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外砂昔轄於揭陽縣,明清,隸屬澄海縣蓬洲都。
民國元年(1912年)後改稱為上蓬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外砂先為澄海縣第五區。
1959年12月,劃歸汕頭市郊所轄。
1961年3月,回歸澄海同時劃出北中鄉、東南鄉、西南鄉成立新溪公社。
2003年3月,汕頭市區劃調整,外砂、新溪二鎮從澄海析出,劃入龍湖區。
2019年4月21日,龍湖區澈銷外砂鎮,設定外砂街道。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原外砂鎮轄風窖、南社、大衙、東溪、富砂、金洲、內隴、李厝、林厝、仁和里、五香溪、蓬中、下蔡、龍頭、鳳美、華埠、華新17個村民委員會。
截至2021年10月,外砂街道轄9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外砂街道政府大樓。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外砂街道地處韓江下游三角洲沖積平原。
氣候
外砂街道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氣候溫暖,雨量充沛,終年無雪,冬季偶有霜凍,雨季集中在農曆四至九月,常有洪水、海潮。
人口
截至2019年末,外砂街道戶籍人口有88497人,常住人口88497人。
經濟
2019年,外砂街道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5819萬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年度目標207656萬元,目標增長9.5%,累計總產值20.9億元,增長12.9%,完成全年目標值100.5%;限額以上批發業年度目標10298萬元,目標增長11%,累計完成13820萬元,增長49%,完成全年目標值134.2%;限額以上零售業年度目標值1112萬元,目標增長10%。累計完成1141萬元,增長12.9%,完成全年目標值102.6%;限額以上住宿餐飲業年度目標值3370萬元,目標增長12.5%,累計完成3495萬元,增長16.7%,完成全年目標值103.7%:固定資產投資年度目標12億元,累計完成16億元,完成全年目標值133.0%;年度總稅收1.7274億元,增長16.95%;一般預算收入2306萬元,增長8.62%。
2011年,原外砂鎮擁有工業企業1295家,其中規模上企業28家,擁有同類企業800餘家,年產值超過37.94億元。
交通運輸
外砂街道境內有國家高速瀋海高速與汕昆高速在區內實現互通,並在外砂設有出入口,可在半小時內直達粵東交通樞紐機場、高鐵站。G324國道(山汾路)橫穿片區連線汕頭中心城區和澄海區。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原外砂鎮有3所中學、16所國小、29所幼稚園,2011年度,在校中小學生12062萬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原外砂鎮有文化站1個,文化室17個。文藝組織8個。
社會保障
2019年,外砂街道相對貧困戶459戶1066人全部實現穩定脫貧,落實各級扶貧專項資金1131.66萬元。
社會治安
2019年,外砂街道在國道324線、蓬髮路、青年路、金新路等主幹道增設掃黑除惡大型廣告牌25個,小型宣傳牌16個;在各主幹道、各路口兩邊懸掛宣傳橫幅100餘條;印發掃黑除惡工作簡報13期;利用電視台、轄區LED大型顯示屏和各村無線廣播滾動播放視頻、音頻3000餘次,掃黑辦收到線索登記表近550份,有效線索15條(包括工作發現10條,民眾舉報5條),其中涉惡11條,涉亂4條,經研判上報區掃黑辦11條;上級交辦線索8條,處置完成7條。
環境治理
2019年,外砂街道轄區各村開展村民自拆行動,出動人力1500多人次,清拆1700多宗約24萬平方米。完成李厝村陳四郎片區整治工作,出動工作人員80多名、清拆工人50人、大型機械8台,拆除村民違章搭建物17宗約35畝。投入資金200多萬元,清理各類亂擺賣行為9600宗,糾正其他各類城市管理違章行為3990宗。
2019年,外砂街道投入資金1200多萬,清拆東溪洲違建物面積600平方米,拆除萬頭鵝場面積約1.2萬平方米,清理河道溝渠水面漂浮物約10萬噸,清理長度約187千米,清理河湖障礙物21處。開展“散亂污”工業企業清理整治,排查“散亂污”企業1180家,關停取締類企業14家,完成搬遷3家,升級改造10家。
歷史文化
古外砂為韓江出海口之一,陸地為泥沙沖積而成的沙隴,分為內砂、外砂兩條沙隴。內砂為今富砂、大衙一帶,外砂隴起自今李厝村,延伸到今鳳美村,長約3千米。其時地勢居高,榕樹叢生,外來遷入者多擇居於此,漸成村落,名日外砂。後以玄天上帝廟為中心,組成“金砂鄉十八樓”(樓,為集中祭神的地點),故稱“金砂鄉”,但民間多稱為外砂。1949年後,外砂和內砂兩地合成一區,外砂成為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