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峽文化旅遊研究院

中國首家專研大三峽文旅的智庫。

2016年5月17日重慶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關於同意重慶大三峽文化旅遊研究院的批覆》(渝社聯發〔2016〕59號)和 9月1日重慶市民政局對重慶大三峽文化旅遊研究院登記證書的頒發,正式確立了大三峽文化旅遊研究院的合法身份和中國首家專研大三峽文旅智庫的地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三峽文化旅遊研究院
  • 類別:智庫
  • 創立時間:2016年5月
  • 執行院長:馮德君
智庫背景,智庫條件,1、國家品牌,2、國家戰略,3、發展需求,智庫戰略,專家團隊,業務範圍,組織構架,

智庫背景

2013年4月,習近平就加強智庫建設作出重要批示:“智庫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形勢的發展,智庫的作用會越來越大。”2015年1月20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意見指出:“社會智庫是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組成部分”,要“探索社會智庫參與決策諮詢服務的有效途徑,營造有利於社會智庫發展的良好環境”。
創建大三峽文化旅遊一流智庫,是大三峽傳統文化保護傳承和建設長江經濟帶的必然,有其重大的現實背景和發展的迫切需要。

智庫條件

大三峽擁有國家品牌和國家戰略兩大優勢,可以充分挖掘區域11個省市文化特性、旅遊特性、產業特性和生態特性,重點研究各區域文化旅遊開發、利用和轉化成為經濟社會效益的課題和項目。

1、國家品牌

長江——世界第三長河、亞洲第一長河。是中國參與國際旅遊競爭的四大名片(長江三峽、北京長城、桂林山水、西安兵馬俑)之一,在國際旅遊市場上知名度甚高。長江幹流旅遊線,長江三角洲、皖南名山風景區、贛北贛西、鄂西北陝南、湘西湘北、重慶四川、滇北黔北構建了“一線七區”的旅遊區,構築了長江地理、文化、資源、經濟和生態融合發展的國家資源。

2、國家戰略

2016年1月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視察重慶,召開了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長江流域11個省市參加會議。習近平強調,長江、黃河都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都是中華民族的搖籃。通觀中華文明發展史,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長江流域人傑地靈,陶冶歷代思想精英,湧現無數風流人物。千百年來,長江流域以水為紐帶,連線上下游、左右岸、乾支流,形成經濟社會大系統。今天仍然是連線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紐帶。2014年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重慶主持召開了研究依託黃金水道,建設長江經濟帶,為中國經濟持續發展提供重要支撐座談會。長江沿江11個省市參加會議。
2004年7月8日,國家旅遊局、國務院三峽辦等六部委印發《國家長江三峽區域旅遊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突出‘新三峽’,立足‘大三峽’,整體推進長江三峽區域旅遊發展”,“推進旅遊與其他產業協調發展”。2009年,鄂渝兩省市發布《長江三峽區域旅遊合作宣言》;2014年,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於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2014年12月5日,重慶市政府通過《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加快長江三峽國家公園建設試點,推進三峽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2015年6月,國家旅遊局編制《長江國際黃金旅遊帶發展規劃綱要》。2016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

3、發展需求

大三峽最大範圍指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慶、雲南、貴州11個省市,五分之一的國土,6億人口。包含長三角、長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經濟區三個板塊,是中國經濟和社會強大發展的新動力區域,聚集了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
正因為有了這條“北起大巴山,中經巫山,南過武陵山,止於五嶺的文化沉積帶”的存在,大三峽的文化旅遊發展有著巨大的傳承空間和價值。
從大三峽的時空劃分,三峽工程以前為前三峽時期,三峽工程建成蓄水為後三峽時期。前三峽時期,是我國改革開放從外事旅遊向國內旅遊轉型時期,長江三峽旅遊主要以串通式的遊船遊覽方式,充分體現自然風光為主體的觀光旅遊,而文化與旅遊的融合深度淺薄,形式單一。但文化資源保存完好,開發潛力巨大。特別是告別三峽游,使傳統的三峽旅遊步入低谷,推進到創新發展時代。三峽工程蓄水後,三峽的自然資源、遊覽方式和品牌均發生了巨大變化。片狀和圍圈區域旅遊、水陸空鐵迸進、凸顯大三峽文化與區域本土文化融合和全域旅遊成為大三峽旅遊發展的主旋律。

智庫戰略

搶抓“長江經濟帶”戰略機遇,保護傳承大三峽傳統文化,重振三峽文化旅遊,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主要採取“匯集精英、精準服務、拓展內涵、細微研究、創新成果、市場效應、雙贏發展”方略。
拓展文化、旅遊內涵和外延,全面覆蓋文化、旅遊兩大領域,搭建文化旅遊戰略資源平台和打造項目策源地、匯集地。
以文化創意為靈魂,以組建和維護一流的專家團隊為核心,以整合文化旅遊全產業鏈資源、有效配置資源、培育高端資源為關鍵,以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為重點,以直屬實體和戰略合作夥伴為支撐,以“諮詢+”(諮詢+策劃+規劃+傳媒)為主要手段,以實用性、操作性為準則,建設有品牌影響力、持續創新發展的大三峽地區第一民間智庫。

專家團隊

建立“精英大師領銜、知名專家操刀、專職團隊運作”和考察、評估、論證、審查和管理一體化的團隊體系。
以專職研究員為基礎,組建由國內外頂尖學術權威人士、獨立研究人士、學者、經濟學家、社會活動家、企業家、銀行家、高等院校研究人員組成的的權威諮詢團隊。
執行院長:馮德君
副院長: 羅 渝 黃小波 孫小淞 楊彪
部分高級顧問:鄒東濤 陳 斌 鄭建平 王 克 李蘭生 林 森 施文球 秦華生
王 寧 肖 敏 郭道榮 劉仁階 邵建華 唐 兵 陳勃 孫福民 錢犁 郎太武 何新
秘書長:馮德君(兼)
副秘書長:郭 歡
辦公室主任:黃小梅
外聯部主任:龍 榮

業務範圍

開展與文化旅遊相關的基礎理論和套用課題研究
開展與文化旅遊相關的信息諮詢、決策諮詢、項目策劃服務
開展本機構成果的推介與轉化服務
開展文化旅遊相關的知識與培訓服務
開展其他有利於文化旅遊事業發展相關的活動

組織構架

形成“17箇中心+N個創新”的全程服務體系
以“諮詢+策劃+規劃+傳媒”的服務模式,形成“理念新穎、發展超前、規劃落地、市場成果、效益倍加”的諮詢顧問服務體系。
17箇中心
區域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城市文化與休閒旅遊研究中心、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中心、品牌行銷研究中心、企業戰略研究中心、信息研究中心、宣傳推廣中心、旅遊線路設計研究中心、鄉村旅遊發展研究中心、旅遊+融合發展研究中心、投融資研究中心、旅遊消費研究中心、文旅運營研究中心、景區建設研究中心、傳統文化保護傳承研究中心、三峽移民文化研究中心、專家服務中心。
N個創新
針對大三峽核心地區,量身若干定製重大文旅項目。全程參與、全程服務、終身服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