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島村位於海陽市東南部,地處東經121°21′,北緯36°44′,東隔黃海與乳山市小青島相望,南與大埠圈魚港、辛家港相接,西與南莊相交,北與大辛家村相望。村北5公里處有乳即一級公路。原屬大辛家鎮,2000年12月大辛家鎮撤銷後,隸屬留格莊鎮。距鎮政府駐地7公里,距市政府駐地23公里。 全村轄區總面積約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0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有小麥、玉米、地瓜、花生、蔬菜。 2002年,全村有143戶,399人。有隋、崔、辛、衣、劉、高等6姓,以隋姓人口較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外島村
- 地理位置:海陽市東南部
- 面積:約1平方公里
- 人口:399人
概況,社會進步,組織建設,
概況
清順治年間(1644-1661年),隋姓從原居住的島上遷出,在島的外面建村,故命村名外島。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67年,成立外島國小,設1-5年級,教師4人,學生60餘人。1986年,村國小撤銷,合併到大辛家鎮中心國小。自建國至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專院校的學生30人。 本村秧歌、戲劇也很有名。逢年過節,村里多辦起秧歌,活躍農村文化生活。村里經常派專業人員外出參觀,學習外地海水、灘涂養殖和海上捕撈的先進經驗。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僅有100公斤左右,吃不飽穿不暖。解放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02年,全村有拖拉機30輛、機車60輛、汽車6輛、中巴車4輛,電話96部,彩電130台,電冰櫃90台,洗衣機50台。 村莊建設建國前,村內街道不整齊,村民住房以草房為主。1981年,村委統一規劃了街道,規劃了新房區,村民住上了寬敞的新瓦房。2002年,人均住房面積20平方米。 集體福利隨著集體經濟的發展,村民的福利逐步提高。1980年投資5萬元,全村用上了電網供電。1982年投資4萬元,安裝了自來水。2000年投資2萬元,進行農網改造;集體和個人共同投資,建成電話村和有線電視村。20世紀以來,對考入大中專的學生,村里進行獎勵:中專生300元,大專生以上者1000元。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5年5月13日,村民隋學山在部隊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本村第一名黨員。同年村成立黨支部,隋奎雲在本村加入共產黨並任黨支部書記。1949年黨員身份公開,全村黨員有6名。2002年,全村有黨小組3個,黨員41名。曾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有隋奎雲、隋德雲、隋賢英、隋愛雲、隋正祥、隋樹林、隋國雲、隋洪書、隋洪早、隋湖祥。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2年設村公所。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始稱村民委員會,下設調解、治安、婦女、民兵等組織。1999年5月,隋國雲當選首任村民直選村委主任,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隋文明、隋愛雲、隋瑞雲、辛祝森、隋樹林、隋英進、隋德先、隋洪書、隋豐澤、隋國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