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夢縣城關鎮東正街有一座聞名遐邇的三間四層小樓——“夢澤影戲館”,這裡一年到頭,天天演皮影,場場座無虛席,而夢澤影戲館的主人就是秦禮剛,今年58歲,人稱“皮影王”。
(概述圖片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雲夢影戲館
- 地址:雲夢縣城關鎮東正街
簡介,歷史信息,
簡介
還在孩提時代,秦禮剛就迷上了皮影戲這門古老的民間傳統藝術,沒錢買票,就跑到後台偷偷看藝人表演。20歲那年,他如願以償拜當地皮影藝人陸春元為師,成為一名關門弟子。喜愛皮影戲,且心靈手巧和較好的嗓音等條件,後來讓秦禮剛在眾多人中脫穎而出,從此他與皮影結下不解之緣。從1978年開始拜師學藝到如今,秦禮剛與皮影相伴已經三十多年了。
歷史信息
在三十多年的皮影生涯中,秦禮剛積累了200餘個傳統折子戲。《三國》、《東周列國》、《包公案》等故事他都爛熟於心。他的觀眾透露:“秦師傅的皮影戲,可以5年不重複,最長的一出可演100天呢!”。在夢澤影戲館的二樓,我與秦師傅交談時,他說除了大年三十,我幾乎每天都有演出,從中午十一點半開演,下午兩點半收場,雷打不動,而我的戲迷都習慣了看完皮影才吃午飯。正月唱燈戲,三月唱祭祖戲,五月唱端陽戲,八月唱中秋戲。每年當地舉行民俗活動,雲夢城鄉總能見到秦禮剛熟悉的身影,三尺戲台成為他醉心的舞台。1984年,秦禮剛在城區終於自建了這個夢澤影戲館,自此,老秦除除夕外,堅持常年每天為觀眾演出。
傳統雲夢皮影唱腔屬西鄉高腔,秦禮剛在繼承的基礎上糅進了楚劇、漢劇唱腔,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他還不斷改進皮影製作工藝,製作的千餘件牛皮、硬紙和硬塑膠道具,無不栩栩如生。
秦禮剛很清楚,在電視、電影和多媒體等的衝擊,傳統文藝要生存求發展就必須要創新,皮影也同樣如此。為了穩住老觀眾發展新觀眾,為了讓皮影這種藝術形式長盛不衰,秦禮剛花了很多心思:改進材料,最初使用的是牛皮,後來改變為硬紙、硬塑膠,再到如今透光性非常好的聚乙烯;加寬紗幕,把它由過去的1.5米長、1米寬,擴大到目前的3.4米長、1.5米寬,而人影也遂之放大了1倍,這讓觀眾看得更清楚;皮影著色上變換,最初的皮影顏色單調,不能夠在視覺上吸引觀眾,如今他使用了多樣的著色技術,使皮影看起來五顏六色,更具表現力;獨創“換頭”技術,類似於戲劇中的“變臉”,使人物在動作和表情變換中更自然逼真;豐富伴奏,過去傳統的皮影戲伴奏樂器只有鑼鼓,現在他又加上了民族弦樂器,為的是更好聽;劇目的創新,他將《狡猾的狐狸》、《司馬光砸缸》、《武松打虎》等一些中國寓言故事改編成皮影戲,力圖吸引更多兒童和青年觀點走進劇場……
秦禮剛的名氣現在越來越大了,他先後接待過美國、德國、義大利、日本等國的朋友,還曾應邀赴江蘇、唐山等地交流演出,都受到了熱烈的歡迎。有一次,一位美籍華人來到雲夢,點著名要看他表演的《薛仁貴征東》故事,那位美籍華人看得淚水漣漣,秦師傅和客人一樣,也是演得熱淚盈眶。在中華世紀壇舉行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題展上,應邀進京的雲夢皮影藝人秦禮剛與搭檔表演的《武松打虎》吸引溫家寶總理的注意。演出結束後,共和國總理緊緊握著老藝人的手連聲說:“演得好,我一直在看……”
學皮影、演皮影、創新皮影、發展皮影,58歲的秦禮剛把畢生的經歷都花在了皮影藝術傳承上。對於皮影的未來,他懷著深深的憂思,如何使這種獨具魅力的小劇種能順利傳承、如何使皮影戲這種的鄉土文化品牌得到更多的保護,這些都是皮影秦現在苦苦思索的問題……
2005年中國唐山國際皮影藝術展演評比時,雲夢皮影藝術團榮獲最佳表演獎、最佳打擊樂獎、演出綜合獎。雲夢皮影藝術團團長秦禮剛憑7套人物皮影榮獲展覽類一等獎,他和雲夢皮影藝人陳紅軍還分別獲得現場雕刻製作“神刀獎”三等獎。
2007年4月,秦禮剛受中國國際動漫節組委會邀請,率團參加第三屆中國國際動漫節展演。
2007年6月9日,我國第二個“非物質文化遺產日”當天,中央領導溫家寶、李長春到北京中華世紀壇,觀看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題展。溫總理饒有興致地觀看了雲夢皮影戲《武松打虎》。
2007年7月15日,雲夢皮影藝人秦禮剛接到邀請,率團參加在圓明新園舉辦的珠海首屆國際童玩藝術節。
雲夢皮影,這種有著300多年的古老民間藝術,正在散發新的光芒…… 【相關資料介紹】
雲夢縣皮影戲始於清中葉,至今仍有皮影26台。演出活動常年不斷,1995年2月由省文化廳授於為“湖北皮影藝術之鄉”。
雲夢皮影輕裝簡從,二人一台戲。前台演唱兼操縱,後台司擊樂伴奏,俗稱打鑼腔或二人台,有戲劇輕騎之稱。
雲夢皮影製作,仿戲劇服飾,臉譜用料,從紙到塑膠片,透雕鏤空,花紋精細,色彩鮮亮。
皮影唱腔屬西鄉高腔,須真假嗓相兼,說唱吐字清晰,行腔豪放。剛如雲夢打麥號子,柔似搖兒歌。後受姊妹藝術影響,揉進了楚,漢劇唱腔,逐步形成生、旦、淨、醜腔,且分導板、垛子、二六、二八、搖、數等板式。有的戲班還加進了(京胡)弦樂伴奏。
演唱書目多為各朝歷史演義,從《封神演義》、《東周列國》、《說唐》、《說岳》、《天寶圖》、《海公》、《劉公》等應有盡有。說唱無劇本,藝人掌握故事梗概,臨場發揮,多唱水詞。一部大書可演二、三個月。但赴省,市會調演的劇目,先創作劇本,配音樂伴奏,反覆排練後才能公演。保留劇目有:《山娃與鳳凰仙子》、《豬八戒背媳婦》、《武松打虎》、《梁紅玉擊鼓戰金兵》、《斬欽差》、《三調芭蕉扇》、《鶴與龜》等。
演出場地,主要分布於縣城關和鄉鎮的茶社書場,有的還應聘到鄰縣,市演出,20多台皮影戲,每天接等數以千計的觀眾,活躍了民眾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