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民族語言信息共享空間構建策略研究》是趙生輝創作的語言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20年12月。
該書面向“促進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兩大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以圖書情報領域研究和實踐多年的“信息共享空間”為理論基礎,提出體現民族地區需求特徵的“多民族語言信息共享空間”的學術概念,探討了其內涵範疇、戰略定位、體系架構、實現策略、規劃方法、評價體系等基礎問題。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多民族語言信息共享空間構建策略研究
- 作者:趙生輝
- 類別:語言學著作
- 字數:541千字
- 首版時間:2020年12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共分九章。第一章緒論為研究背景和研究思路的概要介紹,第二章對作為全書核心學術概念的多民族語言信息共享空間進行理論解析;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從理論層面上研究多民族語言信息共享空間的構成要素及其相關關係,即多民族語言信息共享空間的體系架構和語言服務層的結構;第六章、第七章和第八章主要從實踐層面探討實現多民族語言信息共享空間規劃模型、評價體系和套用領域;第九章對全書進行總結和展望。
作品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多民族語言信息共享空間的理論解析 第三章 多民族語言信息共享空間的戰略定位 第四章 多民族語言信息共享空間的體系架構 第五章 多民族語言信息共享空間的實現策略 | 第六章 多民族語言信息共享空間的建設規劃 第七章 多民族語言信息共享空間的評價體系 第八章 多民族語言信息共享空間的套用領域 第九章 結語 參考文獻 |
創作背景
中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多語言、多文字是民族地區社會生活的基本特徵。語言文字的多樣性在造就中華文化豐富多彩特徵的同時,也給各民族人口之間的溝通交流帶來諸多不便。在保護語言文字多樣性的同時,通過教育、技術和管理等手段的綜合運用,打破語言文字差異性帶來的溝通障礙,實現多民族語言信息資源的跨語種共享,促進全國各族人民之間的相互理解,已成為民族地區公共文化服務創新的重要內容。基於此,《多民族語言信息共享空間構建策略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提出以下政策建議:第一,啟動“國家語言格線工程”的項目論證和規劃。國家語言格線工程是為國家多民族語言信息資源共享提供集成語言資源服務的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項目採用分散式網路架構,由分布在各少數民族語言使用區域的雙語信息處理中心聯合起來,實現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為中介語言的多民族語言信息資源共享。國家語言格線工程按照“雲計算”架構原理向所在區域的各類社會組織提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與當地通用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雙向機器翻譯和轉換服務,從而使民族地區其他社會機構的多語言信息系統基於其平台進行搭建,不用從零開始分散建設數字語言資源。國家語言格線工程建成後,中國多民族語言數字信息資源共享將會基於統一的平台進行,各類社會組織建立的信息系統所生成的多語言信息資源也會給國家語言格線工程提供新的語料資源,隨著語料資源數量和質量的同步提升,跨語言自動機器翻譯的精度將會持續增加,基於內容的智慧型化跨語言信息檢索將會成為可能。
第二,堅定不移地在民族地區繼續推行雙語教育制度,改善民族地區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多民族語言信息共享空間”建設的外部制約條件。中國民族地區還有一定比例的人口只會使用少數民族傳統語言而不能識別和理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信息資源。機器翻譯、人工翻譯、雙語目錄和雙語文獻主要是為了滿足這部分人口的需求。如果民族地區雙語教育持續開展,中國民族地區人口絕大部分可以同時使用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則跨語言共享的需求會持續減弱,這一問題可以得到基本解決。因此,通過在基礎教育領域推行雙語教育,同時對在民族地區工作和生活的漢族幹部開展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培訓,使絕大部分社會成員具有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和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雙語交流能力,是實現多民族語言信息共享的治本之策。可以預見,隨著中國雙語基礎教育和在職人員雙語培訓制度的推行,若干年之後跨語言信息共享問題將不再突出,公民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自由選擇溝通交流的語言,雙語目錄和雙語標識系統更大程度是以文化符號的形式出現。
出版信息
書名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ISBN |
---|---|---|---|
《多民族語言信息共享空間構建策略研究》 | 2020年12月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978-7-5203-7750-8 |
作者簡介
趙生輝,男,1977年4月生,陝西寶雞人,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博士,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博士後,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訪問學者。現任西藏民族大學管理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雲南大學歷史與檔案學院兼職教授,主要從事電子政務、民族信息學、數字人文、計算檔案學等領域的教學和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