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區外海街道辦事處位於江門市東部,東與中山市古鎮隔河相望,南與新會睦洲相連。常住人口94666人(2010年),有華僑、港澳同胞4萬人,轄18村(居)委員會。1993年外海被列入中國名鎮史冊,江門市高新技術開發區座落在外海,設有高新技術產業工業園、台商工業園等。外海共有工業園23個,現已形成小家電、製衣、玻璃深加工等特色支柱產業,經濟總穩步增長。外海資源豐富,交通方便,設備完善,政策優惠,服務周到,治安優良,是投資置業的黃金寶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外海街道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廣東省江門市江海區
- 政府駐地:外海街道中華大道
- 電話區號:0750
- 郵政區碼:529080
- 人口:94666人(2010年)
- 著名景點:茶庵寺、陳少白故居、五大祠等
- 火車站:江海站
歷史沿革
交通狀況
經濟發展
歷屆名人
陳吾德,字懋修,號“省齋”,生於明嘉靖八年(1529年),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陳吾德考選第二名舉人。過了十三年,又考中進士。他上京任聘,冊封為汶川郡王。
清末民初,有啟蒙教育家陳子褒,名榮袞,號耐庵。31歲參加鄉試,中第五名,還列在康有為之前。陳子褒平時論政,多重教育。他積極參加康有為、梁啓超的戊戌變法維新。他於光緒25年(1889年)發表《八股文言之禍亡中國》,得到有識之士的好評。他是主張套用語體文的第一人。後來東渡日本,專門考察當地的中國小教育,羈留日本五年,回國之後,棄政從教,立志改良國小教育,用語體文編輯教科書多種,曾在澳門和香港建學校,對文化教育事業貢獻之大,堪稱為中國文化教育革新之先驅者。
民主革命元勛陳少白。陳少白與孫中山相識後,義結兄弟,共謀推翻清帝,建立共和之大業。1895年,籌劃廣州起義失敗,陳少白隨孫中山赴日本避難,在日本建立興中會。1899年,陳少白根據孫中山的意見,於香港開辦《中國日報》。1921年,孫中山就任非常大總統,禮聘陳少白為總統府顧問。但不久,陳少白便辭官歸里,熱心於家鄉的建設。外海陳氏鄉親力推他出任鄉事委員會主席、民團保甲局長、鄉長兼新會縣第四區區長等職。他在任職期間,興建學校,開通公路,禁菸禁賭,建築市場,繁榮經濟,成績卓著。
民國期間的陳晉英,他留學日本宏文學院,曾任嶺南大學、中山大學教授,兩任開平縣縣長、廣東省民政廳廣州市社會局主任秘書,均有政聲。著有《百衲詩集》。
粵劇名宿陳非儂,他的演技馳名中外,與薛覺先、馬師曾、白駒榮、文覺非、白玉堂等齊名。晚年還在香港創辦“非儂粵劇學院”,培養了李寶瑩、羅艷卿等大批戲曲人材,其女兒陳寶珠在香港影視界至今還卓有聲譽。
抗日戰爭期間,有一位劉胡蘭式的革命女烈士陳笑影,她是外海上街人。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陳笑影投入愛國救亡運動,次年,參加中國共產黨。1941年12月,她被派到惠州、東莞、寶安抗日游擊隊設立的醫院任政治服務員。當時中共領導的游擊隊經常受到日偽軍的襲擊,環境很艱苦。醫院設在寶安縣南頭鎮鐵岡附近的山溝里,工作人員分散隱蔽。1942年5月的-天,日偽軍襲擊醫院,陳笑影為了掩護傷病員突圍,勇敢與敵軍周旋,傷病員才得以安全轉移,但她不幸被捕,受盡酷刑,寧死不屈,犧牲時年僅21歲。
陳德生,原名秋盛,外海上灣人。1950年10月,隨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鮮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在一次激烈戰鬥中,他奮不顧身用手榴彈炸壞了美軍三架坦克,被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7軍授予”孤膽英雄“的稱號,記特等功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