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枝類腐霉,菌絲體在基物上纏結成團。孢囊梗彎曲,常分枝,粗3-4μm。孢子囊長卵形,頂生,其縱軸與孢囊梗成直角,大小殊異,具層出現象,層出的孢子囊逐漸變小,50-95μm× 18-32μm。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多枝類腐霉
- 綱: 藻狀菌綱
- 目:霜霉目
- 科: 腐霉科
基本信息,形態描述,討 論,
基本信息
編 號: 284
拉丁綱名: Phycomycetes
中文綱名: 藻狀菌綱
拉丁目名: Peronosporales
中文目名: 霜霉目
拉丁科名 :Pythiaceae
中文科名: 腐霉科
拉 丁 名: Pythiogeton ramosum
中 文 名: 多枝類腐霉
定 名 人: Mind.
參考文獻 :戴芳瀾: 中國真菌總匯, 第 45 頁, 科學出版社, 1979.
采 集 地 : Oryza sativa L. (稻):四川 ( 369 ).
(水中稻種、番茄、腐枝等分離):河北 ( 123 ).四川 ( 40 ).雲南 ( 123 ).
形態描述
殘留在孢子囊上的出管長10-20μm,有時可達50-100μm;萌發時孢子囊中的的原生質轉到長50-100μm的管狀泡囊內,泡囊破裂,未分化的原生質團被釋放到水中,分化形成遊動孢子4-12個;遊動孢子腎形,側生雙鞭毛,休止時球形,直徑約12-13μm。卵孢子未發現。[根據歐世璜(Ou,1940)的描述]
討 論
Pythiogeton ramosum Minden最早是由Minden(1916)報導的,有文字描述,但無測量數據。我國首次報導此菌的歐世璜(Ou,1940),他較詳細地進行了觀察、描述和測量,並有插圖。沈善炯、相望年(Shen & Siang, 1948)從昆明和北京,渡邊(Watanabe, 1974)從中國台灣均報導過此菌,後者認為此菌從不形成泡囊。
Pythiogeton ramosum Minden大多腐生,僅在少數情況下為害植物,危害水稻引起綿腐病,還可侵染甘蔗的莖和甜菜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