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性視角下的產業和諧發展研究

外部性視角下的產業和諧發展研究

《外部性視角下的產業和諧發展研究》共分7個章節,主要對外部性視角下的產業和諧發展問題作了探討和研究,具體內容包括產業內部和諧分析、產業和諧的外延性分析、教育培訓產業內部和諧、教育培訓產業外部和諧等。該書可供各大專院校作為教材使用,也可供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作為參考用書使用。 產業和諧即是要解決產業發展中產業內部結構、產業之間、產業與環境之間的一系列問題和矛盾。其目標是:推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促進一、二、三次產業健康協調發展,逐步形成農業為基礎、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基礎產業和製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產業和諧的內容包括兩方面:一是產業組織內部的和諧,包括產業結構和諧、產業行為和諧、產業績效和諧與產業政策和諧。二是產業之間的和諧,包括產業之間的關,聯性、產業集聚、產業融合、產業均衡發展等。從外部性及“和諧”的視角來看,影響產業和.諧的外部要素包括:影響產業可持續發展的資源與環境、產業安全、產業競爭力、產業和諧機制等。

基本介紹

  • 書名:外部性視角下的產業和諧發展研究
  • 出版社:吉林大學出版社
  • 頁數:214頁
  • 開本:16
  • 定價:28.00
  • 作者:沈劍飛 張學江
  • 出版日期:2009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60144381, 9787560144382
  • 品牌:吉林大學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外部性視角下的產業和諧發展研究》由吉林大學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沈劍飛,經濟學博士、教授、民建中央科教委員會委員、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國際環境資源華北電力大學研究院院長。曾先後畢業於上海財經大學財政系、中國人民大學財經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現任華北電力大學培訓學院院長。長期從事經濟管理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持國家、省部級課題五項,出版著作8部,在國家級核心期刊發表專業學術論文50多篇。

圖書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問題的提出及研究意義
1.2 相關概念界定
1.3 選題的國內外研究綜述
1.3.1 外部性理論述評
1.3.2 經濟和諧理論述評
1.3.3 產業和諧理論述評
1.3.4 人力資本理論與教育培訓理論述評

第2章 產業和諧:理論來源與現實意義
2.1 經濟和諧理論解析
2.1.1 西方經濟和諧理論
2.1.2 馬克思主義經濟和諧思想
2.1.3 現代經濟和諧的內涵
2.2 外部性理論及其和諧內涵
2.2.1 外部性理論的經濟含義
2.2.2 外部性理論的延伸研究
2.2.3 外部性與經濟和諧發展
2.3 產業和諧的現實意義
2.3.1 產業和諧是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現實要求
2.3.2 產業和諧是最佳化產業結構的必然要求
2.3.3 產業和諧與產業的協調發展
2.3.4 產業和諧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選擇

第3章 產業內部和諧分析
3.1 產業和諧概述
3.1.1 產業不和諧的表現
3.1.2 產業和諧的涵義
3.1.3 產業和諧評價
3.2 產業組織和諧:SCP範式分析
3.2.1 產業結構和諧
3.2.2 產業行為和諧——以電信業基站建設和乳品業“三聚氰胺”事件為例
3.2.3 產業績效和諧
3.2.4 產業政策和諧
3.3 產業間的和諧解讀
3.3.1 產業關聯效應與波及效果——擴大內需背景下的流通產業和諧分析
3.3.2 產業集群的和諧性分析
3.3.3 三次產業間的和諧性分析

第4章 產業和諧的外延性分析
4.1 產業和諧與可持續發展
4.1.1 可持續發展的含義
4.1.2 資源節約型產業的和諧發展
4.1.3 環境庫茲涅茨曲線與產業和諧發展
4.1.4 新能源產業的和諧發展
4.2 產業安全的和諧性分析
4.2.1 產業安全的含義
4.2.2 我國產業安全分析
4.2.3 產品安全與產業安全
4.2.4 對外依存度與能源產業安全
4.3 產業和諧:創新提升競爭力
4.3.1 產業創新的內涵
4.3.2 產業創新的技術誘因
4.3.3 技術創新推動產業競爭力
4.4 構建產業和諧機制
4.4.1 產業協調機制是實現產業和諧的重要基礎
4.4.2 產業結構最佳化機制是產業和諧機制的體現
4.4.3 產業信息共享機制是產業和諧的重要內容——以農產品流通市場為例
4.4.4 產業可持續發展機制是產業和諧發展的內在要求

第5章 教育培訓產業內部和諧
5.1 教育培訓產業概述
5.1.1 “教育”與“教育培訓”
5.1.2 教育培訓的經濟特性分析
5.1.3 教育培訓產業的經濟效應
5.2 教育培訓的產業化分析
5.2.1 發展教育培訓產業的意義
5.2.2 教育培訓的產業特性
5.3 教育培訓產業內部和諧:基於產業組織的分析
5.3.1 教育培訓產業結構和諧分析
5.3.2 教育培訓產業行為和諧——規避“檸檬效應”與非正規經濟影響
5.3.3 教育培訓產業績效和諧分析

