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蘭多·皮特里

多蘭多·皮特里

多蘭多·皮特里是一位曾經參加奧運會馬拉松項目的運動員。雖然在比賽中被剝奪了獲金牌的資格,但由於他頑強拼搏的精神被載入了奧林匹克運動的史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多蘭多·皮特里
  • 國籍:義大利
  • 民族:不詳
  • 出生地:義大利
  • 出生日期:不詳
  • 運動項目:馬拉松
  • 所屬運動隊:1908年倫敦奧運會義大利代表隊
  • 專業特點:奧林匹克精神
  • 主要獎項:倫敦奧運會英國王室特別獎盃
  • 重要事件:1908年倫敦奧運會英雄人物
人物生平,英雄事跡,

人物生平

多蘭多1885年10月16日出生於義大利的曼德里奧,4兄弟中排行第三。1897年父親戴希德里奧帶著全家遷往卡普里鎮,在那裡開了家蔬果店。14歲時,多蘭多成為當地一家糖果店的學徒。
早年,多蘭多曾立志當一名優秀的腳踏車運動員,涉足長跑純屬一時興致。19歲那年,糖果店老闆讓這個小伙子去寄封信,不料他卻消失了4個小時——“我跑了整整50公里,終於把信交到他手裡啦!”
這趟“郵差”後,多蘭多對長跑興趣倍增。1904年9月,他在店門口觀看了義大利冠軍佩利克里的10公里長跑賽,一時入神,竟扯掉自己的圍裙,跟隨那位名將直至跑完全程。幾天后,他參加了10月博洛尼亞3公里比賽,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
賽跑給多蘭多帶來出乎意料的名利,他的雙腿漸漸伸進職業賽場。1905年,他在巴黎30公里賽跑中獲得首個冠軍。1906年屆間奧運會馬拉松資格賽中,多蘭多以2小時42分的成績獲得參賽資格,不幸的是,雅典正式比賽中,由於劇烈的胃痛,他不得不在跑了24公里後放棄比賽。

