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遊:藝術在天上

夢遊:藝術在天上

《夢遊》是“藥藝術館”創始人、藝術家黃藥的藝術隨筆集,厚重的文字配以翔實的圖片,記錄了作者極具個性特色的藝術發展之路。書的前半部分著重於作者的“自我發現”,後半部分通過實踐展示了藝術作為一種精神之藥的重要意義。

基本介紹

  • 書名:夢遊:藝術在天上
  •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 頁數:188頁
  • 開本:32
  • 品牌:新星出版社
  • 作者:黃藥
  • 出版日期:2013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331282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一個享譽國際的前衛藝術家是怎樣煉成的!

作者簡介

黃藥,出生南京,天性逆反,桀驁不馴。生活曲折,酷愛冒險。1989年投奔美國,開始漂流生涯。2005年返回南京,建立藥藝術館,組織策劃十多個實驗性藝術展覽活動。著有《夢遊——藝術在天上》,主編《曬太陽》《藥藝術》 及“療傷系” 系列叢書數種。其藝術活動得到美國Discovery探索頻道、紐約時報、新周刊、搜狐文化等國內外媒體大幅報導,他倡導的“藝術是一種精神之藥”的理念贏得廣泛認同。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時光倒流 /03
第二章 尋找靈魂出口 /51
第三章 自我療傷 /81
第四章 藝術在天上 /153

文摘

當代藝術的一個另類標本
——藥藝術的個人史

文/胡赳赳 (新周刊副主編)

