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金屬結核類型結構構造及礦物組成

《多金屬結核類型結構構造及礦物組成》是由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二海大隊、中國地質科學院礦床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李楊、劉淑琴、梁德華、潘家華、吳必豪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多金屬結核類型結構構造及礦物組成
  • 成果登記號:19970240[08379]
  • 第一完成單位: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二海大隊、中國地質科學院礦床所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19970240[08379]
項目名稱
多金屬結核類型結構構造及礦物組成
第一完成單位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二海大隊、中國地質科學院礦床所
主要完成人
李楊、劉淑琴、梁德華、潘家華、吳必豪
研究起始日期
1991-01-01
研究終止日期
1996-03-20
主題詞
多金屬結核;礦床成因類型;結構;礦物成分
任務來源
E

成果摘要

“多金屬結核類型、結構構造及礦物組成”是“東太平洋海盆CC區多金屬結核分布屬的研究專題,編號為:DY8502-01-03。研究的主題包括:結核類型、結核殼層的構造、構造層組中化學成分、結核礦物組成和礦物相轉變對研究區五百多個站位的多金屬結明,區內結核以五種類型為主,以菜花狀結核及連生體狀結核分布最廣布於東區,後者主要見於西區。將多金屬結核劃分出五種主要原生構造造、六種次生構造。提出柱狀構造及層紋構造主要形成於強底流層、強對動盪環境,其形成以水成膠體沉澱占主導地位;疊層和斑雜構造主要件較弱、沉積作用較穩定的環境,以成岩成因為主。由於成礦的物源、不同,造成結核內部構造的差異,第Ⅰ構造層組形成於較淺水深強氧化組形成於水深較大弱氧化環境;第Ⅲ層組則介於第Ⅰ與第Ⅱ層組之間。Ⅱ、Ⅲ構造層組內均以水羥錳礦為主,鈣錳礦的含量在第Ⅱ層組較高,形成的環境氧化程度相對較弱,結核的成礦金屬元素含量與成礦環境密類結核東區的常量元素含量高於西區,不同類結核中,以菜花狀結核有量最高,且其第Ⅱ層組的Mn/Fe比值及CuO+NiO值又比第Ⅰ、Ⅲ層組高鈣錳礦與水羥錳礦之間不存在相轉變關係,它們都是原生沉積產物;首錳礦內含有布賽爾礦Ⅰ型、Ⅱ型、鈷土礦、混層礦物及鈣錳礦等,同時證Ⅰ型加熱到110℃時,可轉變為水鈉錳礦。首次提出了菜花狀結核(主要)→埋藏(Ⅱ)→半埋藏(Ⅲ)三個生長期,並首次運用結核結構構造結核經歷翻動次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