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穎奇

夏穎奇

夏穎奇,1950年生於東北呼倫貝爾海拉爾市。1968年第一批插隊知青,1972年第一批工農兵大學生,1978年改革開放第一批國家公派留學,1987年獲得加拿大渥太華大學動力機械專業博士學位,現任歐美同學會副會長。夏穎奇博士先後在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國家財政部等任職,並長期在中關村管委會任副主任(正局級),負責中關村園區人才資源、留學人員回國創業和國際合作工作。夏穎奇曾深度參與中央和北京市“高層次人才計畫”,多次擔任評審專家組組長,主編和策劃海歸創新創業十部紀實書刊和多本商務法務工具書,記錄了500多位海歸的創新創業故事。夏穎奇博士還曾擔任中關村論壇秘書長、北京海外學人中心首席顧問、北京專家聯誼會理事長、中關村創新文化發展促進會會長以及多個省市的發展戰略顧問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夏穎奇
  • 外文名:Xia Yingqi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內蒙古呼倫貝爾海拉爾市
  • 出生日期:1950年
  • 職業:海外人才事業開拓者、專家;中關村科技園區建設者
  • 畢業院校:北京理工大學,渥太華大學
人物履歷,人物生平,主要成就,主要作品,

人物履歷

2014年起,第七屆歐美同學會副會長
2010年起,北京專家聯誼會會長
2013年起,中關村創新文化促進會會長
2010年起,北京海外學人中心首席顧問
2009年起,中關村論壇協會秘書長
1999-2010 北京市政府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副主任、黨組成員
1995-1999 中國投資擔保公司,總裁助理、國際部總經理
1991-1994 國家財政部世界銀行司,處長
1987-1990 中國駐美利堅合眾國大使館,一等秘書
1981-1987 加拿大渥太華大學機械工程系,博士學位
1976-1980 北京理工大學動力機械實驗室,青年教師
1972-1975 北京理工大學動力機械系,工農兵大學生
1968-1972 內蒙古呼倫貝爾阿榮旗插隊知青,生產隊長

