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赤鷹(多氏鷹)

巨赤鷹

多氏鷹一般指本詞條

巨赤鷹(學名:Megatriorchis doriae):是鷹科、赤鷹屬的猛禽。體長平均69厘米,翼展88-106厘米。是廣義上體型最大的鷹之一。整體灰褐色,上體和頂冠有黑色條紋;下體白色。眼睛後面有一條黑色條紋,虹膜深褐色,喙黑色,腿爪黃綠色。兩性相似。但雌鳥比雄鳥體型略大。

棲息於熱帶雨林、紅樹林、再生林和季風森林。通常長時間靜靜地停留森林樹冠上。不會翱翔,但偶爾會看到它們在森林邊緣或樹梢上空飛行。食物是鳥類,主要包括較小的天堂鳥和其他小動物。分布於紐幾內亞和鄰近的印尼的巴坦塔島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保護現狀,保護級別,種群現狀,

形態特徵

巨赤鷹是一種體型相當大的猛禽,體長平均69厘米,翼展88-106厘米。身材輪廓細長,上體羽色醒目,與蒼白的下半體形成鮮明對比。喙很強壯,但頭很小。頸背飾有輕微的波峰,臉頰的下側顯示出模糊的領圈。腿粗壯,爪子很長。兩性相同,但雌鳥體型要比雄鳥大12%到19%。亞成鳥羽色有別於成鳥。
成鳥整個上體有大量的黑色和灰褐色條紋,背部和翼覆羽呈棕褐色,有淺黃色邊緣。頭頂和頸背呈棕褐色,帶有深色條紋。眼睛上覆蓋著寬闊的白色眼眉。臉上掛著一個黑色面具,與魚鷹的面具非常相似。下體呈乳白色,帶有稀疏的細長斑點。胸部更黃,更豐富地覆蓋著寬闊的紅棕色條紋。虹膜呈金棕色、蠟綠色或石板藍色。腿呈灰黃色。
亞成鳥羽色較暗,但與它們的父母非常相似。頂部色帶較窄,尾帶不太突出。臉上沒有戴面罩。胸部呈深色或淺黃色,條紋更稀疏。一些幼鳥有一個完全白色的頭部和下體。虹膜深褐色,蠟質更綠。腿是暗灰白色。
巨赤鷹有時會與長尾鵟混淆,長尾鵟的大小和裝飾圖案與巨赤鷹非常相似。但長尾鵟的特點是更粗壯的輪廓和更長的翅膀。沒有白色的眉毛和面罩。

棲息環境

巨赤鷹是一種森林物種,生活在熱帶雨林的低層樹冠中。它們有時也出現於紅樹林、再生林、經過輕微改造或部分變薄的林地中,有時也見於半落葉林。主要活動于海平面至海拔1,100米的高度之間,最高可達到1400米,甚至在一些局部地區能上升到1650米。在紐幾內亞這個島上,它們生活在與海岸接壤的平原上。

生活習性

巨赤鷹單獨或成對生活。這個物種沒有任何形式的空中游戈或儀式。雖然它們有時會在樹梢上飛得很高,但這種鳥以根本不翱翔著稱。它們也不會懸停。捕獵時,用兩種捕食方式:要么從樹冠下方的棲息處潛行,要么在森林樹葉上方的空中追捕獵物。有時,巨赤鷹會讓自己重重地落入樹葉中以捕捉那裡的獵物。另一種狩獵方式與鳳頭鵑隼非常相似。有時,巨赤鷹會在開花的樹上耐心等待,希望小型食蜜鳥或食蟲鳥的到來。
巨赤鷹在棲息時採用非常筆直的姿勢。它們非常謹慎,但不會試圖隱藏自己。如果巨赤鷹在枯枝上佇立時,是很常見並被人們觀察到的,它們一動不動地站立著,帶有圓形尖端的短翅膀指向地面,幾乎沒有超過它的直角末端。
巨赤鷹會發出嘶嘶的低沉哨聲。這種長長的、下降的鳴叫聲是迄今為止唯一被描述過的。它們在大多數情況下不發聲。當巨赤鷹在棲息或飛行時,它們通常用這種聲音互相聯繫。有時,當巨赤鷹重重地落入樹枝捕捉獵物時,也會發出這種聲音。當被一群集體自衛的小鳥襲擊時,巨赤鷹會發聲用作威懾。
巨赤鷹是出色的鳥類獵鷹,尤其喜歡捕捉小型天堂鳥。它們出色的視力和強大的爪子似乎是這種捕捉方法最好的驗證。另一個證明巨赤鷹可能是食鳥者的證據,就是很容易通過模仿那些小鳥的叫聲來吸引巨赤鷹。

分布範圍

分布於紐幾內亞,包括鄰近的印尼的巴坦塔島
巨赤鷹(多氏鷹)
巨赤鷹分布圖

繁殖方式

儘管沒有巨赤鷹繁殖和築巢的相關信息,但紐幾內亞的著名鳥類學家比勒(Beehler)和研究猛禽的世界鳥類專家弗格森-李斯(Ferguson-Lees)都認為巨赤鷹的繁殖方式與生活在澳大利亞北部和東北部的赤鷹類似。
赤鷹成對單獨築巢。巢是一個由樹枝組成的平台,上面排列著綠葉,位於離地15-29米處。選擇位於河流或濕地1千米範圍內,選一棵約20多米高的活樹或部分枝葉枯死的大樹,將巢搭建在暴露的樹叉中。每窩產1-2枚卵,孵卵期約為40天,餵養期51-53天。亞成鳥離巢後仍要至少要依賴成鳥2-3個月。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6年 ver3.1——近危(NT)。

種群現狀

巨赤鷹全球的物種數量規模尚未量化,但至少分布在400,000平方公里森林的潛在範圍內,總量可能有數千隻(Ferguson-Lees 和 Christie 2001)。
趨勢論證:沒有關於物種數量趨勢的數據;然而,據推測,由於森林砍伐,數量正在減少。可能的下降速度仍未量化。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