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愁(古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僧儒寄居他鄉,思念鄉友,久已迴腸欲斷。轉瞬又屆天寒地凍、滴水成冰之際,還是孤帳獨寢,怎能不能更加愁腸百結!因而做此詩,將自己夜愁的情景告知諸位客人。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夜愁》
  • 創作年代:南朝梁
  • 作品出處:玉台新詠
  • 文學體裁:五言古風
  • 作者:王僧儒
作品全文,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全文

檐露滴為珠,池冰合成璧。
萬行朝淚瀉,千里夜愁積。
孤帳閉不開,寒膏盡復益。
誰知心眼亂,看朱忽成碧。

作品賞析

開頭兩句,描述露為珠、水成璧,點出時令已至寒冬,更增加惆悵。
“檐露滴為珠,池水合成璧。”珠,珍珠,呈球形。璧,美玉,潔白。《漢書.律曆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珠聯。”可見,璧像日月一樣潔白,珠似星星一般呈圓球形。這裡的珠與璧皆是用作比喻。這兩句說,屋檐上的露水一滴滴地掉下來成為珍珠似的細小的冰球,池塘里的水已結成美玉般的潔白的冰塊。時已至冬,一歲又將過去,入夜寂寂無聲,人們都安定了,詩人望著檐外冰冷的景象,怎能不思緒萬千、思鄉情切呢?
中間四句,描述忍受夜愁煎熬之苦的具體情景。
“萬行朝淚瀉,千里夜愁積。”瀉,孤單。膏,脂肪、油脂,這裡指燈油。復,再、又。益,增加。這兩句說,詩人孤零零地睡在孤單單的帷帳里,擔心覽物更添愁,索性將帷幕放下,緊閉不開,但帷幕緊閉,依舊久睡不寐,怕愁愁更愁,怎么能捱至拂曉?於是,張點油燈,以光為伴,冬季夜長,油燃盡了,一加再加,直至天明。徹夜長愁,目不交睫,受盡煎熬,吃盡苦頭,人非鐵石,哪有不精神恍惚、睡眼迷離的呢?
結尾兩句,訴說經受夜愁折磨之後的神態。
“誰知心眼亂,看朱忽成碧。”心眼,謂識見與眼力。亂,迷惑。朱,大紅色。亂,迷惑。忽,突然,忽然。碧,青綠色。這兩句說:有誰知道,經過一夜愁思,弄得神魂顛倒、眼花繚亂,糊裡糊塗地竟把大紅忽然看作青綠了。寫得形象逼真,言辭懇切,客人看了,定然理解和同情。
本詩對仗工整。不但律詩所要求的二、三聯對得工整,連一聯也對得很好。如:檐露和露水,兩個以名詞為中心的偏正詞組相對;滴與合兩個動詞相對;為珠與成碧,兩個以名詞為賓語的動賓詞組成對。這些都頗為工整。語言形象生動。如:用珍珠來比喻檐露結成的細小冰球,用美玉來比喻池水結成的潔白冰面,這就形象地說明了寒冬已然來臨;以萬行來形容朝淚,以千里來形容夜愁,用誇張的手法,生動地說明了朝淚之多和夜愁之苦。

作者簡介

王僧儒(465-522) 南朝梁官吏、學者。以字行。東海郯人。少好學,六歲能文。曾任尚書左丞、御史中丞。遍覽群書,學識淵博,兼擅書法。與沈約、任昉為當時三大藏書家。有文集三十卷,已佚,明人輯有《王左丞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