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中子塊理論

該理論假定物質最初是由多中子塊組成的,元素是由多中子塊分裂而形成的。這一理論可以很好地解釋重元素的合成和豐度,但無法解釋輕元素豐度比重元素高得多的事實。現代元素起源理論認為,元素的起源始於宇宙大爆炸,在宇宙形成後的幾分鐘內,各種粒子(光子、正電子、電子、中微子、反中微子、中子和質子等)之間發生各種核反應,形成大量的1H、4He及少量的2H、3He和7Li。這一時期稱為核合成時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多中子塊理論
  • 外文名:multiple neutro mass theory
  • 釋義:元素是由多中子塊分裂而形成的
  • 解釋:重元素的合成和豐度
  • 時期:核合成時期
特徵
隨著宇宙的冷卻,經過了幾百萬年,宇宙膨脹和冷卻到可以使核與電子結合,形成原子,得到氫和氦這兩種最早被合成的元素。隨著宇宙的繼續膨脹和冷卻,由氫和氦組成的氣體會相互吸引,並在引力下逐漸收縮,宇宙中出現大規模的不均勻性聚集,形成原始星雲。在隨後的幾十億年中,原始星雲不斷收縮,達到主星序階段時,內部溫度可以達到千萬度以上,恆星內部出現氫燃燒,開始了第二階段的星際元素合成階段。隨著恆星的不斷收縮,溫度不斷上升,恆星內部相繼出現氦燃燒、碳燃燒、氧燃燒和矽燃燒,合成的元素從氦一直到鋅。在恆星演化的晚期,恆星進入超新星階段,通過s過程、r過程、p過程和x過程等方式,在很短的時間內合成鐵以後的所有元素,並隨超新星的爆發拋射到宇宙空間。超新星拋射的物質重新聚集或加入到其他星雲,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元素合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