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視閾中的河湟:族群互動、文化認同與地緣關係

多元視閾中的河湟:族群互動、文化認同與地緣關係

《多元視閾中的河湟:族群互動、文化認同與地緣關係》是2013年5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建春。

基本介紹

  • 書名:多元視閾中的河湟:族群互動、文化認同與地緣關係
  • 又名: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
  • 作者:馬建春
  • 頁數:408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5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多元視閾中的河湟:族群互動、文化認同與地緣關係》運用歷史學、人類學、民俗學方法考察河湟地區古今族群生息繁衍的整體文化範圍,從地域多元的生成、社會組織的多樣性、族群交融的歷程,以及區域宗教結構、民俗形態、內部互動機制等方面,對區域內的多重文化差異和族群認同進行了系統的探討,勾勒出了這一多族群地區的社會文化風貌,解釋了其文化特質及其對地緣內部族群的深刻影響,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類學佳作,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實踐價值。

作者簡介

馬建春,暨南大學中外關係研究所教授、所長、博士生導師,先後就讀於西北師範大學歷史學、蘭州大學民族學專業,並於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從事博士後研究。

目錄

緒 論1
第一章 河湟地域的“邊緣”意義和象徵6
一 華夏視閾下的河湟6
二 “中心”與“邊緣”之釋讀9
三 多元結構與地緣特徵15
第二章 “河湟”:區域空間與文化符號20
一 時空概念:眾說歧出的“河湟”20
二 多元表象:地緣文化屬性30
三 物化象徵:區域符號的多重呈現34
第三章 族群多元的生成及歷史建構36
一 多元族群結構:“與生俱來”的特徵36
二 地域政治建構:部族政權與地方割據59
三 亂世流移:族群人口之外徙65
第四章 地緣組織的多樣結構68
一 部族制:持久的組織形式69
二 土司制:地方統治的重要補充82
三 郡縣衛所:國家權力的地方介入91
四 僧綱、鄉約與族群控制104
第五章 族群交融歷程:重構與整合108
一 政治強勢下的族群重構與衍化108
二 文化重組與族群整合130
第六章 族群經濟類型與區域經濟鏈159
一 以牧為生:草原經濟類型的延續160
二 農耕為本:區域主要經濟形態164
三 手工副業:農牧生民的輔助經濟174
四 市鎮與馬幫:區域經濟鏈之重要環節193
第七章 語言形態與族群交流208
一 多語族形態的生成與聯繫209
二 漢語方言與族群語言的互補213
三 族際語言的互動與借用217
第八章 宗教多元結構與族群分類220
一 安多黃教“聖地”中心221
二 藏傳佛教族際信仰認同231
三 中國“小麥加”——河州241
四 穆斯林諸族群的相互認同247
五 河湟“番地”的觀音、老君與城隍249
六 “西番”“回夷”與漢人廟會253
第九章 河湟地緣民俗形態的“同”與“異”258
一 鄉緣風土:民俗形態的區域輻射259
二 族際差異:“相鄰不同俗”269
三 族內異同:“同族不同風”273
第十章 區域內部互動機制:社會與文化塑造284
一 社會互動與文化要素284
二 族群中心與外圍的關係317
三 族群文化的內部層次和主支關係325
第十一章 地緣族群構成之文化解讀337
一 基本條件:文化整合337
二 重要基礎:語言特徵351
三 族群認同之強化:聚居格局354
四 族群發展之常態:族際融合363
五 河湟族群構成的啟示與思考370
結 語376
參考文獻378
後 記385
索 引386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