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窪鞍菌

多窪鞍菌

多窪鞍菌學名Helvella lacunosa),俗稱石板灰鞍slate grey saddle)或凹槽黑色矮林鞍(fluted black elfin saddle),是一種馬鞍菌屬真菌,並且是目前最常見的馬鞍菌屬品種。[1]這種真菌有著易於識別的不規則形狀灰色菌蓋、有凹槽的菌柄和模糊的底面。這種真菌通常會於夏季和秋季在中國、日本、北美東部和歐洲的松柏落葉植物下出現。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多窪鞍菌
  • 拉丁學名:Helvella lacunosa
  • 別稱:石板灰鞍
  • :真菌界
分類,描述,分布及生境,可食性,

分類

這種真菌最早是由博物學家亞當·阿夫塞柳斯在1783年描述的。其學名源自拉丁文形容詞“lacunosa”,意思是“有洞的”。蘇卡達馬鞍菌曾經被視為另一種真菌,但現在則因結構差異不大而被視為多窪馬鞍菌。

描述

發白的多窪馬鞍菌
多窪馬鞍菌有一個不規則的,摺疊或起皺的菌蓋,其顏色為深淺不一的黑色或石板灰色,直徑為1–10&厘米(½–4英寸),但大部份為2–5厘米(1–2英寸)。其起皺的無環菌柄高3–15厘米(1–6英寸),早期呈白色,但隨著年齡增加會慢慢變暗,最終變成灰色。其孢子印為白色,而橢圓形的擔孢子的大小則約為12 x 9微米。有時候,白蓋多窪馬鞍菌亦會出現,並且可能與皺馬鞍菌混淆。

分布及生境

這種真菌於北美東部、歐洲、日本和中國非常常見。高山氣候溫帶都適合這種真菌生存,並且經常在松樹橡樹花旗松附近出現。子實體在夏末和秋季出現,但在加利福尼亞州有冬天出現子實體的記錄。它們常在燒焦的地面處出現。
一些標本有著白色的發霉外觀,全因它們被菌寄生屬真菌寄生。

可食性

這種真菌經烹調後是一種知名的食物,但其菌柄則不供食用。幾本旅遊指南均列出了這種真菌可供食用,但這種真菌現在被懷疑擁有有毒化合物,並且曾有人們生吃後引起胃腸道症狀的案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