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唯識論序

《大乘唯識論序》是一篇文言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乘唯識論序
  • 外文名:無
  • 類別:文言文
  • 類型:序
唯識論者,乃是諸佛甚深境界,非是凡夫二乘所知。然此論始末,明三種空。何者為三?一者人無我空,二者因緣法體空,三者真歸佛性空。我空者,我本自無,但凡夫之人,愚痴顛倒,於五陰中,妄計為有。何以知無?凡夫依心識妄想分別,於五陰因緣法中,見我為有。然此我相,於五陰中,實不可得。若爾般若觀此五五陰中,一二離二,實體不可得,猶如免角,若有此我於一中住者,應於一中見,應於異中見,應於和合中見。云何一中無我者,以有常無常過故。若有我與五陰一者,五陰無常。我亦應無常。復有我若與陰一者,我是常故,陰亦應常,若我與陰二者,一邊即同前無常,一邊即同前常,若離二邊者,此亦不然,離於二邊,別相不可得。是故實無神我,如是知者,名入人無我空。因緣法體空者,謂諸色等因緣法,以隨俗因緣起。云何隨俗因緣起?世人見牛起於牛想,不起馬想,見馬起於馬想,不起牛想。色等法中,亦復如是。見柱起柱想,不起色想,見色起色想,不起柱想。如薪火相待,無實薪以離於薪,更無實火以離於火,更無實薪於薪,更無實火能作薪,因以離於火,更無實薪能作火,因而見火說假名薪,見薪說假名火,以相待成故,如是能成所成,而不離能成,因而有所成,不離所成,因而有能成。如彼薪火,能成所成亦實無,是名因緣法體空。真如法空者,所謂佛性清淨之體,古今一定,故經雲,佛性者,名為第一義空。所言空者,體無萬相故。言其空無萬相者,無有世間色等有為法故。無萬相非是同於無性法,以其真如法體,是故經雲,去八解脫者名不空,空是故不同無法空也。若如是觀,是名解真如法空。
唯識論言唯識者,明但有內心,無色香等外諸境界。何以得知?如人目有膚翳,妄見毛輪扌建闥婆城等種種諸色,實無前境界,但虛妄見,有如是諸眾生等,外諸境界,故言唯識。若爾,但應言破色,不應言破心。此亦有義,心有二種,一者相應心,二者不相應心。相應心者,謂無常妄識,虛妄分別,與煩惱結使相應,名相應心。不相應心者,所謂常住第一義諦,古今一相,自性清淨心。今言破心者,唯破妄識煩惱相應心,不破佛性清淨心,故得言破心也。(《釋藏》都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