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革
1989年設多吉鄉。1996年,面積約1700平方千米,人口0.3萬人,轄林扎、若巴、恩帕、達達、西達、莫江、莫古、帕雄、科拉、澤西、通庚、提巴、麥休13個行政村。
【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542625202:~201 210德吉村 ~202 220毛江村 ~203 220木古村 ~204 220通參村 ~205 220擴拉村 ~206 220西巴村 ~207 220達大村 ~208 220帕雄村 ~209 220角落村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地質地貌
多吉鄉處於
青藏高原的藏南山地與藏東橫斷山脈峽谷區結合部,屬於深割高山河谷地貌。
氣象氣候
多吉鄉屬高原溫帶半濕潤氣候,年日照時間1563小時,年均溫度8.5度,年無霜期176天,晝夜溫差大,≧10度積溫為2269.4度,年均降水量977.1毫米,3-10月降水占全年月93.5%,以多雨溫暖濕潤天氣為主;年相對濕度71%。
水文
曲宗藏布江發源於啦總雪山,由北向南貫穿全鄉,在松宗鎮格尼村處匯入迫龍藏布江,在本鄉境內全長95.3公里。
自然資源
全鄉總面積1222.69平方千米。
植被
以森林和草原為主,其中森林屬雅魯藏布江中下游常綠闊葉林亞區,主要為高山松和高山櫟林,間有灌木叢。
生物多樣化
主要林木品種有冷杉、雲杉、高山松、華山松、楊樺、高山櫟、楊樹、樺樹、樟樹、漆樹、毛竹等。林下資源多種菌類、蟲草、蕨類植物。
野生動物有野氂牛、香獐、旱獺、水獺、熊、羚羊、野雞等。
人口民族
2010年,常住人口3041人(2010年六普)。
2015年8月,全鄉共有583戶、3107人。
總人口3232人(2017)。
各行政村基本情況
通參村 距離鄉政府約8公里,全村下轄7個自然村,有93戶,486人。以該村為中心的犏奶牛養殖基地已出具規模,“多吉酥油”品牌優勢日益彰顯。
擴拉村 位於鄉政府西北部,距離鄉政府約5公里,全村下轄3個自然村,有56戶,309人。該村為多吉鄉“藏青320”優質種子基地,種植面積穩步擴大。
德吉村 位於鄉政府所在地,全村下轄7個自然村,有100 戶,544人。該村溫室蔬菜種植已初具規模。
西巴村 位於鄉政府曲宗藏布江對岸,距離鄉政府約4公里,有50戶,223人。西巴斗熊戲已被列為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全村最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資源。
達大村 位於曲宗藏布江東岸,距離鄉政府約3公里,有48戶,272人,該村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美麗的達大湖野生動植物眾多,原生態環境保護有力,其傳統色彩濃郁的達大賽馬節是該村最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動。
帕雄村 位於鄉政府東南部,距離鄉政府約13公里,下轄2個自然村,有50戶,265人,帕雄熱巴舞已被列為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全村最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資源。
角落村 距離鄉政府約15公里,與康玉鄉接壤,下轄5個自然村,有73戶,409人,該村松茸、蟲草等林下資源最為豐富,角落山歌在全縣都有一定知名度。
毛江村 位於鄉政府南部,距離鄉政府約10公里,下轄2個自然村,有66戶,342人。
木古村 位於鄉政府南部,距離鄉政府約9公里,下轄3個自然村,有41戶,192人。
農村經濟
屬半農半牧區,農業以種植青稞、
小麥、油菜、豌豆、蔬菜等為主,牧業以飼養犏奶牛、氂牛、豬等為主。
基礎設施建設
2012年,從318國道到多吉鄉的柏油公路建成通車。
2018年8月,多吉鄉達大村土地開發項目驗收,建設規模為145.35畝,總投資71.95萬元。
文教衛生
