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商業競爭與中國流通產業安全研究概述》是2016年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陳華。
基本介紹
- 書名:外資商業競爭與中國流通產業安全研究
- 作者:李陳華
- 譯者:侯苗苗
- ISBN:9787516171370
- 頁數:374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01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流通業從傳統產業、末端產業和落後產業,逐步發展為基礎產業、先導產業和戰略產業,對中國體制轉型、經濟成長、社會穩定和人民生活起著越來越大的積極作用。同時,中國流通業也開始成為外資進入最多的行業之一,當前僅次於製造業和房地產業。外資商業進入推動了中國流通業的發展,但也帶來了不得不引起注意的流通安全問題。
本書的主要觀點:(1)利用外資與被外資利用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的軟體(機制和管理)及硬體(資金和設備)都極其匱乏,利用各種優惠政策吸引外資勢在必然,但現在這種形勢已經徹底改變;(2)流通業是競爭性行業,但並非無需政策介入,因為與強大的外資商業相比,中國流通業發展時間相對短,企業實力相對弱,市場結構相對不成熟,相關立法和政策規制措施亟待完善;(3)外資商業在中國市場所占比重不高不足以否認流通安全問題,因為還要考慮這種比重的變化趨勢以及外資商業在地理布局上的非均衡性,未經調整的數據可能會掩蓋事實真相;(4)現有經驗文獻測算出一個具體的安全度數值,實際上是一種“基數安全度”,在指標歸類、賦權計算與判別標準等方面存在主觀性偏差。
本書可能的創新:(1)構建中國流通產業安全的概念框架,特別地,通過歷史文檔考察指出中國流通業遵循的是一條自下而上“逆向型”開放路徑,即地方政府率先開放,在與中央的討價還價中以既成事實推動中國流通業的全面開放,從而為“中央對流通業開放過早、過快”觀點提供了一個另類的註解;(2)以“序數安全度”取代“基數安全度”,即基於可加性指標測算中國流通產業安全的相對變化,而不限於一個具體的安全度數值,避免了經驗度量中指標賦權和判別標準上的主觀臆斷問題,並且,在指標計算過程中針對外資商業地理布局非均衡性使用結構調整法、針對歷史發展趨勢使用趨勢調整法,更加客觀地反映了外資商業控制力和中國流通產業安全的真實情況;(3)測算結果顯示中國流通產業安全在2006-2011年間呈加速惡化的態勢,原因在於法律和政策規制不完善,以及外資商業總體實力增強、進入速度過快、地理布局不均衡等,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中國民族商業實力相對增強,是未來可能扭轉這一趨勢的積極因素;(4)根據研究的理論邏輯和經驗結果,借鑑國際經驗,結合中國國情,針對中國流通產業安全提出具體的政策保障措施。
作者簡介
李陳華(1973— ),男,江西永修人,民盟成員,經濟學博士(後),南京審計學院審計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正處級),教授,碩士生導師。1992年渤海船舶工業學校(現更名為渤海船舶職業學院)小中專畢業,1996年江西財經大學會計學專科畢業(自學考試),2002年湘潭大學商學院經濟學碩士畢業、獲碩士學位,2005年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經濟學博士畢業、獲博士學位;2010—2015年在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1992—1999年在江西江新造船廠工作,2002—2015年在湖南商學院工作,曾任經濟與貿易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常務副院長(正處級);“湖南省新世紀121人才工程”第三層次人選;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兼任中國商業經濟學會·青年分會副會長,中國流通三十人論壇(G30)·青年論壇成員,全國高校貿易經濟教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先後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1項(結項優秀)、重點項目1項,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特別資助項目1項,參與國際、國家級項目多項;出版專著1部、譯著3部;在《中國軟科學》、《財貿經濟》、《經濟科學》、《經濟管理》等刊物發表論文、譯文50餘篇,其中多篇論文被人大書報資料中心全文轉載;獲湖南省優秀社科成果三等獎1項。主要研究方向為產業組織與商業經濟。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第二節 研究內容
