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舟發丹陽

《夜半舟發丹陽》是明代詩人陳高所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首聯寫開船的時間,頷聯寫行船路上的景象,頸聯寫自己趕路的心情,尾聯寫自己無奈悲苦之情。善於用典故,寄情於景,語言凝練,卻餘韻深長。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夜半舟發丹陽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體裁:五律
  • 作者:陳高
  • 作品出處:《元詩別裁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語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

作品原文

夜半舟發丹陽
舟子貪風順1,開帆半夜行。
天寒四野靜,水白大星明。
長鋏歸何日2?浮萍笑此生。
柁樓眠不穩3,起坐待雞鳴。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1.舟子:船夫。
2.長鋏(jiá):長的劍把。
3.柁(duò)樓:即舵樓,船尾最高處。

白話譯文

夜半的清風吹拂大江,葉輕舟順風開航。
清寒籠著四野一片寧靜,幾顆明星正跳動在江濤上。
我拿著長劍不知何日歸去,此生卻象浮萍一樣漂向遠方。
波濤和思緒使我無法安眠,我只好坐船頭等待東方的雞唱。

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新年後,作者出外遠行從江南的丹陽(今屬江蘇)北上到了廣陵(今江蘇揚州)、高郵的途中,在萬家團聚的時候,作者因為皇帝的召見辭別故鄉,千里北上,途中有感而發寫下。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舟子貪順風,開帆半夜行。”詩人首先點明了旅途寧靜的緣由,是出於一個偶然的因素:為了乘風行駛,決定在夜半啟航。接著,具體地描繪了運河的夜景。“天寒四野靜,水自大星明。”遠望河岸之外,但見四野茫茫,天寒地凍,寂然無聲;近觀河水之中,天上星星映影入水,水天一色,一片晶瑩。這裡詩人巧妙地運用人們感覺上的聯想,用聽覺上的“靜”,來與視覺上的“明”相對,使人猶如身歷其境。因為,只有親身處在寧靜的環境之中,仰望星星,才會顯得分外明亮;同時,也只有細細觀察星星閃爍的光茫,才能感到世界更加寧靜。把不同的感覺,融合在一個“靜”字上,堪為神來之筆。然而,客觀環境的寧靜,並不能引來詩人內心的寧靜。恰恰相反;帶來的卻是無窮的憂思。
“長鋏歸何日?浮萍笑此生。”這是借用馮諼的典故,來抒發詩人“報國無門”的心情。當年,馮諼一面彈著寶劍,一面唱著“長鋏歸來乎,食無魚”時,受到了孟嘗君的特殊優待,終於輔助孟嘗君為相數十年,最後成為諸侯。而詩人生在元代末年,正是群雄並起、天下大亂之際,何時方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可笑自己一生,猶如水上浮萍,能在何處生根?
“柁樓眠不穩,起坐待雞鳴。”柁樓的不穩,象徵著社會的動盪,詩人身處亂世,憂國憂民,內心騷動不已,根本無法安眠,只能起身,靜靜地等待著金雞報曉的到來。全詩又在客觀環境的寧靜中拉下了帷幕。

名家點評

復旦大學教授殷海國《古代山水詩名篇賞析》:“自隋代煬帝以來,運河縱貫神州南北,成為我國交通的大動脈。河中船舶如梭,兩岸城鎮密集,一派熱鬧景象。但是這一首描寫運河航行的五律,卻突出了一個‘靜’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