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加地夫大學的科學家宣布,他們發現了地外生命存在的直接證據,並認為這一發現支持了地球生命起源於太空的獨特理論。目前,不少科學家已把它作為地球生命起源的一種可能來對待,而以前人們就連它是一種假說都不肯承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外星起源論
- 提出者:英國加地夫大學的科學家
- 提出時間:20世紀
- 套用學科:生物
概述,研究進程,孤獨的生命起源理論,生命的產生步驟,證據,
概述
外星人說: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科學家馬萊斯認為:大約65萬年前,一些外星人來到地球,他們具有高度的智慧和科技知識,發現了地球環境很適應他們居住,但卻不堪忍受地心引力,於是這些外星人不得不放棄地球生活,並決定在地球上創造出一種新的適宜於地球生活的人種,同時又使他們能在地球上延續。他們選擇了地球上精力旺盛、智力較高的雌性猿人作為對象,設法使他們受孕。這便產生了我們人類的祖先。
研究進程
地外生命存在於41公里的高空?
2001年7月29日,英國加地夫大學的天文學家錢德拉·維克拉馬辛教授宣布,他們發現了地外生命存在的直接證據————在地球高層大氣里的地外細菌。電子顯微鏡圖像顯示,它們是像珊瑚蟲一樣的物質,大小在5到15微米之間。維克拉馬辛教授是在美國聖地亞哥舉行的一次天文生物會議上宣布這一訊息的。
這些細菌是2001年1月由印度科學家利用高空氣球上的冷凍取樣器收集到的。這個高空氣球飛到了離地面41公里的高空,比美國宇航局的同類氣球高兩倍。細菌取自平流層上部,在對流層(最低的大氣層)和同溫層之間。部分樣品送交英國加地夫大學的微生物教授戴維·勞埃德領導的研究小組分析。氣球上保存樣品的器具處於無菌環境中,這樣可以防止遭到污染。
加地夫大學是英國的第一個天文生物中心,該中心把天文學和生物學的研究結合在一起,對宇宙和行星上可能出現的生命進行研究。
加地夫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只有活細胞才能吸收的螢光花青染料進行檢測,並根據它們從太空落下的不同高度的分布情況進行了分析。他們估計,每天有多達三分之一噸的這種生物下雨似的落到地球上。
他們認為,雖然這種來自太空的微生物,與地球上的細菌很相像,但它們不可能來自地球。因為這種活細胞存在於離地面41公里的高處,大大高於當地的對流層上限(16公里),那兒沒有來自地面的空氣。假如它們來自地球,則必須發生某些能把這些細菌帶到離地面40公里高處的非常事件,但他們現在沒有找到這樣的事件,因此這些細菌更像是從外星球來的。這可能是在其他行星上存在生命的第一個標誌。
許多人雖然沒有直接反對,卻對這些“地外”生命持懷疑態度。他們對英國科學家認為不可能來自地球的說法提出質疑,因為並沒有確切證據表明,細菌在大氣中不能向上移動,所以不可能跑到對流層上限之上的觀點是值得懷疑的————儘管人們希望它是正確的。這些“地外”生命也許不過是普通的地球細菌而已,只是我們不知道它們是如何跑到這么高的地方的。
加地夫大學的維克拉馬辛教授確信這是來自地外的生命,認為它們支持了他本人創立的有爭議的生命起源理論———胚種論,該理論認為生命可能以細菌或孢子的形式從太空來到地球。 為了使這一奇特的理論獲得承認,維克拉馬辛已經與同行們爭論了20多年。
2001年7月29日,英國加地夫大學的天文學家錢德拉·維克拉馬辛教授宣布,他們發現了地外生命存在的直接證據————在地球高層大氣里的地外細菌。電子顯微鏡圖像顯示,它們是像珊瑚蟲一樣的物質,大小在5到15微米之間。維克拉馬辛教授是在美國聖地亞哥舉行的一次天文生物會議上宣布這一訊息的。
這些細菌是2001年1月由印度科學家利用高空氣球上的冷凍取樣器收集到的。這個高空氣球飛到了離地面41公里的高空,比美國宇航局的同類氣球高兩倍。細菌取自平流層上部,在對流層(最低的大氣層)和同溫層之間。部分樣品送交英國加地夫大學的微生物教授戴維·勞埃德領導的研究小組分析。氣球上保存樣品的器具處於無菌環境中,這樣可以防止遭到污染。
加地夫大學是英國的第一個天文生物中心,該中心把天文學和生物學的研究結合在一起,對宇宙和行星上可能出現的生命進行研究。
