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診法》,中醫診斷學專著,四卷。清代陳夢雷等原輯,蔣廷錫等重輯。成書於清雍正元年(1723)。
基本介紹
- 書名(異名):《外診法》
- 作者:陳夢雷等原輯,蔣廷錫等重輯
- 成書年代:清
- 歸屬類別:中醫典籍
《外診法》,中醫診斷學專著,四卷。清代陳夢雷等原輯,蔣廷錫等重輯。成書於清雍正元年(1723)。
《外診法》,中醫診斷學專著,四卷。清代陳夢雷等原輯,蔣廷錫等重輯。成書於清雍正元年(1723)。流傳版本本書見載於《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 第八十九至九十二卷,後者現存清光緒十年(1884)上海圖書集成印書局鉛印本、清...
四診法,是中國古代戰國時期的名醫扁鵲根據民間流傳的經驗和他自己多年的醫療實踐,總結出來的診斷疾病的四種基本方法,即望診、聞診、問診和切診,總稱“四診”,古稱“診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整體觀念和恆動觀念的基礎上的,是陰陽五行、藏象經絡、病因病機等基礎理論的具體運用。它自創立以來,得到了不斷的...
中醫四診是指扁鵲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的“四診法”,即:望、聞、問、切。這四種診法至 今依然普遍使用,是中醫辨證施治的重要依據。四診類別 所謂「望診」,就是觀察病人的神、色、形、態的變化。「神」是精神、神氣狀態;「色」是五臟氣血的外在榮枯色澤的表現;「形」是形體豐實虛弱的徵象;「態...
中醫診法(王氏脊椎療法),北京市西城區傳統醫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歷史淵源 王氏脊椎療法是清代皇宮御醫治療脊椎、腦疾的一種傳統中醫保健療法。它綜合了傳統中醫內病外治、祛邪扶正的方法,調動人體自身修復機能的作用,是防、治一體化的中醫保健療法。王氏脊椎療法起源於清代順治(1644—1661)年間。當時...
《中醫局部特色診法(精)》是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彭清華、彭俊。內容簡介 中醫局部特色診法,是中醫診斷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作者在廣泛收集古今中外有關文獻的基礎上,以中醫學髒竅相關、經絡網路學說及現代生物全息理論為指導,全面系統地整理了頭面部診法(頭診、頭髮診、顏面診、眉毛診、目診、耳診、...
五百年中醫藥老字號太安堂在十三代傳承的行醫歷藥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寶貴的診法經驗,十分重視局部與整體、內與外的統一,不僅強調“四診合參”,更注重自然環境和個體差異所造成的影響。太安堂獨具特色的診斷疾病的方法,以及其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內容簡介 《診法...
中醫診法(朱氏推拿療法),上海市傳統醫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歷史淵源 朱氏一指禪推拿療法由上海嘉定黃牆中醫世家六世醫朱春霆先生創立,其子朱鼎成先生衣缽相傳。朱氏一指禪推拿是近代中醫推拿最著名的流派之一。其根基為中醫巨著《黃帝內經》和達摩所創“一指禪推拿”,其手法有推、拿、按、摩及推摩等...
中醫診法(駱氏腹診推拿術),流傳於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的傳統醫藥。歷史沿革 駱氏腹診推拿術,是運用中醫腹診理論判斷病之陰陽、表里、寒熱、虛實,根據不同的證型以辯病論治來指導推拿手法的一種程式推拿方法。駱氏腹診推拿術不是單純的推拿手法,而是把獨特的腹部診斷與推拿治療方法密切地結合起來,根據腹診辨證...
(2)分經診脈,以脈證病:機體生理活動的物質基礎,主要是臟腑經脈氣血。生理反常便是病理,故百病都是離不開臟腑氣血的反常。經脈通內達外,診察經脈的變化,能知臟腑氣血的病變。(3)分辨寒熱 臨床上可用遍診法分辨寒熱。九候之脈俱弦細沉絕,為陰氣盛;若脈見躁急盛數,為陽氣盛。(4)判斷病情輕重 脈來...
欣澹庵與《四診秘錄》——代序 原序 卷上 望診篇 診道經義 色之本原 四時不病常色之診法 五行生剋順逆之診法 色脈相合相反之診法 色脈相合診病新久難易之法 五色五氣外見面部審吉凶之診法 氣色並至容狀之診法 四時百病五臟五部五官五色生死之診法 五色合五官主病虛實之診法 五色合五臟五部主虛實賊微正五...
《中醫診法經典(表注歌決易讀版)》精選了歷代中醫教育典籍中有關望診、聞診、問診、切診內容的精華歌訣,並對歌訣內容詳加註解。《中醫診法經典(表注歌決易讀版)》內容淺顯易懂,誦之朗朗上口,易於記誦,並在版式上進行了表格式創新,歌訣與註解一一對應,克服了既往版本單純文字堆砌之弊,以更方便讀者閱讀記誦。
太淵:肺,寸口;陽溪:大腸,手合谷上;沖陽:胃,足跗;沖門:脾,腹股溝處;陰郄:心,神門內;天窗:小腸,喉旁;委中:膀胱,膕窩;太溪:腎,踝里旁穴;勞宮:心包,掌心;和髎:三焦,耳目之間;懸鐘:膽,外廉踝之上;太沖:肝,足大趾上跗。二、上古“遍診法”以十二經皆有動脈為理論與實踐之基礎...
《中醫診法學》是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明三 歐陽兵 張成博 內容簡介 編輯推薦:本書是研究中醫診察疾病的基礎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專著作。全書以中醫傳的望、聞、問、切四診為綱,分為五篇。每篇之中,以各種診法的源流發展、概念範疇、診察方法和內容、現代研究及其展望等為目,分為若干...
