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靈峰(民國愛國教育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夏靈峰,名震武,字伯定,愛國教育家、學者,清鹹豐四年(公元1854年)生於里山的書香門第,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考中進士,卒於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夏靈峰
  • 別名:名震武,字伯定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杭州市富陽市里山鎮
  • 出生日期:清鹹豐四年(公元1854年)
  • 逝世日期: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
  • 職業:愛國教育家、學者
  • 代表作品:《中興十六策》
  • 主要成就:開辦“靈峰精舍”講學
  • 科舉:進士
清末民初,在富陽里山的隱岩崗上,有一座“靈峰精舍”,是著名的愛國教育家、學者靈峰先生傳播國際主義、愛國主義和弘揚中國漢學文化的中心。由於他辦學有方,學者來自全國各地,還有來自日本、朝鮮、越南等周邊國家。靈峰先生也因此而名聞遐邇。
他所處的是一個動盪不安的贈辨棵時代,滿清末期,政治腐敗,國虛民困,泱泱大國,淪為帝國主義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光緒五年(公元1879年),清廷派吏部侍郎崇厚出使俄國,交涉收回伊犁事宜。由於崇厚軟弱無能,在沙俄的政治訛詐與軍事威脅下,竟與俄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里民基驅條約》,將我國霍爾果斯河西岸,以及南境的特克斯河上游兩岸的大片土地都割讓給俄國。訊息傳來,朝野的有識之士無不義憤填膺。多再刪當時,尚在學習工部主事的靈峰先生,出自愛國之心,竟不顧個人安危,不怕官小職微,衝破重重阻力,破例越職向慈禧、光緒帝呈上了《力請廢約、決戰、首劾輔臣》的奏摺。要求廢約,反對投降,竭力主戰,彈劾兵部尚書沈桂芬,軍機大臣王文韶,吏部侍郎崇厚、恭親王奕訴等與簽約有關的大臣和王公。靈峰先生的愛國行動和直言敢諫之名,一時震驚朝野。但後為佞臣所讒,他的奏摺未被清廷採納。靈峰認為:“既然不得行其志,不謀其事,不能食其祿”,毅然棄官判翻槓尋回鄉。贈少項
清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八國聯軍占領北京,在北京姦淫搶掠,圖書、文物、奇珍國寶洗劫殆盡。慈禧挾持光緒帝逃往西安。中國危在旦夕。訊息傳到里山靈峰先恥束台頸生的耳朵里時,先生正在隱岩崗上潛心從教。經浙江學政文治保舉,他被應詔而去西安,面見慈禧和光緒帝,呈上五千字的進言書《中興十六策》,對清政府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提出了全面的改革方案。得到了朝廷官員和愛國之士的讚揚和支持,當時,有人把《中興十六策》全文抄寫並張貼在西安的大街上,人們紛紛傳抄。可是,《中興十六策》並沒有被採納。
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靈峰先生蒞京師分科大學講學,他以“居敬、窮理、應戶您力行”為宗旨,強調學古文與當時形勢相結合的方法。講《四書》自始至終圍淋鍵繞著愛國主題。充分體現了靈峰先生的愛國思想。
靈峰先生對朝鮮、越南留學生深表同情,熱忱地勉勵他們反抗日本、法國帝國主義,堅強鬥爭,爭取最後勝利。其中有這樣四句:“伯定一身都是骨,崑崙壓頂強不折。伯定一身都是血,灑遍四海水皆熱!”這可以說是靈峰先生一生的寫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