加地夫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只有活細胞才能吸收的螢光花青染料進行檢測,並根據它們從太空落下的不同高度的分布情況進行了分析。他們估計,每天有多達三分之一噸的這種生物下雨似的落到地球上。
他們認為,雖然這種來自太空的微生物,與地球上的細菌很相像,但它們不可能來自地球。因為這種活細胞存在於離地面41公里的高處,大大高於當地的對流層上限(16公里),那兒沒有來自地面的空氣。假如它們來自地球,則必須發生某些能把這些細菌帶到離地面40公里高處的非常事件,但他們現在沒有找到這樣的事件,因此這些細菌更像是從外星球來的。這可能是在其他行星上存在生命的第一個標誌。
許多人雖然沒有直接反對,卻對這些“地外”生命持懷疑態度。他們對英國科學家認為不可能來自地球的說法提出質疑,因為並沒有確切證據表明,細菌在大氣中不能向上移動,所以不可能跑到對流層上限之上的觀點是值得懷疑的————儘管人們希望它是正確的。這些“地外”生命也許不過是普通的地球細菌而已,只是我們不知道它們是如何跑到這么高的地方的。
加地夫大學的維克拉馬辛教授確信這是來自地外的生命,認為它們支持了他本人創立的有爭議的生命起源理論———胚種論,該理論認為生命可能以細菌或孢子的形式從太空來到地球。 為了使這一奇特的理論獲得承認,維克拉馬辛已經與同行們爭論了20多年。
30年前,生物學家普遍認為,生命起源於一次偶然化學事件,由於發生幾率太小,幾乎不可能在已知宇宙中重複。196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法國生物學家雅克·莫諾(Jacques Monod)就持這種觀點,他在1970年的一篇文章中寫道:“人類終於知道,在這個冷清而又廣袤的宇宙中,他們是多么孤獨,因為生命的出現純屬偶然。”但最近幾年,關於生命起源的認識發生了戲劇性變化。1995年,比利時著名生物化學家克里斯蒂安·德杜夫(Christian de Duve)提出,生命是“宇宙必需的”,在任何類地行星上,“生命幾乎注定會產生”。德杜夫的觀點堅定了天體生物學家的信心:宇宙中散布著生命。美國紐約大學的羅伯特·夏皮羅(Robert Shapiro)把上述觀點稱為“生物決定論”(biologicaldeterminism),甚至還有科學家認為,這種觀點可以表述為“生命已被寫入自然法則”。
科學家怎樣判定哪種觀點才是正確的呢?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在其他行星(如火星)上尋找生命的證據。如果在太陽系的兩顆行星上,生命起源都是“從零開始”,我們就可以認為“生物決定論”的假設是正確的。不過,要找到火星生命(如果存在的話),並詳細研究這顆紅色星球的生物圈,可能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當然,尋找火星生命並非驗證生物決定論的唯一方法。任何星球都不會比地球更“像”地球,如果生命能在類似地球的環境下產生,我們就可以假設,生命可能在地球上反覆出現過很多次。這種可能性無疑讓人充滿遐想,為了驗證它,科學家開始在沙漠、湖泊和洞穴中尋找外星生命的證據——這些生命可能與已知生物完全不同,因為它們是獨立起源的。科學家們猜測,這類生物很可能與細菌一樣微小,只有用顯微鏡才能觀察到,因此他們開始研究新的檢測方法,用於尋找很可能就隱藏在我們身邊的外星生物。
雖然在科學界,對於生命的嚴格定義至今尚未形成共識,但大多數科學家都有相同的看法:新陳代謝(從環境中攝取營養物質,並將這些物質轉變為能量,然後把代謝產物排出體外)和自我複製能力是生命的兩個主要特徵。關於生命起源的一種傳統觀點是,如果在早期地球上,生命起源曾不止發生一次,產生了多種生命形式,那么其中一種將迅速占據主導地位,消滅掉其他生命形式。我們也知道,當一種生命形式迅速占有全部可利用的資源,或“拉幫結夥”、僅在同類生物中交換優勢基因,共同對付“弱勢群體”時,情況就是如此。但這種論點無法讓人信服。細菌和古細菌(archaea)是兩種差異極大的微生物,它們的共同祖先要追溯到30億年前,但在漫長歲月里,兩種微生物一直“和平相處”,誰也沒有滅掉誰。其他形式的生命體也許和已知生物沒有競爭關係,因為這些“異形”占據的地方,是已知微生物根本無法生存的極端環境,它們需要的能源,也可能與現有生物需要的完全不同。
