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邦克-杜博賽獎

夏邦克-杜博賽獎,是2018年由法國國家醫學科學院設立的獎項,用以激勵基礎科學和臨床醫學開展更多協同創新,普及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夏邦克教授與現代脊柱外科奠基人杜博賽教授的跨界創新精神。該獎面向全球科學家開放申請。

2023年12月,中國團隊榮獲法國第六屆“夏邦克-杜博賽”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夏邦克-杜博賽獎
  • 創辦機構:法國醫學科學院
獎項設定,歷屆回顧,

獎項設定

法國醫學科學院設立“夏邦克—杜博賽”獎,以普及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夏邦克教授與現代脊柱外科奠基人杜博賽教授的跨界創新精神。法國博效基金會發起和支持了這項國際獎項的設立,希望藉此向通過協同創新做出開創性成就的科學家致敬,並鼓勵更多的研究學者開展跨界交流,展開思想的碰撞與合作,為社會提供更先進的醫療科學技術和解決方案。該獎面向全球科學家開放申請,每年評選一次。

歷屆回顧

第一屆
首屆(2018)“夏邦克-杜博賽”獎由國際知名物理學家馬蒂亞斯·芬克教授和巴黎第五大學讓-米歇爾·科勒阿斯教授共同分享,以表彰他們在過去20多年的合作中將超聲回波和時間反演鏡理論套用於醫學影像領域,包括顱腦成像、乳腺成像、前列腺成像等等。
第二屆
第二屆(2019)“夏邦克-杜博賽”獎頒獎典禮在法國醫學科學院舉行。該獎由法國知名眼科醫生和科學家約瑟-阿蘭·撒艾樂教授及巴黎視覺研究所塞爾吉·碧高共同分享,以表彰他們在人工視網膜領域做出的貢獻。兩位教授在國際醫學影像界極具聲望。芬克是法國科學院和法國國家技術院的雙院士,他此前創立巴黎朗之萬研究所,同時擔任巴黎文理研究大學技術創新學院主席和香港科技大學客座教授。芬克是以波和影像聞名於世的物理學家,是超聲回波、時間反演鏡理論的發明者,這些理論在醫學、電子通信、潛艇等方面均有廣泛套用。科勒阿斯作為巴黎兒童醫院放射科專家,在醫學影像新技術套用方面作出了重要實踐和貢獻。
第三屆
法國醫學科學院決定將第三屆(2020)授予中國的盧洪洲教授和陳賽娟院士的跨界合作協同創新團隊,以表彰他們在新冠疫情暴發早期通過病原學和宿主免疫學雙重角度分析了新冠病毒感染後的結局,為疾病的治療和下一步的防控策略提供了科學依據。予定於2020年12月15日巴黎時間15時(台北時間22時)法國國家醫學科學院舉行線上頒獎儀式。
盧洪洲教授團隊主要從新冠的病原學出發,通過不斷改進技術方法,團隊高質量得完成了112例新冠病毒基因組測序、組裝和解析,發現SARS-CoV-2主要的兩個分支(Clade I 和Clade II)其傳播性、致病性和臨床表現等方面無顯著差異,未發現與COVID-19重症患者有顯著相關的病毒變異序列。
陳賽娟教授團隊主要從新冠感染後宿主的免疫學應答出發,重症患者CD4+ 和CD8+ T細胞呈顯著進行性下降趨勢,而炎性細胞因子IL-6和IL-8明顯增高;並通過康復者長期的隨訪研究,發現感染了6-7個月後康復者血液中持續存在針對新冠病毒的記憶性T細胞和中和抗體,緩解了人們對感染後免疫力及疫苗預防新冠病毒感染時效的疑慮,增強了完全戰勝新冠疫情的信心。
第六屆
2023年12月19日,法國國家醫學科學院將第六屆“夏邦克-杜博賽”獎授予由蘇州大學心血管病研究所心臟大血管外科專家沈振亞教授和細胞生物學家胡士軍教授組成的團隊,以表彰他們在細胞治療終末期心力衰竭的合作研究中作出的傑出貢獻。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