英雄事跡

1908年倫敦奧運會英雄人物——多蘭多·皮特里
從第一屆奧運會起就列入了馬拉松賽,但歷屆距離不等。這次馬拉松賽因英王室成員提出要看,大會組織者特地將出發點安排在溫莎宮的草坪前,終點在白城運動場。二者距離長26英里,進入運動場後至王室成員包廂前為385碼,全程總長26英里385碼,折合為42.195公里 ,這就是今日風靡世界的馬拉松跑正式距離的由來。
當多蘭多第一個跑進馬拉松終點白城體育場時,這個矮小的義大利人還只是個默默無聞的糖果商——組織者賽前甚至把他的姓名都寫反了,但幾分鐘後,他成了舉世聞名的長跑英雄,儘管賽後取消摘金資格,多蘭多卻帶著他“雖敗猶榮”的故事跑進了奧運的歷史。
多蘭多·皮特里
1908年7月24日,個頭僅1.5米多的多蘭多又一次站在奧運會馬拉松賽道上,然而,在英美兩國大較勁的氛圍中,這名身穿19號運動衫的義大利人開始只是個不起眼的小角色。他的對手中,美國人約翰·海耶斯(John Hayes)剛剛在紐約楊克斯首屆馬拉松賽中奪冠;英國王牌阿歷克斯·鄧肯(Alex Duncan)已在4月惡劣的氣候中成功斬獲全國試用奧運會線路22.5英里賽冠軍。呼聲頗高的還有來自南非的查理·海弗倫(Charles Hefferon)和加拿大少年湯姆·朗伯特(Tom Longboat),後者曾是1907年波士頓馬拉松賽的冠軍。
該屆奧運會馬拉松賽距設定頗費周折。整個線路以溫莎城堡為起點,至終點白城體育館入口處剛好26英里。比賽當天恰巧是瑪麗公主的女兒生日,為讓皇家小朋友觀看比賽,賽程增加80米,從城堡東側平台皇家幼稚園開始。組織者又為迎合亞歷桑德拉女王的意願,將最後終點設定於皇家席位正對面,如此一來,在原先26英里基礎上多出了385碼,折合後就是今日風靡世界的馬拉松跑正式距離——42.195公里。
比賽當日天氣悶熱異常,來自16個國家的56名運動員在起點一字排開,多蘭多將一塊白手帕戴在了頭上,據說這是當時英國最時髦的運動裝扮。下午2點半,威爾斯公主準時發令。起始階段,英國運動員個個生猛英勇,可惜後勁不足,中途均敗下陣來,結果無人進入前8名。
行程接近30公里,比賽聚焦于海弗倫與多蘭多之間,兩人並駕齊驅,遙遙領先於其他運動員。跑至哈勒斯登鐘樓時,海弗倫犯下致命錯誤,口渴難耐的他接受了一杯香檳,不料卻引起腹部痙攣,他開始抽筋、昏眩,步伐綿軟,逐漸停了下來。緊隨其後的多蘭多第一次在老橡樹巷見到這位對手,他賣力快跑,在離體育場1英里處,多蘭多獨領風騷。觀眾的鼓勵使他加快步伐,穿過沃姆伍德灌木叢,這時,體育場已近在眼前。
多蘭多·皮特里
計時員在前頭吵嚷著,多蘭多朝體育場蹣跚而來,他虛弱的身體在悶熱的午後幾近枯萎。場內,7.5萬名觀眾朝入口方向屏息凝視,還有2.5萬人摩肩接踵簇擁在跑道兩旁。在煤渣跑道的彎道上,多蘭多艱難地移動著,他那蓬鬆的大鬍子與他弱小的身影終於衝進了人們的視野。
這時,令人痛惜的一幕發生了:洶湧的歡呼聲浪中,多蘭多竟頭腦一熱,朝相反方向跑去。觀眾一片愕然,連女王也急得從寶座上站了起來。見狀不妙,一名官員箭步上前,將多蘭多扭轉身來,為他指示正確方向,數名運動員和觀眾在邊上為他伴跑鼓勁。可是,消耗殆盡的多蘭多如醉酒一般趔趄著,一頭栽倒在地。幾秒鐘後,他睜開雙眼,支撐著站起,企圖挪步。觀眾席中群情激奮,掌聲四起,可是多蘭多又一次癱倒了。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如此這般,重複數次。無數雙眼睛注視著他的一舉一動,所有人為之揪心。
多蘭多·皮特里
據《泰晤士報》報導:“一個疲憊的人,他暈眩,困惑,幾乎失去了知覺。他穿著紅短褲,白背心,頭髮因落滿灰塵而變白了。他蹣跚地跑著。他就是義大利人多蘭多。他環顧四周,弄不清自己身處何方。”
離終點15米處,多蘭多第5次倒下,這一次他沒能再爬起來。奧運會報導後來指出:“不可能把他丟在那兒,他可能死在王后面前。這種事會毀掉王后一天的興致。”最後,兩名官員安德魯和布爾格攙扶著多蘭多,將其拖到終點。
大作家亞瑟·柯南道爾見證了比賽全過程,記錄下多蘭多到達終點的情形:“只為完成既定目標,他拖著那具筋疲力盡的骨架垂死掙扎,可怖而迷人。”
當義大利代表團慶祝輝煌勝績時,多蘭多已被擔架抬走。美國人海耶斯獲得亞軍,他比多蘭多多用了32秒。但是,在義大利國旗升上旗桿的那一刻,美國人憤怒了:多蘭多是在他人幫助下才撞線的!抗議得到贊同,多蘭多被取消冠軍稱號。他離金牌僅僅15米!
在死亡線上掙扎了兩個半小時,多蘭多甦醒過來。據他後來回憶,“那會兒我實際上是個死人。我的心臟因為激烈的賽跑已經偏離正常位置半英寸,我是本能地跑下去的,後來他們給我按摩心臟,才使我活了過來。”
賽後第二天,多蘭多被授予英雄稱號,女王為他頒發了特殊金杯。當這個義大利小個子揮帽答謝人群時,歡呼聲淹沒了播音員的聲音。據說,體操運動員甚至放棄當日表演,穿過草坪,只為看看這位失敗的英雄。
英國大主教彼得盛讚多蘭多的“重在參與”(Nothing is more important than participation),這句話已成為奧運會流傳至今最響亮的口號;美國作曲家歐文·伯林專門為多蘭多創作了一首同名歌曲;白城體育場外一條小路以多蘭多命名,保留至今;100年後,2008奧運會我們仍然紀念他。
“這就是故事的力量,讓成千上萬的人知道多蘭多的名字,大概沒有一個人知道那次的冠軍是誰!”1924年奧運百米冠軍哈羅德·阿普拉漢姆斯如是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