科學家怎樣判定哪種觀點才是正確的呢?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在其他行星(如火星)上尋找生命的證據。如果在太陽系的兩顆行星上,生命起源都是“從零開始”,我們就可以認為“生物決定論”的假設是正確的。不過,要找到火星生命(如果存在的話),並詳細研究這顆紅色星球的生物圈,可能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當然,尋找火星生命並非驗證生物決定論的唯一方法。任何星球都不會比地球更“像”地球,如果生命能在類似地球的環境下產生,我們就可以假設,生命可能在地球上反覆出現過很多次。這種可能性無疑讓人充滿遐想,為了驗證它,科學家開始在沙漠、湖泊和洞穴中尋找外星生命的證據——這些生命可能與已知生物完全不同,因為它們是獨立起源的。科學家們猜測,這類生物很可能與細菌一樣微小,只有用顯微鏡才能觀察到,因此他們開始研究新的檢測方法,用於尋找很可能就隱藏在我們身邊的外星生物。
雖然在科學界,對於生命的嚴格定義至今尚未形成共識,但大多數科學家都有相同的看法:新陳代謝(從環境中攝取營養物質,並將這些物質轉變為能量,然後把代謝產物排出體外)和自我複製能力是生命的兩個主要特徵。關於生命起源的一種傳統觀點是,如果在早期地球上,生命起源曾不止發生一次,產生了多種生命形式,那么其中一種將迅速占據主導地位,消滅掉其他生命形式。我們也知道,當一種生命形式迅速占有全部可利用的資源,或“拉幫結夥”、僅在同類生物中交換優勢基因,共同對付“弱勢群體”時,情況就是如此。但這種論點無法讓人信服。細菌和古細菌(archaea)是兩種差異極大的微生物,它們的共同祖先要追溯到30億年前,但在漫長歲月里,兩種微生物一直“和平相處”,誰也沒有滅掉誰。其他形式的生命體也許和已知生物沒有競爭關係,因為這些“異形”占據的地方,是已知微生物根本無法生存的極端環境,它們需要的能源,也可能與現有生物需要的完全不同。
孤獨的生命起源理論
地球上的生命來自何處?長期以來,大多數科學家認為生命應該來自地球本身。
但維克拉馬辛早在1974年就提出,星際空間和彗星里的灰塵大部分是有機的,並進一步提出了星際胚種論,認為地球上的生命來自太空,尤其是彗星。就目前所知,彗星是太陽系裡極少數有水的物體之一。生命的種子————微生物完全有可能在其中生存。尤其是不少實驗表明,生命十分頑強,能在極端嚴酷的環境裡生存,完全有可能經受艱苦的太空旅行來到地球。更不用說,最近地質學的證據表明生命在地球上存在已超過36億年,那時地球還處於被彗星和流星撞擊的時期。
維克拉馬辛認為,並不是所有的星際空間的微生物都能存活,但只要有一點點留在太陽系裡,在到達行星後,以胚種論的觀點,生命就足以在新的地方從這一點點開始。
但維克拉馬辛早在1974年就提出,星際空間和彗星里的灰塵大部分是有機的,並進一步提出了星際胚種論,認為地球上的生命來自太空,尤其是彗星。就目前所知,彗星是太陽系裡極少數有水的物體之一。生命的種子————微生物完全有可能在其中生存。尤其是不少實驗表明,生命十分頑強,能在極端嚴酷的環境裡生存,完全有可能經受艱苦的太空旅行來到地球。更不用說,最近地質學的證據表明生命在地球上存在已超過36億年,那時地球還處於被彗星和流星撞擊的時期。
維克拉馬辛認為,並不是所有的星際空間的微生物都能存活,但只要有一點點留在太陽系裡,在到達行星後,以胚種論的觀點,生命就足以在新的地方從這一點點開始。
生命的產生步驟
他認為地球生命的產生步驟如下:
1.生命開始於包括所有恆星周圍的所有彗星資源在內的宇宙中。
2.生命一旦開始,其耐久性就能確保它們的永生。它們在溫暖的有水的彗星內部存活,並不斷繁殖。在星球之間的太空空間裡零散地存在著彗星的碎片,其中一些就含有生命的種子。
3.在38億年前,從我們太陽系的奧爾特彗星雲來到地球的彗星帶來了進入地球的第一批生命。
4.不斷到達的彗星細菌導致地球生命的演化,現在這些細菌還在不斷到達。
目前,不少科學家已把星際胚種論作為地球生命起源的一種可能來對待,而以前人們連它是一種假說都不肯承認。
1.生命開始於包括所有恆星周圍的所有彗星資源在內的宇宙中。
2.生命一旦開始,其耐久性就能確保它們的永生。它們在溫暖的有水的彗星內部存活,並不斷繁殖。在星球之間的太空空間裡零散地存在著彗星的碎片,其中一些就含有生命的種子。