第6章 教育培訓產業外部和諧
6.1 人力資本理論與教育培訓產業和諧發展
6.1.1 人力資本理論簡述
6.1.2 人力資本投資與教育培訓產業發展
6.1.3 人力資本的外部效應
6.2 外部性與教育培訓產業和諧
6.2.1 教育培訓產業的外部效應
6.2.2 菲德模型——教育培訓產業的外部性實證分析
6.3 教育培訓產業的外部和諧
6.3.1 提升勞動力素質,促進經濟效率提高
6.3.2 培訓和提升勞動力技能,促進產業結構升級
6.3.3 有利於提高勞動力收入,縮小城鄉收入差距
6.3.4 改變“中國價格”,提升產品競爭力
6.3.5 有助於推動社會就業,促進社會和諧
6.3.6 教育培訓是不斷滿足人民物質文化需求的重要推手
6.3.7 教育培訓產業促進綠色經濟發展
6.4 教育培訓產業的基礎性作用
6.4.1 發展教育培訓產業是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
6.4.2 教育培訓產業具有基礎產業的特徵
6.4.3 教育培訓產業與經濟社會和諧發展

第7章 中國教育培訓產業和諧發展與政策選擇
7.1 中國教育培訓產業概述
7.1.1 中國教育培訓發展階段與產業生命周期
7.1.2 中國教育培訓相關政策法規
7.1.3 中國教育培訓產業發展迅速
7.2 中國教育培訓存在的問題及發展趨勢
7.2.1 我國教育培訓產業存在的問題
7.2.2 中國教育培訓產業的發展趨勢
7.3 中國教育培訓產業和諧發展的政策選擇
7.3.1 構築均衡協調覆蓋城鄉的教育培訓體系
7.3.2 彌補教育體制缺陷,最佳化人才培養機制——以德國“雙元制”、印度NIIT為例
7.3.3 開展終身教育,增加教育培訓經費支出
7.3.4 積極引導,提升教育培訓產業競爭力
7.3.5 利用資本市場,推動教育培訓產業發展
7.4 金融危機影響下的中國教育培訓產業發展
7.4.1 經濟危機中,教育培訓產業重新洗牌
7.4.2 經濟危機與中國教育培訓產業的發展機遇
7.4.3 緩解就業難題的教育培訓政策選擇——以農民工培訓為例
7.4.4 構建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培訓體系的思考

第8章 結論
參考文獻

文摘

第1章緒論
1.1問題的提出及研究意義
回望中國經濟近30年來取得的發展成就時,幾乎每一個關注經濟發展的人都試圖去探究其背後的真實原因。有人將此歸結為如下模型:制度紅利+人口紅利+要素“紅利”(刻意壓低的勞動力、資金、土地、環境成本)+全球化紅利=GDP高增長。在這個模型中,人口紅利與要素紅利無疑是中國取得高速增長的“比較優勢”。不過,恰如SamuelJohnson所言,“任何變化都會引起麻煩(成本),即使是從壞變好”②。在上述模式下,中國保持了30年的高速增長,卻也帶來了環境赤字、社會赤字和產業結構赤字。中國要實現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就必須力求將經濟發展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約化轉型——這即是經濟和諧發展趨勢中的產業和諧發展路徑。人是一切經濟活動的主體,因而從根本上來說,中國的經濟轉型必須立足於勞動力的轉型——從低技能人才向高技能人才的轉變——這正是教育培訓產業和諧發展的內在要求與最終目的。
作者力圖運用西方經濟學外部性理論與經濟和諧理論共同交融於社會“福利”的特質,結合我國實施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展要求,在秉持“社會和諧的基礎是經濟和諧,而經濟和諧的基礎是產業和諧”的觀念中論述“產業和諧發展”的命題。為避免“產業和諧”的研究淪為“一隻空盒子”(OneEmptyBox),筆者以“可持續發展”與“和諧”為指針,運用外部性理論與經濟和諧理論,闡述了產業和諧發展的內涵及外延,同時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選擇最能體現外部效應且在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教育培訓產業”作為“示範”(pilot),以達致對“產業和諧發展”的深入研究。

序言

亞當·斯密(Adam Smith,1776)說過,市場力量作用的結果,能使人們的,互動作用達到一種和諧的效果。反思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再結合我們所處的時代,“和諧”與“可持續”最為契合社會經濟發展的現實要求。從某種程度上說,“和諧”與“可持續”的發展觀,即是追求均衡協調的經濟發展以合理的增進社會的整體福利。
本文運用西方經濟學外部性理論與經濟和諧理論共同交融於社會“福利”的特質,結合我國實施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以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展目標,在秉持“社會和諧的基礎是經濟和諧,而經濟和諧的基礎是產業和諧”的認知中提煉出“產業和諧發展”的命題。同時,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選擇最能體現外部效應且在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教育培訓產業”作為。示範”,以達致對“產業和諧”的深入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