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夜雨題寒山寺寄西樵、禮吉
- 創作年代:清代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王士禎
作品原文,創作過程,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其一:
日暮東塘正落潮,孤篷泊處雨瀟瀟。
疏鐘夜火寒山寺,記過楓橋第幾橋?
其二:
楓葉蕭條水驛空,離居千里悵難同。
十年舊約江南夢,獨聽寒山半夜鐘。
創作過程
清代詩人王士禎,有一次來到蘇州,舟泊楓橋。這時,夜已昏黑,風雨雜沓。他卻穿上屐履,撩起衣袍,掌著燈火,興沖沖冒雨登岸,與寺門上題詩二首,題曰《夜雨題寒山寺寄西樵、禮吉》,寄託對遠方兩位弟兄的思念之情。
作品鑑賞
“日暮東塘正落潮,孤篷泊處雨瀟瀟。 疏鐘夜火寒山寺,記過楓橋第幾橋?”前兩句寫景,天已黑了,東塘正在落潮,詩人當時來到蘇州,夜泊楓橋,形單影隻,在一隻船上,聽外面瀟瀟雨聲。後兩句抒情,當時的寒山寺早已在鹹豐十年(公元1860年)的兵火中灰飛煙滅,寒山寺的鐘聲千古出名,美麗的寒山寺鐘聲,留給人們多少甜蜜的聯想。而今天,明末的戰火,早已把寒山寺打得破爛,詩人不禁想起唐朝詩人張繼筆下的楓橋來了。作為清初詩人,王士禎發思古之幽情,純屬人之常情。這裡面,有多少的家國之思啊!清朝與唐朝,通過楓橋鐘聲,拉在了一起,而此間,又寄予了詩人多少的感觸!
“楓葉蕭條水驛空,離居千里悵難同。十年舊約江南夢,獨聽寒山半夜鐘。”經過兵火的楓橋,經過兵火的寒山寺,早已是今非昔比。楓橋是寂寞的,是蕭條的,而水邊的客店,透露了多少的冷清和寂寥,往來旅客的稀少,反映了此時的楓橋的寂寥和孤獨,反映了歷經戰火之後的寒山寺的蕭條。詩人千里迢迢來到蘇州,與遠方的朋友,有著不一樣的惆悵和無奈!十年在江南,詩人的夢想是:獨自一人,在寂寞的晚上,獨自傾聽夜半的鐘聲,獨自享受唐朝張繼聽到的鐘聲——而今天,詩人來到蘇州,聽到的鐘聲,卻是如此不同,心境是這樣的狀態,不禁感慨萬千!
這兩首詩歌,既反映了詩人對遠方親人的思念,又寫出了世態滄桑之後的萬千思緒。感染力較強,情感衝擊力較為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