱於大一和大三學生;對學業和就讀經驗的滿意度方面,大二學生的滿意度低於大一和大三學生。

症狀

大二低潮西北某高校的石老師認為,除了學業,大二學生在人際關係方面也容易出現問題,比如與班級同學、宿舍舍友相處不融洽;班級和宿舍出現“聚團”現象,尤其是女生,以宿舍、地域等為基礎開始分化,“小團體主義”明顯,“大二是學生出現各種問題的高發期。”石老師說。
大二低潮大二低潮
中國農業大學的調查報告指出,大二這一年屬於“學生世界觀和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學生髮展自此進入轉折時期”。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的王紅等四位教授,早在2010年11月,他們就聯名提交了一份關於“大二病”的報告。報告中提到,大二學生“對大學的新鮮感少了,失落感重了,缺課的多了,掛科的無所謂了,學生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了”。
“大二的確是學生學業上的一個分水嶺”,根據中國海洋大學教育系講師胡樂樂的觀察,到了大二,學習進入自主階段,學生們的學業表現出現兩極分化:有的學生學習目標很明確,有的學生則表現得不在狀態,學習非常被動。
美國杜克大學在2007—2010年間,連續4年對“大二低潮”現象進行調查。通過分析大二學生的社團參與度、人際關係處理、學習壓力等一系列數據發現,與大一、大三年級學生相比,大二學生更容易感到苦悶、孤單。他們不知如何與教授溝通,不知如何合理規劃自己的時間,不知如何緩解自身壓力,不知如何選專業。

病因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黨委書記景發認為,大二學生在學業上出現兩極分化,與大一時考試掛科有很大關係。他解釋說,剛入學時,學生的學業水平比較接近,心態也都比較平穩,但大一結束時學業成績會分出高下,有時差距還很大。成績好的學生收穫了獎學金,找到了自信,認為自己的學習方法和能力是好的,甚至開始展望未來的考研、保研。成績差的學生很容易在心理上遭受打擊,“他們高中時也是尖子生,現在突然發現自己學習不行了,尤其是考試掛科,會讓他們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甚至開始意志消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海學院擔任輔導員陳華北表示,根據觀察,這些學生的特點是學習被動、目的不明確,具體表現是逃課增多,即便出勤也表現不積極,甚至在課堂上睡覺,而且他們發現掛科可以通過補考甚至重修進行彌補,學習心態因此變得更加鬆懈。“他們喜歡做的就是在宿舍上網、打遊戲、睡懶覺等。”
不少大學生認為,“大二病”的出現,與高校輔導員在這一階段對學生的關注較少有一定關係。大一新生得到各種關心和愛護,學校對他們的管理也較為嚴格,很多剛畢業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擔任的輔導員工作熱情高,熱衷於組織各類活動,加強與學生的交流。但到了大二,學生大多適應了學校環境,輔導員的工作熱情有所下降,組織的活動明顯減少,與學生的交流不如大一時密切,對學生的管理也不如以前嚴格,學生容易感到不被學校和老師重視。

專家建議

“根據我多年的學生工作經驗,到了大二,一半以上的學生就不用學校和老師操心了。”景發認為,遭遇“大二病”的這一小半學生需要的是深度輔導,輔導員需要轉變工作思路,“一對一的輔導形式才能真正幫學生解決個性化問題。”
陳華北認為,應該將掛科的同學篩選出來,綜合考慮他們的平時表現,分析原因,及時糾正他們的生活學習方式。此外,學校應適當增加針對大二學生的講座,以減少大二學生在專業發展上的迷茫。“大一時有為新生開設的各種適應大學生活的講座,大三有關於考研和職業發展的講座,針對大二學生,應該開設指導學生學習方法的講座。”他建議,高校的心理健康中心可以重點針對大二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活動。
“‘大二病’出現的一個重要誘因是學習動力下降,而根源在於高校缺少嚴格的淘汰機制。”胡樂樂表示,學生只要熬夠4年,除非極少數情況,基本不存在被淘汰的可能,差不多都能畢業。他認為,這直接導致學生學業壓力較小,學習動力不足。
“不只是大二,學生在本科4年的不同階段都可能遇到一些問題。”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部長石中英教授認為,大學本科教育要給學生提供全程全方位的深入指導,導師制就是一種比較有效的制度安排。
景發則認為,導師制是很好的探索,對“大二病”的解決有積極意義。“但我們也不能迷信導師制,因為導師們的時間和精力畢竟有限。”他認為,可以嘗試多種方法,但“不能放棄高校現有的黨、團組織以及輔導員隊伍,這是做好學生工作的基礎”。
當然,在學業方面遇到困難或發現自己對專業缺少興趣的學生,往往會萌生調換專業的念頭,而大二正是這一需求出現的高峰期。但是,國內高校對學生調換專業在比例、條件等方面設定了諸多限制。石中英建議,本科教育應當給學生更多選擇專業的機會,學生和專業、院系之間當然要雙向選擇,但不應限制比例。如果某專業學生流失嚴重,則說明該專業在培養目標、課程設定、師資條件、教學資源等方面存在不少問題,學校應考慮對其進行評估甚至調整。“無論如何,讓學生待在自己不喜歡的專業里學習是不合理的。”

自測

1-15條為早期,16-20條為中期,21條以上請訂床位。
1.口頭禪是“大學裡什麼都學不到”。
2.善於曠課,並引以為傲。
3.積極參與各種桌遊,哪怕玩得很差。
4.熱衷社團活動,並渴望當一次組織者。
5.突然對檯球、飛鏢、網球等英式運動產生興趣。
6.瘋狂上傳聚會照片,哪怕合影人都不太認識。
7.暑假歸來三句話不離學車的事。
8.實習下班回寢室後,半天不脫西裝。
9.打遊戲或看美劇把頸椎累壞了,偏說是“上年紀了”。
10.宿醉後愛說“身體不如從前了”。
11.脖子上永遠掛著個大耳麥。
12.拿著單眼相機拍操場上的樹葉子並雪藏卡片機。
13.強力推薦知名歌手的早期作品。
14.男生開始留鬍子。
15.否定與現實生活脫節的魔幻遊戲,鑽研“足球經理”、“模擬人生”類遊戲。
16.嘗試去搖滾音樂節,鄙視摩登草莓,狂贊迷笛。
17.開始泡酒吧,覺得徹夜不回簡直帥呆了。
18.一邊說“要掛科”“要杯具”,一邊覺得這才是大學生活,心中暗喜。
19.不喜歡卡拉OK,常說“咱找個安靜點的地方”。
20.開始給父母講人生道理。
21.初、高中同學聚會時有意低調沉默。
22.郊遊也說成“找尋自我”。
23.對大一學弟學妹說“你這樣在社會上可混不下去啊”。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