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外徭
- 解釋:指徵發戍邊的徭役
- 拼音:wài yáo
- 注音:ㄨㄞˋ ㄧㄠˊ
詞語解釋: 指徵發戍邊的徭役。《漢書·賈山傳》:“陛下即位,親自勉以厚天下,損膳食,不聽樂,減外徭衛卒,止歲貢。” ...
徭,讀作:yáo 。基本字義是古代統治者強制人民承擔的無償勞動:徭役。...... 徭,讀作:yáo 。基本字義是古代統治者強制人民承擔的無償勞動:徭役。 中文名 徭 ...
戍邊亦稱徭戍或屯戍,即到邊疆從事“守徼乘塞”。漢律規定每人一生必須戍邊1年...更卒,是每個傅籍的男子除服正卒、戍邊兩種徭役外,每年還須在本縣服1個月的無...
徭沙羅花 在第九話中,證實沙羅花為地球所處宇宙這一“信息之繭“的異方管理人,現已變回異方人形態與已表明真正目的的「扎修尼那」對峙。最終...
王徭,讀音為wáng yáo ㄨㄤˊㄧㄠˊ,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朝廷的徭役。...... 王徭,讀音為wáng yáo ㄨㄤˊㄧㄠˊ,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朝廷的徭役。...
徭役地租是農奴制經濟的基本特徵。它“是建立在一切社會勞動生產力的不發展,勞動方式本身的原始性的基礎上”的 中文名 徭役地租 外文名 Corvee rent 類型 地...
所以每給優復,蠲減徭賦,不許差科,輒有勞役,義行簡靜,使務農桑。至如大河南北,離亂永久,師旅薦興,加之饑饉,百姓勞弊,此焉特甚。江淮之間,爰及嶺外,塗路...
科差是中國唐宋元歷代封建政府徵收的代徭稅。相似於更賦、力庸。初興於唐宋,但徵收面不廣,代役稅之外仍有徭役。降至元代遂成正式賦稅項目。徵收內容有包銀、俸...
給力是南北朝時期的徭役之一。當時以給恤於官吏作為其俸祿的補充做法,就是除了正規的俸祿之外,官府還按規定給予一定數量的服役者役使,謂之力。給力即給役"。"...
更役,稱徭役為“更”或“更徭”、“更役”,為“更”,因而服徭役者,就叫做“更卒”。但是,秦漢的徭役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徭役包括兵役在內,狹義的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