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尋南梁:沉石經典散文閱讀賞析

《夢尋南梁:沉石經典散文閱讀賞析》(附名家原聲朗誦光碟)是著名作家沉石從事文學創作三十餘年來的散文精選。沉石的散文優美,充滿了詩意,將真實的故事和深刻的內涵體現在美的意境中,在當今作家的作品中是很難得的。《夜聽九寨》《翻閱塔克拉瑪乾》《尋找桃花源》等被選為全國高考模擬試卷閱讀賞析試題和北京市中學生試題。全書散文用優美的文字展現了中國的革命之根、大海之魂、自然之美、文化之韻。

基本介紹

  • 書名:夢尋南梁:沉石經典散文閱讀賞析
  • 類型:文學
  • 出版日期:2014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5404479
  • 作者:沉石
  • 出版社:當代中國出版社
  • 頁數:169頁
  • 開本:16
  • 品牌:當代中國出版社
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名人推薦,

作者簡介

沉石,著名作家、文化學者、文藝評論家,著有長篇小說《黑色馬六甲》《死亡之窟》《血戰騰衝》《中國偵察兵》等。
沉石從事文化探索與寫作二十餘年,不懈探尋中華文化根源與精粹。《敖漢,中華文明提前三千年》《聽季羨林談敦煌》《北京人遺址——龍骨山暢想》等文章在國內外產生了重大影響。其中,《夜聽九寨》《尋找桃花源》《翻閱塔克拉瑪乾》等多篇散文被選入全國語文輔導教材和中考、高考語文模擬試題。

圖書目錄

序言 沉石美文的意境/1
南梁思絮/1
夢魂騰衝/8
紅軍心中的聖靈/14
追尋那片映山紅/27
遺夢大別山/33
父親/42
尋找太行神韻/47
翻閱塔克拉瑪乾/54
夜聽九寨/60
尋找桃花源/65
海盜窟歷險記/71
經歷騰飛的巨響/82
遺落在海灘的貝殼/88
又見那片深藍色的海/98
海鷗聲聲/105
芭蕉林中/113
潛航紀實/118
帶“海味”的蜜月/125
南沙有群藍色的兵/135
內心和諧之悟/141
尋覓敦煌的文化之魂/146
最後的訪談/153
龍骨山暢想/158
遙想敖漢/167
作者後記/172
編後記/174

後記

編 後 記
這是一本沉石先生創作三十餘載的散文精選。每一篇散文都有真實的故事和深厚的感情。
從事文學創作三十餘年來,沉石先生不斷地探尋革命之根,寫下了《南梁思絮》《追尋那片映山紅》《尋找太行神韻》等文章。《南梁思絮》中的劉志丹、《追尋那片映山紅》中的胡氏三姊妹、《尋找太行神韻》中的王忠等革命者的形象躍然紙上。作者踏尋他們曾經革命過的地方,雖然硝煙戰火已經遠去,但是作者通過實地考察、採訪,發現革命者的革命精神依然在繼續滋養著那片土地。
沉石先生還是一名軍人,他曾經所在的部隊是海軍部隊,因此他對大海有著深厚的感情。在沉石先生的筆下,在沿海工作和生活的軍人、軍嫂、科研人員,都是大海之魂。無論是《遺落在海邊的貝殼》中為執行救援任務而犧牲的士兵,還是《帶“海味”的蜜月》中的副艇長,還是《芭蕉林中》不斷進行科學實驗的科研人員,都是那樣純粹,那樣善良,那樣勇敢,默默地守候在大海的身邊。
作者還善於發現大自然的美麗動人。他用細膩的筆觸,獨特的角度,寫出了塔克拉瑪乾的無窮魅力,寫出了九寨溝夜晚的美妙聲響,寫出了黃梅故角山“世外桃源”的別有洞天……在文中,作者能把大自然的美和對生命的思考、對歷史的探尋巧妙地糅合在一起,讓讀者發現大自然如此神秘、美妙的一面。
沉石先生是季羨林的學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他的筆觸從七十萬年前的山頂洞人,再到八千多年前的敖漢,再到敦煌莫高窟……無不讓人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悠久神韻。
沉石先生的散文深受讀者的喜愛,有不少讀者通過各種方式聯繫到沉石先生,或和他交流讀後感,或向他請教寫作的方法,百忙之中的沉石先生放下手中的工作,都一一悉心回復。為了答謝讀者,沉石先生邀請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等名校的學生對原文進行賞析,既能展現原文之美,又能分析出寫作技巧。此外,為了讓讀者體驗沉石先生文學語言的魅力,也為了廣大學生更好地學習國語,薛飛、郭志堅、梁艷、王順元、唐劍等各位先生、女士給予了巨大的支持,他們原聲朗誦了本書的精選文字,讓讀者在他們抑揚頓挫的聲音中,跟隨沉石先生一起感受革命之根、大海之魂、自然之美、文化之韻。
沉石先生非常歡迎廣大讀者能夠對他的散文進行賞析,因此,在本書的版式設計中,特意留出空白,方便讀者進行標註、點評。歡迎讀者將您精彩的賞析內容和讀後感投稿。我們將選取優秀的賞析內容和讀後感,待修訂、再版之時,編入書中。

序言

沉石美文的意境[ 梁衡,原國家新聞出版署副署長、原人民日報副總編、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導師、全國中國小語文教材總顧問、著名散文家。
]

