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可用性

《多模可用性》是2018年6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丹)尼爾斯·奧勒·伯恩森,(丹)萊拉·迪布凱。

書籍信息,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書籍信息

書名:多模可用性
書號:978-7-118-11457-7
作者:(丹)尼爾斯·奧勒·伯恩森,(丹)萊拉·迪布凱
出版時間:2018年6月
譯者:史彥斌等
版次:1版1次
開本:16
裝幀:精裝
出版基金:裝備科技譯著出版基金
頁數:412
字數:490
中圖分類:TP11
叢書名:
定價:129.00

內容簡介

本書18章內容基於CoMeDa(概念、方法、數據處理)周期,重點對可用性的概念、24個可用性方法進行了系統研究,對收集到的數據處理進行了闡述,並將“數獨”“尋寶”和“算術”3個多模態互動式系統開發案例貫穿於本書主線。

圖書目錄

第1章概述
1.1本書的目標
1.2開展可用性工作的方法
1.2.1模型1:裝滿可用性信息的袋子
1.2.2模型2:軟體工程生命周期內的可用性
1.3本書的結構和範圍
1.3.1概念、方法和數據處理
1.3.2理論與實踐的關係
1.3.3插曲、案例、實例、綜述、練習
1.4可用性的定義
1.4.1簡介
1.4.2可用性的特點
1.4.3人機互動的黃金時代以及後黃金時代
1.4.4多模態可用性和與人融合
1.4.5“可用性”的術語解析
1.4.6可用性的分解
1.4.77個問題
1.5可用性的重要性
1.6讀者指南
1.7小結
參考文獻
第2章插曲1:多模態的3個案例
2.1內容和起源
2.2展望
參考文獻
第3章創建使用模型
3.1AMITUDE——系統使用模型
3.1.1AMITUDE的含義
3.1.2隱性的AMITUDE與顯性的AMITUDE
3.2套用類型
3.2.1套用類型的概念及其使用
3.2.2套用類型的案例
3.2.3套用類型的分類
3.3用戶和人
3.3.1可用性開發中的用戶和人的角色
3.3.2關於人的總旅程
3.3.3第一層次——頭腦
3.3.4第二層次——身體
3.3.5第三層次——歷史、文化和性別
3.3.6用戶配置檔案
3.3.7用戶配置檔案案例分析
3.4任務或其他活動及域
3.4.1任務或其他活動及域的概念
3.4.2用戶任務分析
3.4.3任務模型範圍、結構和共享
3.4.4其他用戶任務分類
3.4.5以域為本的系統
3.4.6案例任務分析
3.4.7計算機高手:不同的任務觀念
3.5使用環境
3.5.1案例使用環境分析
3.5.2使用環境因素清單
3.5.3物理和社會使用環境
3.5.4環境責任
3.6互動
3.6.1歸納互動:信息展示和交換
3.6.2歸納雙向通信:意識,主動性,行為和風格
3.6.3案例互動
3.7小結
參考文獻
第4章模態和設備
4.1多模態系統概念
4.1.1沒有發展前景的觀點
4.1.2感測器系統,載體,媒體,閾值
4.1.3模態和可用性
4.1.4輸入和輸出模態,對稱和不對稱
4.1.5單模態和多模態系統
4.2存在哪些模態?單模態的分類法
4.2.1分類法結構
4.2.2模態分類法的起源
4.2.3銳化想像
4.2.4模態工具箱演練
4.2.5信息通道
4.3模態實際使用
4.3.1模態描述:經典的多模態圖形用戶界面
4.3.2模態特徵
4.4多模態表述
4.4.1選擇待選模態,方法模態自然傾向
4.4.2待選模態之間的關係
4.4.3已有的可用性模態組合
4.4.4對模態進行組合
4.4.5案例的模態分析
4.5輸入/輸出設備
4.5.1設備分析
4.5.2案例設備分析
4.6小結
參考文獻
第5章插曲2:案例現狀和接下來的步驟
5.1案例AMITUDE使用模型
5.2案例可用性目標、需求和評價標準
5.3面向可用性工作的更廣闊視角
第6章常用的途徑、方法和計畫
6.1常用的可用性途徑
6.1.1思考
6.1.2理論
6.1.3相關係統和項目
6.1.4相關經驗性數據
6.1.5描述項目的來源
6.1.6經驗
6.2用於可用性的方法
6.2.1可用性方法以用戶為本
6.2.2本書中展示的可用性方法
6.2.3方法組1:問答
6.2.4方法組2:研討會
6.2.5方法組3:觀察
6.2.6方法組4:想像
6.2.7方法組5:與系統互動
6.2.8方法的選擇
6.2.9方法展示模板
6.3編寫可用性工作計畫
6.4編寫可用性方法計畫
6.4.1概述
6.4.2數據收集目的
6.4.3得到正確數據
6.4.4避免事先訓練
6.4.5招聘測試對象與第三方
6.4.6人員角色和職責
6.4.7地點,設備,其他材料,數據,結果
6.4.8方法腳本
6.5小結
參考文獻
第7章插曲3:案例可用性工作計畫、設計
7.1案例可用性工作計畫
7.2案例設計
7.2.1數獨
7.2.2尋寶
7.2.3算術
參考文獻
第8章問答
8.1訪談
8.1.1目的
8.1.2結構化的、非結構化的和半結構化的訪談
8.1.3封閉式問題與開放式問題,事先訓練的問題
8.1.4訪談運行
8.1.5數據
8.1.6優點和缺點
8.2調查問卷
8.2.1目的
8.2.2調查問卷的設計方法
8.2.3提問題的方式
8.2.4填寫調查問卷
8.2.5數據
8.2.6優點和缺點
8.3用戶調查
8.4客戶訪談和問卷調查
8.5專家訪談和問卷調查
8.6篩選訪談和問卷調查
8.7測試前訪談和問卷調查
8.8測試後訪談和問卷調查
參考文獻
第9章研討會
9.1中心小組會
9.2股東會議
9.3帶有用戶代表的研討會等會議
參考文獻
第10章用戶觀察
10.1巨觀行為域方法
10.2微觀行為域觀察
10.3分類排序
10.4用戶實時觀察
10.5實驗室內的人體數據採集
參考文獻
第11章想像
11.1用例和想定
11.2虛擬形象
11.3認知過程演練法
11.4基於方針的可用性開發和評價
11.5可用性標準
11.5.1國際標準化組織/國際電工技術委員會的可用性工作方法論
11.5.2與本書的比較
參考文獻
第12章與系統的互動
12.1實體模型
12.2綠野仙蹤
12.3實際套用原型的實驗室測試
12.4現場測試
12.5有聲思考
參考文獻
第13章帶有測試對象的實驗室會話
13.1實驗室測試和開發方法,微觀調控
13.2會話準備——招聘測試對象
13.2.1如何選擇測試對象
13.2.2測試對象的數量
13.2.3測試對象的招募
13.2.4測試對象的初始聯繫信息
13.2.5測試對象的確定
13.2.6測試對象的報酬
13.3會話準備——材料和設備
13.3.1清單
13.3.2系統模型、軟體、設備
13.3.3展示材料、介紹指令
13.3.4知情同意書和其他許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