第三節 研究方法
第四節 主要觀點
第五節 可能的創新
第二章 相關文獻回顧
第一節 理論文獻
一 國外研究
二 國內研究
第二節 經驗文獻
一 指標體系
二 經驗度量
第三節 政策文獻
一 國外政策
二 國內政策
第三章 中國流通產業安全的現實背景
第一節 從改革開放到經濟起飛
一 改革開放
二 經濟起飛
第二節 從資金瓶頸到“流動性過剩”
一 資金瓶頸緩解
二 流動性過剩
第三節 從引進外資到管理外資
一 引進外資
二 管理外資
第四章 流通開放與外資商業競爭
第一節 中國流通業的開放歷程
一 基本封閉階段
二 試點開放階段:中央嘗試、地方蜂起
三 調整回撤階段:中央整頓、地方敷衍
四 全面開放階段:中央一地方博弈的解
第二節 中外商業競爭力比較
一 總體規模比較
二 總體盈利性比較
第三節 “逆向型”開放與外資商業競爭
一 “逆向型”開放路徑
二 外資商業的快速擴張
三 外資商業的競爭優勢
第五章 中國流通產業安全理論
第一節 產業安全
一 嚴格的產業安全
二 寬泛的產業安全
三 一般的產業安全
第二節 流通產業地位
一 基礎產業
二 先導產業
三 戰略產業
第三節 流通產業安全
一 行業性質與規模結構變化
二 自下而上“逆向型”開放路徑
三 非均衡的地理布局
四 概念界定
第六章 中國流通產業安全度測算
第一節 經驗方法
一 方法論中的經驗方法
二 流通產業安全的經驗問題
第二節 流通產業的“序數安全度”
一 現有的“基數安全度”測算
二 “序數安全度”:一種新的經驗方法
三 指標體系
第三節 數據來源、測算結果與分析討論
一 數據來源
二 測算結果
三 分析討論
第七章 中國流通產業安全的影響因素
第一節 歷史因素
一 沒有市場經濟傳統
二 缺乏對外開放經驗
三 民族資本從未得到長足發展
第二節 現實因素
一 經濟全球化不可逆轉
二 探索性改革與開放同步進行
三 流通業成為開放前沿領域
第三節 政策層面
一 流通規制滯後於流通發展
二 統一政策不適於差異化的地區特徵
三 地方政策與中央方針不一致
四 行業協會的規製作用缺失
第四節 企業層面:基於比較視角
一 規模實力比較
二 盈利性比較
第八章 中國流通產業安全的政策保障
第一節 國際經驗
一 日本
二 美國
三 挪威
四 法國
五 韓國
六 小結
第二節 政策保障
一 基本原則
二 政策措施
第九章 結束語
附錄 一政策檔案
第一節 研究背景
第二節 研究內容
第三節 研究方法
第四節 主要觀點
第五節 可能的創新
第二章 相關文獻回顧
第一節 理論文獻
一 國外研究
二 國內研究
第二節 經驗文獻
一 指標體系
二 經驗度量
第三節 政策文獻
一 國外政策
二 國內政策
第三章 中國流通產業安全的現實背景
第一節 從改革開放到經濟起飛
一 改革開放
二 經濟起飛
第二節 從資金瓶頸到“流動性過剩”
一 資金瓶頸緩解
二 流動性過剩
第三節 從引進外資到管理外資
一 引進外資
二 管理外資
第四章 流通開放與外資商業競爭
第一節 中國流通業的開放歷程
一 基本封閉階段
二 試點開放階段:中央嘗試、地方蜂起
三 調整回撤階段:中央整頓、地方敷衍
四 全面開放階段:中央一地方博弈的解
第二節 中外商業競爭力比較
一 總體規模比較
二 總體盈利性比較
第三節 “逆向型”開放與外資商業競爭
一 “逆向型”開放路徑
二 外資商業的快速擴張
三 外資商業的競爭優勢
第五章 中國流通產業安全理論
第一節 產業安全
一 嚴格的產業安全
二 寬泛的產業安全
三 一般的產業安全
第二節 流通產業地位
一 基礎產業
二 先導產業
三 戰略產業
第三節 流通產業安全
一 行業性質與規模結構變化
二 自下而上“逆向型”開放路徑
三 非均衡的地理布局
四 概念界定
第六章 中國流通產業安全度測算
第一節 經驗方法
一 方法論中的經驗方法
二 流通產業安全的經驗問題
第二節 流通產業的“序數安全度”
一 現有的“基數安全度”測算
二 “序數安全度”:一種新的經驗方法
三 指標體系
第三節 數據來源、測算結果與分析討論
一 數據來源
二 測算結果
三 分析討論
第七章 中國流通產業安全的影響因素
第一節 歷史因素
一 沒有市場經濟傳統
二 缺乏對外開放經驗
三 民族資本從未得到長足發展
第二節 現實因素
一 經濟全球化不可逆轉
二 探索性改革與開放同步進行
三 流通業成為開放前沿領域
第三節 政策層面
一 流通規制滯後於流通發展
二 統一政策不適於差異化的地區特徵
三 地方政策與中央方針不一致
四 行業協會的規製作用缺失
第四節 企業層面:基於比較視角
一 規模實力比較
二 盈利性比較
第八章 中國流通產業安全的政策保障
第一節 國際經驗
一 日本
二 美國
三 挪威
四 法國
五 韓國
六 小結
第二節 政策保障
一 基本原則
二 政策措施
第九章 結束語
附錄 一政策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