梁 衡


我和沉石相識,是在北京日報組織的首都作家赴雲南筆會上,他是部隊作家,又是解放軍報的資深記者,他的寫作頗有些傳奇色彩,曾隻身一人去過馬六甲海峽,行走在青藏高原無人區,穿越過金沙江大峽谷,探訪過神秘的羅布泊,等等。他的作品《黑色馬六甲》《死亡之窟》《諜·爆》《諜殺》都充滿了神奇的色彩和對生命的深邃思考。
我們在一起的日子,他很真實,很直爽,遇到看不慣的事,一針見血,從不拐彎,我們之間無話不談,成了心心相印的朋友,私下也交換各自新出版的書籍。
沉石的散文很有感染力,《南梁思絮》發表後,各大網站迅速轉載,引起廣泛關注。這是一篇寫劉志丹在陝甘寧南梁地區戰鬥和生活的散文。特別在構思上,以第一人稱採訪劉力貞開始,由劉力貞引出了南梁根據地,作者深入探尋劉志丹。面對著南梁的遺址,把劉志丹在南梁的戰鬥故事借景托出,沉石選取了精彩片斷,從細節上寫到了山樑之間的兩個窯洞,寫到了華池蘇維埃政府主席習仲勛和軍委主席劉志丹的戰略部署,寫到了兩個窯洞為了戰勝敵人,相互掩護所起到的作用,形象而逼真。沉石選用“思絮”二字,行文始終圍繞歷史與現實,表達了一種內心追求,那就是南梁精神。沉石在探尋南梁的過程中,自然地融入了對劉志丹的敬仰,對南梁的思考,整篇文章在時空交匯處,突出了南梁情懷和思絮的
美感。
習仲勛為重修《華池縣誌》題詞:“發揚南梁精神,再展華池宏圖。”南梁精神作為一種革命傳統,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文化財富。2009年,習近平在視察南梁革命紀念館時說:“列寧學校是蘇維埃政府在南梁根據地建立的第一所軍校,是一所具有75年歷史的紅色學校。這所學校是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關心下成長起來的。同學們現在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不僅要好好學習,而且要時刻牢記並珍惜老一輩革命家給我們創造的優越條件,還要繼承和發揚他們的奮鬥精神,長大後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  南梁精神的弘揚與繼承,應從學生開始,懂得那段歷史,學習那段歷史。作家沉石沿著南梁尋找,在歷史與現實的前沿,用一顆熱血之心,完成了《南梁思絮》,文章充滿了對南梁精神的無限崇敬之情。當今的學生讀到這本書時,心中會由衷感受到百年中國夢的深遠和意義……
2012年10月,沉石隨作家採風團去了新疆。不久,他發簡訊告訴我,新寫的一篇散文《翻閱塔克拉瑪乾》發表在《解放軍報》上,讓我多提意見。我打開電腦,第一時間讀到了這篇散文,實實在在被他的文字所感染。我知道,他是寫長篇小說的,已出版了十幾部作品,沒料到他的散文也如此優美,如此富有想像力。我當即給他回了簡訊:“大作《翻閱塔克拉瑪乾》已拜讀,像一首交響樂、一首長詩。美文呀!祝賀。”
我說的是實話,如此悲涼的風沙之地、死亡之海,卻觸發了他的浪漫情懷,從宇宙觀出發,把塔克拉瑪幹當成一本書來翻閱。在塔克拉瑪乾的主題變奏中,給人以無比的精神享受,可見文章的意境之美。
我還讀過沉石其他的散文,《夜聽九寨》《尋找桃花源》等,首先他是在走,不停地走。美景和感受是他心底的發現。《夜聽九寨》在寫作角度上,極為講究,一般人也許會去寫九寨溝的色彩和溝溝相連的場景,他卻選擇在夜裡去九寨溝,用“聽”來表現九寨溝的神奇。恰恰是這個“聽”字,神韻的美出現了,讀來是那么純淨和自然。
同樣,《尋找桃花源》讀來頗有尋覓之感,沉石把山水延伸到陶淵明那篇著名的《桃花源記》,開始了散文的巧妙構思。陶淵明是九江人,沉石就從九江出發去尋找,在黃梅的故角山發現了秘密。文中這樣寫道:“故角山是否陶淵明詩畫中的聖地,乃是我迫切想見的。遠遠望去,蜿蜒的山脈仿佛一條臥龍,只有靠近時才恍然發現山下竟環繞清澈見底的流水,這水的流動似乎從山的腹地而出,又像一條帶子緊緊地系在山林之間。”
這是尋找現實也是在尋找陶淵明的精神,沉石的行文之處,把時空聚焦在了那個帶有唐朝遺風的故角山上。許多文學刊物和網站把《尋找桃花源》作為佳作欣賞,自然有其道理。今天,黃梅的故角山在每一處與散文相關的地方,都刻下了這篇美文的段落。
美文,是自然、內心和文學交融的美的意境。經典的美文,更適合學生去閱讀和賞析,然而,當今作家能寫出適合學生讀的散文並不多。沉石的散文題材多樣化,從選集中可看出,有來自衛星發射現場的,有來自水下潛艇和海島的,有來自大沙漠以及山川的,文章中充滿了陽光之氣。我認為,這些文字除了適合學生閱讀之外,也適合更多的嚮往美的人閱讀。
美的文字,能給人帶來美的享受!

名人推薦

美文,是自然、內心和文學交融的美的意境。經典的美文,更適合學生去閱讀和賞析,然而,當今作家能寫出適合學生讀的散文並不多。沉石的散文題材多樣化,從選集中可看出,有來自衛星發射現場的,有來自水下潛艇和海島的,有來自大沙漠以及山川的,文章中充滿了陽光之氣。我認為,這些文字除了適合學生閱讀之外,也適合更多的嚮往美的人閱讀。——梁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