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疣狀黃瘤病

疾病簡介,引起原因,發病原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疾病檢查,治療措施,飲食保健,食療方,適宜食物,有關禁忌,

疾病簡介

外陰疣狀黃瘤(verruciform xanthoma of vulva)是一種好發於口腔黏膜、外生殖器官部位的良性腫瘤

引起原因

發病原因

有關疣狀黃瘤的病因不明,可能與炎症病毒細菌真菌感染、局部刺激等有關。該病常在病變局部有其他病損同時存在,如伴有感染的表皮痣、鱗狀細胞癌、口腔黏膜原位癌甚至病變部位曾患過尋常型天皰瘡。

發病機制

外陰疣狀黃瘤的發病機制有表皮增殖學說、泡沫細胞浸潤學說及兩者相互助長的不同學說。前者認為該病好發於局部易受刺激部位,表皮內可見嗜中性粒細胞浸潤,屢見細菌感染,導致表皮增殖、變性從而使上皮細胞內的脂滴進入真皮乳頭,從而引起巨噬細胞的泡沫細胞化。後者認為真皮乳頭部位某些誘因,引起泡沫細胞集聚,隨後表皮出現乳頭瘤樣增生。
疣狀黃瘤光鏡下的特徵為:表皮或黏膜上皮增生,上皮表層常表現為3種形態:①乳頭狀增生;②疣狀增生;③上皮向結締組織深方增生為主,而表面平坦。此3種形式的上皮表面均有角化過度、角化不全,角化層常深陷於上皮深層,上皮角化周圍可見深染的變性崩解的上皮細胞核碎片及散在的中性粒細胞浸潤,上皮釘突增寬、向結締組織內規則生長,上皮釘突之間的真皮乳頭向上高突。真皮乳頭內毛細血管和膠原纖維之間充滿胞體寬大,圓形或多邊形的泡沫細胞(或稱黃瘤細胞),其界線清楚,胞漿豐富呈泡沫狀,核小,固縮深染,位於細胞中央,膠原纖維可見玻璃樣變性。上皮釘突下方的組織內很少有泡沫細胞存在,可有慢性炎症細胞浸潤。

臨床表現

疣狀黃瘤好發於口腔黏膜及外陰部位,發生於女陰者主要侵犯陰唇、陰道,皮損為孤立的慢性生長性病變,外觀為疣狀、乳頭狀、盤狀扁平隆起或呈顆粒狀,有蒂或無蒂,界線清楚,顏色可呈正常膚色,淡紅色,棕黃色,淡黃色或灰白色,最大徑一般小於2cm,但大者可達4cm,生長緩慢,無任何不適或有輕微觸痛,平均病程為數月,最長可達30年。

疾病檢查

外陰疣狀黃瘤應該做腫瘤標誌物檢查、血常規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

治療措施

治療方法:外陰疣狀黃瘤可手術切除,CO2雷射治療或冷凍治療。預後:注意外陰衛生、定期體檢、早期診斷、積極治療、做好隨訪。

飲食保健

食療方

解郁香陳酒:香附子50g,川芎5魄,陳皮30g,白酒1000ml。浸泡7天服用,每日2—3次,每次10—20ml。杞子香菇瘦肉湯:瘦豬肉150g,蘑菇50g,枸杞子50g,將瘦豬肉切片,蘑菇、枸杞子洗淨同時放入鍋內加適量精鹽、生薑、胡椒煮熟後調味飲湯食肉,每日1—2次,連服3—7天。
佛手茴香:佛手12g,鬱金12g,小茴香12g,粳米200g、先將佛手、鬱金、小茴香水煎去渣取汁150ml,粳米煮粥,待粥煮至濃稠時倒入藥汁稍煮片刻,加適量精鹽、味素、胡椒、生薑調味食用,每天1次。
柏萸豬肝湯:柏子仁9g,山茱萸10g,豬肝200g,黃酒50ml,將柏子仁、山茱萸切碎。豬肝切片,與柏子仁、山茱萸一同放入鍋內,隔水蒸熟後用溫熱黃酒送服,每日2次,連服3—5天。
鱉甲燉鴿肉:鱉甲30g,鴿子肉200g,米酒少許,將鴿子去毛及內臟,再把鱉甲打碎,放入鴿子腹腔內,加生薑、胡椒、蔥頭、清水、米酒適量混合後置砂鍋內隔水蒸熟,調味食用,每日1次,連服3—5天。

適宜食物

1、宜多吃具有抗外陰腫瘤作用的食物,如芝麻、杏仁、小麥、大麥、土瓜、烏骨雞、烏賊、烏梢蛇、豬胰、菊花、烏梅、桃子、荔枝、馬齒莧、雞血、鰻魚、鮑魚、蟹、鱟、沙丁魚、文蛤、玳瑁。
2、疼痛宜吃鱟、赤、龍蝦、淡菜、海參、虎魚、甜菜、綠豆、蘿蔔、雞血。
3、瘙癢宜吃莧菜、白菜、芥菜、芋艿、海帶、紫菜、雞血、蛇肉、穿山甲。
4、增強體質、預防轉移宜吃銀耳、黑木耳、香菇、猴頭菇、雞肫、海參、薏米、核桃、蟹、石龍子、針魚。

有關禁忌

1、禁食發物。如魚類、蝦、蟹、雞頭、豬頭肉、鵝肉、雞翅、雞爪等,食後會加重陰部的瘙癢和炎症。
2、儘量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例如:洋蔥、胡椒、辣椒、花椒、芥菜、茴香。
3、避免吃油炸、油膩的食物。如油條、奶油、黃油、朱古力等,這些食物有助濕增熱的作用,會增加白帶的分泌量,不利於病情的治療。
4、戒菸戒酒。菸酒刺激性很強,會加重炎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