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中國分布,世界分布,
形態特徵
背鰭103~107;臀鰭82~85;胸鰭12~13(有眼側)、10~11(無眼側);腹鰭6;尾鰭2+13+2。側線鱗71~72。鰓耙0~1+7~8。 體長為體高2.5~2.8倍,為頭長3.8~3.9倍。頭長為吻長4.1倍,為上頜長2.3~2.4倍(有眼側)、2.0~2.5倍(無眼側),為眼徑3.2~3.7倍(上眼)、3.7倍(下眼)。 體長圓形, 側扁。尾柄極短較高。頭中等大,背緣在上眼前方略凹下。吻鈍尖。兩眼均位於頭左側。眼間隔狹,骨嵴狀。鼻孔2個,前鼻孔短管狀,後緣鼻瓣長,後鼻孔前緣稍隆起,有眼側2鼻孔位於眼間隔前方,無眼側2鼻孔近背緣。口中大,前位。上頜骨後端達眼前1/3或中部下方,無眼側上頜稍長。上下頜各具1行尖牙,兩側均發達,前方牙稍擴大,下頜側牙較上頜側牙稍大且排列稀疏。前鰓蓋骨邊緣游離。左右鰓蓋膜癒合,不與峽部相連。有假鰓。鰓耙較短,內緣有數行小刺。鰓蓋條骨7。 有眼側被弱櫛鱗,無眼側被圓鱗。吻部、上下頒及胸鰭基部無鱗。奇鰭鰭條均被小鱗。僅有眼側具側線,在胸鰭上方具1弓狀彎曲部。 背鰭始於無眼側鼻孔上方,雄魚前方數鰭條較長,第三一五鰭條最長。臀鰭緊位於肛門後。有眼側胸鰭較無眼側胸鰭長。有眼側腹鰭基底長,始於峽部前端。尾鰭鈍尖。除尾鰭中部鰭條分枝外,各蠟鰭條均不分枝。肛門偏位於無眼側。生殖突起偏位於有眼側。 有眼側褐色。各鰭均暗色。
生活習性
幼魚時期像其它一般魚類行浮游生活,在水中遊動攝食浮游生物,長大後因體型變化,降至海底,行底棲生活,棲息在砂泥底域,大半時間埋在泥砂中,僅露出兩眼,以捕食小魚或無脊椎動物為主。
分布範圍
中國分布
世界分布
南達印度尼西亞南側, 北達日本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