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看揚州市

《夜看揚州市》是唐代詩人王建的詩作。這首詩寫揚州夜市的繁盛景況,富有生活氣息,又充滿時代感。詩一開始就用“夜市”二字領起全篇,定下了全詩的氛圍。“千燈照碧雲”五字,用燈火輝煌,照徹天空來狀寫揚州夜市的熱鬧,帶給人以遙遠的回想。次句用簡潔的線條勾勒出市內繁華熱鬧的場面。末兩句用今昔對比,描寫出揚州不夜天的情狀:雖說現在不如以往太平時日了,但仍然整宿可以聽到弦歌鼓吹的聲音。至於揚州夜市往昔的繁盛、熱鬧程度,雖然作者沒有明說,但通過今昔前後的對比,就給讀者留下想像的廣闊天地。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夜看揚州市》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王建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評論,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夜看揚州市1
夜市2千燈照碧雲3,高樓紅袖4客紛紛5
如今不是時平日6,猶自7笙歌8徹曉聞10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揚州市:揚州(治江都,今江蘇揚州市)的指定商業區。買賣交易必須在市內進行。按規定,諸州、縣可以設市,稱××州市或××縣市。如某州、某縣有一個以上的市,則在市前冠以方位或其他詞語加以限定,如東市、西市等。
2.夜市:夜間的集市。《唐六典》卷二十:“凡市,以日午擊鼓三百聲,而眾會;日入前七刻,擊鉦三百聲,而眾以散。”夜市顯然突破了這個規定,反映唐時城市商業的繁榮。
3.碧云:碧空。
4.紅袖:原指女子的艷色衣衫,這裡借代女子。
5.紛紛:眾多。
6.時平日:承平之日。
7.自:語氣助詞,表肯定,無實義。
8.笙歌:歌舞的音樂。笙,簧管樂器。此處泛指樂器演奏時發出的聲音。
9.曉聞:通宵達旦。

白話譯文

揚州城裡夜市繁華,千燈萬火映照碧雲,高樓內外到處可見濃妝艷抹的女子,那些尋歡作樂的遊客紛紛而來,絡繹不絕。如今的天下紛亂不已,再也不像以往的太平盛世那樣,但想不到這裡依然是笙歌一片,通宵不散。

創作背景

此詩是王建在魏博幕奉命出使淮南,夜遊揚州市有感而作。中國古代“重本抑末”的經濟政策,所限制的雖然包括工業和商業,主要還是針對商業。抑商的辦法,除了對商品交易的地點、經營商品範圍以及市場價格、稅收等都由政府統一規定和嚴加管制外,限制商業營業時間,規定只能在白天進行交易(所謂“日中為市”)也是管制市場和限制工商業自由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這種“日中為市”的定時交易,一直繼續到唐代中期,隨著城市商品經濟進一步的發展,在少數商業繁盛地區,諸如京都長安、江南揚州等大城市開始出現了夜市。王建的這首詩對揚州的夜市作了簡單概括的描述,並從中可以看到那時的夜市已十分熱鬧,以至營業時間出現通宵達旦的繁榮景象。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詩從其夜景著筆,可說從一個重要側面表現了揚州的繁華,連同詩人的感慨。
前兩句實寫揚州夜景。首句寫其靜景。“千燈”,說明燈之多。詩人在地面“千燈”和距離地面遙遠的“碧雲"之問只用一個“照”字,就將夜晚揚州燈光的光亮程度真實表現了出來。次句則寫動景,整個揚州市,酒樓多,歌妓多,乘興吃酒玩樂的商客多;而這“三多”合為一體,就使揚州市的夜晚成為一個喧囂的、旋轉的世界。
三、四句寫詩人的感慨。看到眼前繁盛景象,詩人不禁聯想到揚州以外廣大地區的蕭條敗落。自從“安史之亂”以來,唐帝國整體機制日見衰朽,外患頻仍,內憂不絕,所以詩人感慨“如今”時局已經不像過去那樣安定太平了。可是這種國勢日衰景況在揚州好像還沒有被感知到,人們仍然由著自己的心性,踏著樂器吹奏出的節拍,載歌載舞,通宵達旦。這中間雖有辛辣的嘲諷,但更多的還是對人們感覺遲鈍而表現出的深深憂慮。
這首詩不惟內容深刻,而且構思精奇。詩人巧妙地由寫揚州繁華夜景開局,最終卻落在將人們視線引向對整個唐帝國命運的思考上,顯示出一種諷喻的創作意向。

名家評論

唐人絕句精華》:揚州為南北交通樞紐,商貨雲集,因之歌樓舞榭亦極多,唐代詩人每艷稱之。天寶之亂,尤賴東南財富,支援西北。故中晚以後詩人如張祜有“人生只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徐凝有“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明月在揚州”之句。又如杜牧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尤傳誦人口之作。王建此詩說揚州市不似時平日,猶笙歌徹曉,可見其繁盛景象。

作者簡介

王建(767—830),字仲初,穎川(今河南省許昌市)人。初為渭南尉。後歷任太常寺丞秘書郎,侍御使等職。文宗大和年問,任陝州司馬。在塞外從軍十餘年,最後歸長安閒居。詩作中最有成就的是《新樂府》數十首,反映了政治社會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