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殼重核殼模型對重核性質的研究》是依託廈門大學,由周先榮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多殼重核殼模型對重核性質的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周先榮
- 依託單位:廈門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採用微觀殼模型對重核進行比平均場理論更精確的計算和研究既是核物理也是天體物理髮展的需要。為了在同一個殼模型框架下對不同區域重核的性質進行系統的描述,孫揚和吳成禮組合了投影殼模型(PSM)中的單粒子自由度(準粒子激發)和費米子動力學對稱模型(FDSM)中的集體自由度(D對激發),提出了多殼重核殼模型(HSM)理論。本項目將基於過去的工作基礎,採用HSM對重核的轉動和振動性質進行研究,進一步推進HSM理論的發展。一方面,在PSM的基矢空間中引入集體自由度,研究穩定變形區重核的各類集體振動以及高自旋物理,著重討論單粒子自由度和集體自由度之間的相互影響,尋找HSM中由於新自由度的引入而帶來的新物理。另一方面,採用HSM對過渡區重核的性質進行初步的研究。本項目的開展,將殼模型的套用範圍擴展到過渡區重核,為微觀殼模型系統計算和研究不同區域重核甚至超重核的性質提供了可能,具有重要的意義。
結題摘要
多殼重核殼模型(HSM)組合了投影殼模型(PSM)中的單粒子自由度(準粒子激發)和費米子動力學對稱模型(FDSM)中的集體自由度(D對激發)。為了構建HSM,本項目在PSM的基矢空間中引入集體的D對激發,在維持空間維數即便對於最重的原子核也是可處理的情況下,HSM可以同時描述變形重核的準粒子激發(轉動)和集體激發(振動)。作為HSM的首次數位化實現,我們系統地研究了錒系區變形核的能譜結構。計算給出的基帶、兩準粒子激髮帶、四準粒子激髮帶以及β帶和γ帶較好地再現了實驗結果,預言的準粒子激髮帶和集體激髮帶還有待於實驗的進一步證實。本項目的研究,實現了在同一個微觀殼模型的框架下同時對變形重核的低階準粒子激發和集體激發的性質進行描述,對核物理和天體物理髮展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