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夔州都督府
- 時代:唐代
- 管理地區:歸、夔、忠、萬、涪、渝、南
- 今屬:今重慶市全境、湖北西部
夔州都督府,唐代一級行政區劃名,治夔州(南朝梁至隋朝稱信州,今重慶奉節),貞觀十四年(640)改夔州總管府而析置,管理地區:歸、夔、忠、萬、涪、渝、南七州,...
夔州是一個地名,從漢代起至20世紀初,奉節為江關都尉、巴東郡、三巴校尉、巴州、信州總管府、夔州總管府、夔州都督府、夔忠涪防禦使、夔州路、夔州府等治地...
此碑全稱《唐故秘書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長史上護軍顏君神道碑》。顏勤禮乃顏真卿曾祖父,顏真卿撰並刊立此碑時,年71歲。此碑在歐陽修《集古錄》中曾有記載,但...
渝州先隸屬於夔州總管府(今奉節),後改隸夔州都督府(今奉節),為山南西道轄地。乾元元年(758年)復為渝州,乾元二年(759年)渝州改屬劍南道東川節度使。...
唐朝一直屬於夔州都督府(治今奉節)和夔州防禦使(治今奉節)。宋朝,開寶三年(970年),以萬州石氏屯田務置梁山軍,亦名高粱郡,隸夔州路(治今奉節),領梁山縣,...
唐武德元年(618年),設涪州,屬江南西道以及夔州都督府(治今奉節)。天寶初年,改為涪陵郡。乾元初年,復名為涪州。北宋,改隆化縣為賓化縣,屬夔州路(治今...
《名家書法教程:顏真卿勤禮碑》全稱《秘書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長史上護軍顏君神道碑》。自署立於大曆十四年(779)。碑四面環刻,存書三面。碑陽十九行,碑陰二十...
唐刻石,全稱《唐故秘書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長史上護軍顏君神道碑》,是顏真卿71歲時為其曾祖父顏勤禮撰文並書的神道碑。古人所謂墓前開道,建石柱以為標,謂之神道...
鹹通五年六月左授夔州都督府長史。樊綽生平,所知止此。蠻書校注作品目錄 編輯 雲南界內途程第一 山川江源第二 六詔第三 名類第四 六[貝僉]第五 雲南城鎮...
次年六月,綽受任夔州都督府長史,訪問黔、涇、巴、夏四邑民族情況。在實地調查的基礎上,他參考前人著作(袁滋《雲南記》等),撰成《蠻書》十卷,又名《雲南志...
《顏真卿勤禮碑》全稱《秘書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長史上護軍顏君神道碑》。...... 《顏真卿勤禮碑》全稱《秘書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長史上護軍顏君神道碑》。 書名 ...
(634年)改浦州為萬州,安史之亂前,先屬夔州總管府(今奉節),後屬夔州都督府(今奉節);天寶元年(742 年)改萬州為南浦郡;乾元元年(758年)復名萬州,仍領南浦...
次子師元,巂州都督府嘉徵縣丞。次子師楚,夔州都督府雲安縣令。芝蘭有秀,羔雁成行。滇北數十尹,莫大邛都之縣;邑東七百里,唯有巫山之峽。言其縣職,夔龍入於...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改萬州為開州;貞觀元年(627年)省西流縣併入盛山縣,安史之亂前的140年屬夔州都督府(治今奉節);廣德元年(763年)改盛山縣為開江縣,開州...
夔州都督府;萬、開、隨、硤、蓬、鳳、忠、渠、通、集、興、利、溫、復、合、鄧、歸,荊州都督府、梁州都督府;均、靜、金、巴、商、洋、淪、房、壁、閬...
次年六月,綽受任夔州都督府長史,訪問黔、涇、巴、夏四邑民族情況。在實地調查的基礎上,他參考前人著作(袁滋《雲南記》等),撰成《蠻書》十卷,又名《雲南志...
《顏勤禮碑》是唐代大書家顏真卿七十歲時為其曾祖父顏勤禮所書的神道碑,全稱《唐故秘方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長史上護軍顏君神道》。此碑建於唐大曆十四年(799年...
《書法描臨初學教材:顏真卿·顏勤禮碑》講述《顏勤禮碑》全稱《唐故秘書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長史上護軍顏君神道碑》,是顏真卿為其曾祖父顏勤禮所書神道碑。1922...
《中國著名碑貼精選:顏勤禮碑》編輯推薦:全稱《唐故秘書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長史上護軍顏君神道》,簡稱《夔州都督府長史顏勤禮碑》或《中國著名碑貼精選:顏勤...
東漢建安後為巴東郡治所,南北朝、隋、唐又先後為三巴校尉、巴州、信州總管府、夔州都督府治所。魚復辭海解釋 編輯 鰒(鰒) fù 〔鰒魚〕軟體動物,貝殼橢圓...
“釃勤禮碑”,全稱“唐故秘書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長史上護軍顏君神道”。於唐歷十四年刻立於長安。四面碑文,碑陽十九行,碑陰二十行,行均三十八字。兩側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