為脈法、外診法、臟腑身形等內容。其中“脈法”和“外診法”,摘取了30餘種醫學書籍中有關四診的論述。望、聞、問、切四診合參,臨床診斷疾病要結合患者的不同年齡、性別、體型、稟賦、動靜等情況;望診、切診要因時、因地、因人而宜。詞簡意明,描述生動,辨析精詳,切合實用。對“臟腑身形”內容,共博採...
一、虛里診法 二、五音診法 三、舌下脈診法 四、診臍法 五、人迎脈診法 六、趺陽脈診法 七、氣質診法 八、體質診法 九、時辰診法 十、試控診法 十一、耳診 十二、甲診 十三、目診 十四、皮膚診法 第二節 外科特殊診法 一、瘡瘍診法 二、乳房診法 三、乳房疾病診法 四、癭瘤診法 五、肛門直腸疾病直診 ...
面診就是透過面部反射區知道臟腑疾病與健康狀況的診法,從而快速治癒。口訣 凡看病,望為先。精氣神,最重要。臟腑位,要牢記。多重影,應分清。病多端,起氣血。面色青,主寒痛。面色澤,氣血充。面色赤,定有火。赤如妝,乃虛火。面色黑,肝腎見。面晄白,主虛寒。白無華,是血虛。面黃澤,為濕熱。面黃暗...
清代的一些醫學家積極探索研究望診、手診,去偽存真,先後編著了《清太醫手診譜》、《行色外診筒摩》、《四診訣微》、《望診遵經》等,匯集歷代手診之法。清代《小兒推拿廣義》詳細記述了通過手掌診病的方法。手診已經成為中國醫學臨床輔助診斷的一部分。民族 手診也是我國民族醫學診斷的常用方法。藏、蒙、維吾爾、...
1.診法的含義:中醫診察收集資料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聞、問、切四診。2.症狀、體徵、症的概念 症狀,是病人的主觀異常感覺,如頭痛、咳嗽等。體徵,是病人的客觀異常表現,如舌紅苔黃、脈數等。症狀和體徵又可統稱症狀,或簡稱“症”,古代還有將其稱為病狀、病形、病候者。症狀是疾病的所反映的現象,也是...
以供學生做練習試題時自查。圖書目錄 上篇 總論 第一章 中醫外科學發展概況 第二章 中醫外科疾病命名與分類釋義 第三章 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機 第四章 外科診法 第五章 外科治法 第一節 內治法 第二節 外治法 下篇 各論 第六章 瘡瘍 第一節 癤 第二節 疔 第三節 癰 第四節 發 ...
聞診是中醫診斷學名詞,中醫望聞問切四診方法之一。運用聽覺和嗅覺的手段,通過對病人發出的聲音和體內排泄物發出的各種氣味的診察來推斷疾病的診法。在臨床上,聞診同望診、問診、切診相結合,才能全面系統地了解病情,對疾病作出正確判斷。定義 由於人體內發出的各種聲音和氣味均是在臟腑生理和病理活動中產生的,因此...
第4講 中醫外科診法 一、望診 二、聞診 三、問診 四、切診 第5講 中醫外科治法 一、內治法 二、外治法 第6講 外科感染 一、癤 二、癰 第7講 外科感染(二)一、甲溝炎 二、化膿性指頭炎 三、化膿性腱鞘炎 第8講 外科感染(三)一、丹毒 二、急性淋巴結炎 三、急性淋巴管炎 四、頸淋巴結核 第9...
《中醫診斷治療學》是現代李任先、劉國普主編的一部診法類中醫著作。內容簡介 全書兩篇:上篇《中醫診斷學基礎》,分四章闡述診法、辨證、治則與治法、中醫病案書寫等基本理論和方法;下篇《中醫各科病證治療》,分十三章介紹內、兒、男、婦產、外、骨傷、皮膚、耳、鼻、咽喉、口齒、眼、腫瘤等科的病證治療,論述...
第一節 壯醫基本診法 一、望診法 二、聞診法 三、詢診法 四、按診法 第二節 壯醫特色診法 一、目診法 二、舌診法 三、脈診法 四、甲診法 五、探病診法 第二章 壯醫治療技術操作規範 第一節 壯醫針刺法 一、穴位刺血療法 二、火針療法 三、皮膚針療法 四、神針療法 五、針挑療法 第二節 壯醫灸...
《新編中醫診斷學》是1997年10月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介紹 內 容 提 要 本書是研究中醫病、證與診斷理論、方法的專著,由多位中醫學專家集體編寫。內 容包括概論、診法、辨證、症狀鑑別與辨病、診斷與病案、中醫診斷學發展史略等,共6 篇22章。作者除參閱古今有關文獻外,還借鑑了當今的診斷學著作與...
一、診法 二、診病 三、辨證 四、病案 第三節 中醫診斷的基本原理 一、司外揣內 二、見微知著 三、以常達變 第四節 中醫診斷的基本原則 一、整體審察 二、診法合參 三、病證結合 第五節 中醫診斷學發展動態 一、診法客觀化的研究 二、證候規範化的研究 三、計量診斷 第六節 學習中醫診斷學的方法 第...
本書重點闡述中醫診察病情,分析、辨識證候的理論和方法,包括緒論、診法、辨證三個部分,自成體系,具有本學科的獨立性;同時充分注意到與《中醫基礎理論》及臨床各科的聯繫,以保持中醫學科體系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章 診法 第一節 望診 一、望全身情況 (一)望神 (二)望面色 (三)望形體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