1986年的“曬太陽”藝術活動是南京當代藝術的原點,雖然比北京的星星畫展、重慶的野草畫展晚了五六年的光景,但它依然是不可磨滅的、寫入當代藝術史中的記憶。
黃藥是曬太陽的重要參與者之一。2009年,他與另外一位發起人郭海平編篡了《曬太陽:跨越二十年的藝術行動》,首次以完整文獻的形式將南京當代藝術的重要歷程予以展現。
郭海平回憶說:“我和黃藥找來半塊南京明城牆的城磚,一起在上面雕刻‘曬太陽’印章。那時,沒錢印海報,自己動手,先是雕刻好30×30公分大的印章,再用大紅色顏料將‘曬太陽’三個大字一幅幅地印在對開的紙上。”這是他們當年製作“曬太陽”海報的全過程。
部分參與者描述了當時的場景:“曬太陽”當日,上千名學院內外的藝術家們,三三兩兩地用腳踏車、三輪車將作品運進公園。為了預防大批作品進公園受阻,還聯繫了環衛所的專用汽車,分批將作品偷偷運進玄武湖公園。
一些藝術家回憶起來仍很激動:“兩百米的櫻洲長廊一下子布滿了形形色色的作品,各種裝置、雕塑也分布在開闊的草坪上。”大家沐浴在陽光下,盡情地交流和遊玩,氣氛無比輕鬆和自由。這在團隊精神的1980年代,顯得分外難得。
這個展覽在當時引起很大的媒體反響,即便今天看來,這個活動依舊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它開放,充滿民主和自由的氣息。黃藥和郭海平說:“它沒有門檻,只要願意,每個人都可以來參加,沒有門派之爭,沒有傳統與前衛之分,只要你有熱情,都非常歡迎。”
次年,黃藥從南京師範大學獲得藝術學士學位。“曬太陽”的藝術行為在他的人生之路上烙下深刻的印記,此後,他再也沒能擺脫“藝術的方式”。
隨著1980年代晚期的出國潮,黃藥孤身一人來到美國,1992年,他獲得了芝加哥州立大學藝術碩士學位,此後一直在美國從事藝術活動。與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描述的故事一樣,他也學會了大量的謀生本事。“經常不上課,也不繪畫,做生意,想著怎么賺錢。”到了2003年,在有了足夠多的閱歷,弄懂了西方人是如何從事商業與藝術之後,他回到了出生地南京,仍然是流浪漢的打扮,穿著波希米亞的裝束:土黃色軍裝上衣,藍色工裝褲。實際上他此時已積累了足夠下半輩子生活的財富,但卻完全沒有成功人士的樣子。
此時,中國當代藝術方興未艾,但如何接納他,誰來接納他,居然成了一個問題。因為眼界與視界都完全不一樣了,所反映的主旨也起了變化。“西方人在面對生命、宇宙創作主題,西方人受超人哲學的影響,有一種狂人思維。”黃藥說,中國的藝術卻還在反映意識形態、社會當下的現實性等相關問題。
因此,當他自稱為“通靈藝術家”、“能與外星生命對話的藝術家”時,這種近乎天方夜譚的想像力和哲人王思想影響下的藝術狂想,實在不是中國人以及他們的藝術生態能夠接受的,此種類型的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往往被認定為“精神分裂”、“妄想症”、缺乏自我認知。但頗有意味的是,這種人在藝術與詩歌圈子裡從來不缺,也從來都是良莠不齊地存在著。
在這種對生命異於常人的“癲狂”狀態中,黃藥創作了“招魂”、“夢遊”、“通天”三個系列作品。“招魂”系列的靈感來源於“山鬼”,這卻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在《楚辭》中,山鬼是個優美動人的女鬼形象,在山中約會她的情人。元遺山也有名句“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黃藥是在南京古城牆定淮門一帶所在的藥美術館想到這些意象的。那裡的夜晚富有詩意而安靜,夜籟人定之時,也容易有不祥的念頭髮生。他連續幾個夜晚瘋狂地在油畫布上創作,最後產生的“招魂”卻很是令人不適:在藝術的變形與誇張中,類似於顯微鏡下各種細胞形狀的聚合物出現了,它們形成一個巨大的包裹狀的球體,也許是卵泡,也許不是,誰知道呢?或許不過是一些莫可名狀的、不規則的念頭的隨機發揮,只是抽象的一堆線頭?總之,這些作品帶來了不適,絕對稱不上美,但也不難看,用一種西方的觀念把東方的文化情景抽離乾淨,最後剩下來這些“球狀物”。
在“通天”和“夢遊”系列作品中,也依然可以看到印象派、抽象表現主義在他身上施加的影響,他可以駕輕就熟地運用西方的技藝來實現自己的玄冥野心。但十分遺憾的是,這樣的作品,並不具有好的“賣相”,它們不為人理解,慘遭擱置。黃藥曾試圖說服他的一些朋友作為經紀人,售出這些作品,但顯然這樣的構想仍然停留於構想,熱火朝天投奔物質主義的中國人沒有耐心讀懂藝術家“瘋狂的大腦”中究竟想說明什麼。
但黃藥似乎沒有打算放棄自己的追求,沒有放棄他對通靈、宇宙與生命的好奇心。一方面他慢慢適應了人們的審美趣味,他搞清楚了當下中國人熱衷於談論的話題和事物,並漸漸地向之傾斜。他在調整自己,以適合於這個國情和藝術生態;另一方面,他建立起自己的一個藝術生態圈:回國後,他在南京開辦了頗具民間影響力的藥美術館,並成功吸引了美國DISCOVERY探索頻道前來拍攝。為此他在三天內召集了“曬太陽”群體的“舊友”們,舉辦了“清明”藝術展。在這個展覽中,南京藝術家們各顯其能,有的從舊貨市場改造了一些現成品的裝置藝術,有的將自己的精子裝在瓶子裡埋在地下,命名為“野種”。黃藥還叫來了鑼鼓隊和許多模特,這讓熟悉西方藝術的拍攝者們興奮不已。而南京當代藝術群體也因為這此拍攝,再次出現在公眾面前。此後,他們連續做了《抗生素》、《激素》等具有指向性意義的展覽,隨後他們便被批評家命名為“療傷系”藝術群體。在一系列的藝術事件策劃中,黃藥從“海歸”時的默默無聞,逐漸躋身於一個不同於當代藝術譜系的另類譜系。
在中國,藝術家的晉升之路並不容易,他們需要來自於學術、市場、收藏和媒體四個方面的認可。要么,藝術學徒們從學院開始起步,成為職業藝術家之後,等待收藏家、批評家、媒體人和畫廊的挑選,正如上帝“檢選”他的子民。要么,要熟悉中國話語場上的一切事務,能夠在各種人際關係中周旋,像“皰丁解牛”一樣找到最適合自己發展的良性道路。但這些都不適合黃藥,他是八五美術新潮中的闖將,又有鍍金的留洋身份,並且,他有優渥的資金和社會人脈,他唯一想選擇的是,用一種“藝術的方式”來進行自我實踐。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黃藥將自己空降到了北京宋莊。他生活於南京和北京兩地,他不大與那些藝術寵兒來往,他們生活在另一個光鮮的、場面上的世界。而他在暗暗推動自己的藝術企圖:他在宋莊又創辦了一家藥美術館,甚至他與達明赫斯特的策展人聯合舉辦了一個國際藝術展。他創辦了一本名為《中國藝術新聞周刊》的雜誌,但維持了兩年之後,這本雜誌就不復存在了。轉而,他以圖書出版的形式推出了“藥藝術文庫”,一步步以藝術文獻的方式推出了南京重量級的藝術家以及他們的藝術觀念。至此,黃藥從藝術家進而到策展人,全方位地活躍於藝術圈了。
但他為人津津樂道的還是他的另一類型的藝術作品。截然不同於通靈或與外星生命對話,他的另一類型不乏現實關懷,也非常“接地氣”,甚是適合或討好於中國國情。這或許是他在某種意義上作出的妥協,也可以看作是他的中國方式。
2009年,參與北京首屆798藝術雙年展的作品“流動藥房”,是一個很受人矚目的作品。他和合作者開著一輛中巴車,從南京開往北京,沿途為市民們送藥,並徵集抗憂鬱方案,他們用故事和影像記錄下來所發生的一切,包括意外的遭遇。
此外,他還在一些行為和裝置上不斷發聲:他的《北京烤鴨》在吊著的烤鴨身上插滿菸頭,此後他將這一作品延伸,將菸頭放到自己的嘴巴里;他也將豬頭釘到畫布上。總之他和動物似乎過不去。還有一次,他將文身師請來,在女人的身上刺上紀念南京某個重要事件的字樣,引來了不少媒體的曝光;他也在戶外做一些行為,為南京祈福、倒立等等。有些作品易於理解,有些作品則晦澀難懂,有點像他帶南京口音的國語,你必須努力去適應。
顯然,這是黃藥一個未完成的過程。他的所有努力,除了讓自己以“藝術的方式”得到巨大的快樂與享受之外,他也試圖能在當代藝術的譜系之中,開墾一個不一樣的價值譜系。這也是他取名“藥”的緣故。他本名“黃躍”,後來改名叫“黃藥”,他的美術館叫“藥美術館”,他屬於“療傷系藝術群體”。他認為藝術是一種治療方式,也是一種療傷的方式,而南京是一個充滿“傷與感”的城市。
現在,江湖上都叫他“黃藥師”,他每次出手,都引來各種刮目相看的意見,這些意見與爭論從未統一過,但也從未影響過他自己的判斷。與許多藝術家一樣,他試圖表達和覺醒;但也與許多藝術家不一樣,他竟然蹚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