3.在38億年前,從我們太陽系的奧爾特彗星雲來到地球的彗星帶來了進入地球的第一批生命。
4.不斷到達的彗星細菌導致地球生命的演化,現在這些細菌還在不斷到達。
目前,不少科學家已把星際胚種論作為地球生命起源的一種可能來對待,而以前人們連它是一種假說都不肯承認。
證據
苦心搜尋“地外”微生物
但是地外究竟有無生命,儘管有各種各樣的間接證據或跡象,至今尚無實實在在的直接證據。因而錢德拉·維克拉馬辛現在致力於研究探索尋找地外生命的方法。
2000年11月27日,印度太空研究組織的氣球收集了離地面16公里高的空氣中的微生物。經研究發現是地球上沒有過的菌種,維克拉馬辛據此認為這些微生物來自彗星,然而其他科學家對此表示懷疑。
有的科學家認為這完全有可能是地球上原來不知道的菌種。地球上每天都有新菌種被發現。他們嘲笑說,假如有人從沒有見過大象,在突然見到後,也會說大象是從太空來的。
另外,16公里並不算高,飛機就能飛這么高,那兒的空氣會受到地面塵土、飛機帶去的地面細菌甚至乘客排泄物的污染,因而肯定這個微生物來自太空,證據太不足了。
美國宇航局也曾在16公里的高空發現過活的孢子。儘管他們並未完全贊同胚種論,但認為這是值得嚴肅對待的理論。
後來,維克拉馬辛又對1999年襲擊地球的萊昂尼德流星雨(又稱萊昂尼德火球)的資料開展研究。在他之前的研究表明,從位於83公里高空的萊昂尼德火球上收集的資料中發現了建造生命大廈的磚塊————有機化合物,這表明生命能夠在從太空到地球的艱苦旅行中存活下來。
維克拉馬辛領導的小組對萊昂尼德火球發出的紅外光譜進行了研究,認為其中有正在燃燒的細菌跡象,並指出,這種跡象類似於彗星塵土。然而這一結論同樣遭到一些科學家的反駁。他們說萊昂尼德火球的紅外光譜,只是一切有機物質共同的紅外光譜而已。
對胚種論的爭論一直在繼續著,這次維克拉馬辛從41公里的高空獲取的樣品依然不被人認為肯定是“地外”生命。看來維克拉馬辛只能寄希望於“星塵”飛船了。
1999年2月美國宇航局發射了為彗星取樣的飛船“星塵”。它大約在2004年和維爾特2號彗星相遇,2006年將把所取到的未受地球污染的彗星樣品送回地球。沿途它還將收集星際物質,以幫助揭開宇宙之謎。屆時如能發現彗星里的微生物,那就是無可辯駁的真正的地外生命了。
但是地外究竟有無生命,儘管有各種各樣的間接證據或跡象,至今尚無實實在在的直接證據。因而錢德拉·維克拉馬辛現在致力於研究探索尋找地外生命的方法。
2000年11月27日,印度太空研究組織的氣球收集了離地面16公里高的空氣中的微生物。經研究發現是地球上沒有過的菌種,維克拉馬辛據此認為這些微生物來自彗星,然而其他科學家對此表示懷疑。
有的科學家認為這完全有可能是地球上原來不知道的菌種。地球上每天都有新菌種被發現。他們嘲笑說,假如有人從沒有見過大象,在突然見到後,也會說大象是從太空來的。
另外,16公里並不算高,飛機就能飛這么高,那兒的空氣會受到地面塵土、飛機帶去的地面細菌甚至乘客排泄物的污染,因而肯定這個微生物來自太空,證據太不足了。
美國宇航局也曾在16公里的高空發現過活的孢子。儘管他們並未完全贊同胚種論,但認為這是值得嚴肅對待的理論。
後來,維克拉馬辛又對1999年襲擊地球的萊昂尼德流星雨(又稱萊昂尼德火球)的資料開展研究。在他之前的研究表明,從位於83公里高空的萊昂尼德火球上收集的資料中發現了建造生命大廈的磚塊————有機化合物,這表明生命能夠在從太空到地球的艱苦旅行中存活下來。
維克拉馬辛領導的小組對萊昂尼德火球發出的紅外光譜進行了研究,認為其中有正在燃燒的細菌跡象,並指出,這種跡象類似於彗星塵土。然而這一結論同樣遭到一些科學家的反駁。他們說萊昂尼德火球的紅外光譜,只是一切有機物質共同的紅外光譜而已。
對胚種論的爭論一直在繼續著,這次維克拉馬辛從41公里的高空獲取的樣品依然不被人認為肯定是“地外”生命。看來維克拉馬辛只能寄希望於“星塵”飛船了。
1999年2月美國宇航局發射了為彗星取樣的飛船“星塵”。它大約在2004年和維爾特2號彗星相遇,2006年將把所取到的未受地球污染的彗星樣品送回地球。沿途它還將收集星際物質,以幫助揭開宇宙之謎。屆時如能發現彗星里的微生物,那就是無可辯駁的真正的地外生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