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多櫛領蚊
- 拉丁學名:Heizmannia reidi (Mattingly,1957)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綱: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目:雙翅目
- 亞目:長角亞目
- 科:蚊科
- 亞科:庫蚊亞科
- 屬:領蚊屬
- 亞屬:領蚊亞屬
- 種:多櫛領蚊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鑑別特徵 喙特長,至少為前股的1.2倍長;前胸後背片具黑鱗;翅羽鱗寬或較寬;後股前面基段無暗腹縱線。幼蟲櫛齒30個以上;腹毛4-X都分3枝以上。
形態描述
雌蚊頭:頭頂平覆黑寬鱗、有中央銀白斑,並伸達兩眼之間;兩眼分離,無眶白鱗線;頭側腹平覆白鱗。觸角梗節內面有黑鱗,鞭分節1具白鱗和少數黑鱗。唇基光裸。喙一致黑色,特長,為前股的1.2-1.3倍長;觸鬚約為喙的1/10長。胸:前胸前背片覆蓋大片銀白寬鱗,僅後部或側後部有黑鱗;後背片平覆黑寬鱗。中胸盾片密覆帶金屬閃光的藍綠色寬鱗;小盾片具黑鱗;後背片有一簇黑色小剛毛。通常有一根淡色氣門後鬃。有一根中胸下後側鬃。翅:羽鱗寬或較寬。前叉室為叉柄的2.8-3.0倍長或更長。平衡棒結節具黑鱗。足:後股前面基部4/5除背黑縱線外淡白色,後面的黑色區較前面為寬。腹:背板黑色;腹節Ⅰ側背片覆蓋白鱗;節Ⅱ-Ⅶ有三角形白基側斑;節Ⅱ的右側腹緣伸達本節末端。節Ⅱ腹板全白;節Ⅲ-Ⅶ腹板都有黑端帶。尾器:後生殖板帶方形,前端有2對長剛毛,其後有一些短剛毛;尾突較短。
雄蚊腹節Ⅲ腹板全白。前跗爪都基部具齒;中跗爪簡單。尾器:腹節Ⅸ背板側葉由一窄條相連,各具3-4根短剛毛;節Ⅸ腹板發達,有寬短中葉。抱肢基節背面末端有一片細剛毛,端剛毛4-5根,較寬;亞端葉具一根粗刺。抱肢端節外緣有一半透明的“毛尾”。基抱器有2束剛毛,其中一束長而較寬,末端彎曲;端抱器有一發達的“握器”,具一細尖附器和一束末端彎曲的短剛毛。肛側片末端細尖。
幼蟲頭:觸角有二態,與口刷毛有櫛無櫛相關;通常細長,超過頭的1/2長(短型不到頭的1/2長),有稀疏細刺;1-A位於中央之前,分3-7枝,有細側芒。頭毛1-C細彎;4-C分13-18枝;5-C分4-8枝;6-C位於頭的最前端,多數分長短2枝,偶有單枝或3枝的;7-C分8-14枝;4-7C都有細側枝(海南島標本有6-C無細側枝的)。腹:櫛齒40-57個,末端圓鈍而具繸。呼吸管指數2.1-3.0,長為基寬的2.1-3.0倍,為尾鞍長的2.5-3.4倍;梳齒7-15個,偶有更少的,基部有1-2個側牙;1-S位於中央之前,末一梳齒之後,分3-8枝,有細側枝。尾鞍後緣只有少數很微小的刺;腹毛1-X單枝或分2枝,有側芒;2-X分4-7枝;3-X單枝;4-X8株,各分3-10枝。肛鰓遠比尾鞍長,通常2對不等長。
生活習性
幼蟲孳生在竹筒和樹洞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台灣, 海南, 雲南
國外分布:緬甸, 印度, 馬來西亞, 泰國, 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