多吉鄉建有鄉中心國小1座,占地十餘畝,新建的教室、學生宿舍、教職工宿舍、學生餐廳已完工並通過驗收,各項教學設施齊全。國小有6個年級8個班,教職工25名,在校學生330名,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在校鞏固率100%。
多吉鄉衛生院現有職工6名,西醫3名,包括臨床醫生1名,護士2名;藏醫3名,包括臨床醫師2名,藏醫藥師1名。現共有西醫科、藏醫科、計生婦幼科、防疫科共四個科室,病床12張,包括西醫科8張,藏醫科4張。我院設立的特色藏醫在全縣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其建立於2010年3月份,共有各類藏醫藥品178種,有針灸、放血、火罐、拔罐、金針、封閉等十餘種藏式理療法,充分發揮了其在醫療、保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鄉農牧區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合作醫療覆蓋率和個人籌資率達100%,農牧民住院費用和門診費用報銷比例100%。
民俗文化
2014年12月,多吉鄉被自治區人民政府命名為“西藏自治區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2015年8月,多吉鄉有波密曲藝“說白”、“達頗夏卓”、“西巴斗熊”、“波卓”、“帕雄熱巴舞”、波密縣竹編技藝6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被列入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西巴斗熊
波密多吉鄉西巴斗熊節是在每年藏曆六月十五日至十六日,位於度姆神山(藏語譯音為觀世音佛像)下的西巴村自行舉辦的一項民間傳統活動。節日至今已有上百年歷史,活動內空豐富多彩,形式獨具特色,主要以斗熊、制熊、放熊為主線,集小品、山歌、舞蹈等於一體,向人們灌輸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生態平衡的思想意識,體現了當地民眾自古以來就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存觀念。
活動第一天,每戶一人一起前往神山山頂投入打水、砍柴、架帳篷等準備工作,第二天天亮之前全村農牧民民眾身著節日盛裝,帶上肉、酥油、青稞酒等豐富的食品前往。此項活動由七位身強體壯的男士扮演狗熊,兩位比較幽默的村民扮演獵人,略懂法律、年紀較大、有威信的三位老人扮演法官,斗熊幼熙結束後,由三位老人扮演的法官對“獵人”進行森林法規、野生動物保護等方面的教育,獵人不斷反駁,雙方言語幽默,逗得周圍村民捧腹大笑。最後獵人們給長者獻上哈達,承認錯誤。
斗熊之後,全村民眾集體跳鍋莊至到所有文化活動結束。
達大賽馬
達大是個村名,該村環境優美,原始森林四周密布,成群結隊的野鴨無憂無慮地在村邊美麗的達大湖上嬉戲,顯得格外寧靜美麗。這個村莊雖不大,但它具有許多歷史悠久、聞名遐邇的節日,達大賽馬節便是其中的一個。“達”的藏意為“箭”,“大”的藏意為“馬”,達大賽馬的主題也是射箭賽馬的民眾活動,所以“達大”這個村名也由這項活動和節日而得名。在賽馬節上,按傳統每家每戶都要參加一匹馬、一名騎手,在節前一兩個月,各家的馬匹都用糧食之類的上等飼料特別餵養,節前一、兩天還要把馬匹用清水洗刷,梳理馬鬃、馬尾,用彩緞把馬匹打扮得漂漂亮亮,光彩奪目。
帕雄熱巴
帕雄熱巴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帕雄村一名老人說,這一節日起源於藏傳佛教噶舉派大師米拉日巴及其徒弟日瓊巴時期,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了。一般是每年葬禮十一月十日舉辦一次,活動有著嚴格的程式,一般農牧民民眾都會放下手中的活去參加活動。熱巴舞是帕雄熱巴節的重要活動內容,是由鈴鼓舞、雜技、民間歌舞三個主要部分組成的綜合表演藝術,舞蹈表演時因樂器伴奏的聲音節奏感強,舞者表演動作熱情奔放,觀眾能從中感受到民族的、大氣的文化內涵。
達頗夏卓
達頗夏卓也叫“戰勝舞”,是馬術表演的最後一個項目,是當地老百姓對馬術表演順利結束以及對風調雨順的一種祈福,2009年被列入西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