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夜香木
- 拉丁學名:Cestrum nocturnum
- 別稱:夜來香、夜香花、夜光花、木本夜來香、夜丁香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目:茄目
- 科:茄科
- 屬:夜香木屬
- 命名者:(Burm.f.) Merr.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其他,
形態特徵
常綠性灌木,株高約1~3公尺,分枝多而柔軟,伸長呈半蔓性;葉互生,闊披針形或長橢圓形,紙質,長8~18公分,寬2.5~5公分,全緣,總狀花序近繖房狀排列,腋出或頂生,花數極多,下垂狀,花色黃綠或綠白,細筒形而先端5裂,白晝含蕾閉合無香氣,夜晚綻開,香氣濃郁,尤其當夜幕低垂之際,徐徐微風飄香。
漿果球形,白色,小形,玲瓏可愛,內藏種子一至數粒。
柔弱藤狀灌木;小枝被柔毛,黃綠色,老枝灰褐色,漸無毛,略具有皮孔。葉膜質,卵狀長圓形至寬卵形,長6.5-9.5厘米,寬4-8厘米,頂端短漸尖,基部心形;葉脈上被微毛;基脈3-5條,側脈每邊約6條,小脈網狀;葉柄長1.5-5厘米,被微毛或脫落,頂端具叢生3-5個小腺體。傘形狀聚傘花序腋生,著花多達30朵;花序梗長5-15毫米,被微毛,花梗長1-1.5厘米,被微毛;花芳香,夜間更盛;花萼裂片長圓狀披針形,外面被微毛,花萼內面基部具有5個小腺體;花冠黃綠色,高腳碟狀,花冠筒圓筒形,喉部被長柔毛,裂片長圓形,長6毫米,寬3毫米,具緣毛,乾時不折皺,向右覆蓋;副花冠5片,膜質,著生於合蕊冠上,腹部與花葯粘生,下部卵形,頂端舌狀漸尖,背部凸起有凹刻;花葯頂端具內彎的膜片;花粉塊長圓形,直立;子房無毛,心皮離生,每室有胚珠多個,花柱短柱狀,柱頭頭狀,基部五棱。蓇葖披針形,長7-10厘米,漸尖,外果皮厚,無毛;種子寬卵形,長約8毫米,頂端具白色絹質種毛。花期5-8月,極少結果。
分布範圍
分布 : 原產地為熱帶美洲以及西印度
原產於我國華南地區。生長於山坡灌木叢中,現南方各省區均有栽培。亞洲熱帶和亞熱帶及歐洲、美洲均有栽培。
主要價值
花芳香,尤以夜間更盛,常栽培供觀賞。華南地區有取其花與肉類煎炒作饌。花可蒸香油。花、葉可藥用,有清肝、明目、去翳之效,華南地區民間有用作治結膜炎、疳積上眼症等。
其他
用途 : 夜間開花,花期持久,具香氣,氣味能驅趕蚊子,生性強健,耐熱耐旱,適合庭植或盆栽。
花期 : 花期極長,3~11月開花,盛花期為夏季
日照 : 全日照、半日照均能成長,但日照充足生育開花均較旺盛
管理 : 栽培土質選擇性不嚴,但以肥沃之壤土或砂質壤土最佳。
性喜高溫多濕,生育適溫約23~30度c,冬季宜溫暖避風越冬。
夜香木在小苗定植後,應要在生長期間經常加以摘心以及修剪,這樣可以使植株矮化,並增進側芽萌發,使開花量增多。
水份 : 在生育期需水量較大,尤其在乾燥的夏季,要在早、晚各灌水1次,保持盆土濕潤,否則植株會因為缺水而花葉萎乾。
施肥 : 露地栽培夜香木時,應要先深耕鬆土,並在植穴中放入腐熟堆肥為基肥,之後可在春、秋兩季各施1次腐熟堆肥,或化學長效性肥料即可。
繁殖 : 繁殖可用扦插法,春、夏、秋三季均能育苗,但以春季最佳,成活率較高。
有毒部位:莖葉以及花。
中毒症狀:家畜誤食莖葉或花,會出現心跳加快、體溫升高、肌肉痙攣、胃腸發炎、脾腎充血等症狀,嚴重者會昏迷、死亡;有些人吸入其花香後,會產生呼吸困難、頭痛、噁心、暈眩、猛打噴嚏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