人物生平

夏穎奇出生於內蒙古呼倫貝爾海拉爾,1968年赴北大荒插隊。據夏穎奇回憶,那一段經歷極其艱苦,讓他一輩子記憶猶新。也正是那段經歷,造就了夏穎奇的人生底蘊、平民底色和堅強性格。1972年進入北京工業學院(現北京理工大學)學習,1975年畢業後留校工作。1978年考取第一批公派留學教育部獎學金,1981年出國並於1987年獲得加拿大渥太華大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即回國,同年被派往華盛頓任中國駐美國大使館一等秘書。
1991年離任回國,先後在中國財政部世界銀行司和中國經濟技術投資擔保公司工作。1999年以來,擔任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副主任,負責園區人才資源、留學人員回國創業和外事工作。在中關村享有極高的威信和榮譽。
1987年的迫不及待回國,讓數不清的人問過他“為什麼”,而他的回答只有一句話,“我沒有找到任何不回國的理由。”當他把自己馬上就要回國的想法告訴導師的時候,導師很吃驚,雖然很捨不得這個優秀的中國學生,但夏穎奇的愛國之情還是贏得了導師的理解和尊敬。在《人生幾何》中,夏穎奇寫到自己的信仰時說:我的信仰,讓我不留戀綠卡洋房。我無條件的回國,無條件為留學生工作,是我最基本的知識分子的追求。 夏穎奇坦言,海外留學和工作生涯,讓他深刻理解了只有祖國才是我們危難中賴以求生的最後一塊熱土,他發誓要用有生之年,竭盡全力為這塊熱土盡忠盡孝,且矢志不渝。夏穎奇用他自己的體會形容當代海歸:“報國之心,創業之志,反哺之情。”
1986年夏穎奇博士夫婦在渥太華大學1986年夏穎奇博士夫婦在渥太華大學
夏穎奇是個愛讀書的人,他說,“讀書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沒人打擾,沒人要求,沒有複雜關係,只要不分心,掌握一定方法,只要專注就可以了。他笑言,對自己來說,世界上最難的事情有兩件,一個是當官,一個是發財。而自己當前的職位,在偌大的北京不算是個官。
他說,人一輩子能自己做的決定很少,所有經歷的事情,包括理想、婚姻、工作,幾乎很少有自己決定的。他坦言,自己決定,而又影響自己一生走向的事情有兩件,其一,自己的愛人是自己選擇的。其二,無條件的回國。他在國外讀完了博士,論文答辯之後12天就毫無條件地回國。
夏穎奇談到留學回國人員時,他說:當我們在任何時候認真思考和談論創業這兩個字的時候,我覺得都是很激動人心的一件事情。因為創業所包含的人生價值和內涵太多,創業面臨的風險和不確定很大,所以談論創業的時候我們總是有不盡的話題。現在我們這個時代應該說有一些關健詞在中關村都能體現到,比如說海歸、創業、風險投資、上市這樣一些字眼。但是現在我們談這樣一個話題,和我們在五年、十年前談起來是不一樣的,如果再往前追溯30年,那時候我們只叫回國留學生,沒有叫海歸的。到2019年,我在中關村工作為海歸服務的20年了,應該說我見到了很多的創業案例,見證了他們的成功,也分享了他們的喜悅,同時我也跟他們有很多的交流,也看到了很多創業過程中不成功甚至很失敗的一些案例。
夏穎奇博士探親後返回加拿大在首都機場與家人合影夏穎奇博士探親後返回加拿大在首都機場與家人合影
回國創業有幾個要素。第一,政策環境。從中央到地方各種吸引人才的政策、工程、戰略等等,最著名的“千人計畫”,北京市的海聚工程,中關村高端領軍人才聚集工程,各個省市都有相類似的工程。從經濟資助,從政策兌現和給予的榮譽,政策環境幾乎能想到的都存在。第二,人文環境。各地不一樣,我們有些人選擇北方或者南方,有的選北京、上海、廣州、大連、天津、成都、重慶等等,人文環境各地不一樣,又有我們家鄉的情結,又有我們的母校情節,還有某些跟企業技術相關聯的因素,所以人文環境不一樣。但是僅僅就拿北京來講,人文環境也在變化,當年北京在2000年前後也有很多擁擠,車輛不太多,但是路很擠,路網、路況很不好,現在路能夠挖掘的潛力都挖掘出來了,甚至城鐵、捷運都建設完了,但是交通還是很擠,是因為車多。這個環境進一步惡化就是開始對車輛進行限制,搖號拿不到的時候,開慣了車的留美博士回來在北京買不到車。這樣一個剛性條件就阻止了很多海歸下決心把公司辦在北京。第三,人才環境。北京沒有大變化,大學科學院每年培養的年輕畢業生,現有企業的高科技人才,海歸回來的就有一萬多人,人才環境沒有更大的變化,但是人力資源的成本是上去了。2000年中關村科技園區大發展的時期,三千塊錢可以僱傭一個大學生,五千塊錢可以一個名牌大學的博士,現在不行了,人力資源成本已經大大增加了。
夏穎奇關於留學人員的重要觀點是:“留學人員是中國知識分子中的優秀群體,留學人員回國是促進市場化和國際化的重要載體。”國家要國際化,要全球化,派了很多幹部、代表團到各個國家訪問、考察、學習,對整個國家體制管理、財政稅收、科研製度、大學都做了很多觀察和學習,但代表團畢竟是走馬觀花。只有留學人員長期在海外紮根留學,有機會在國外的大學企業工作多年,這些人回來才真正把西方成功的市場經濟和管理經驗帶回到國內,所以促成了國際化。
關於留學人員的“三個極其優秀”判斷
夏穎奇認為海歸:“專業技術極其優秀,在海外最好的大學,最著名的導師名下攻讀了人生能夠達到的最高學位博士學位;國際化程度極其優秀;市場化理念極其優秀。”但回國創業一定要在技術方面做好調研,要有承受挫折的心理準備。近幾年,留學人員回國趨勢開始年輕化,從二十年前平均45歲現在降到大部分在三十歲左右,都是改革開放以後出生的。這個階段對這些年輕海歸正是生活開始好轉,又是獨生子女,又受到很多家庭和社會的推崇和吹捧,養尊處優的處境。如果抱有這個社會還會繼續捧你的想法,留學人員可能會心理準備不足。因為回來的時候面對的是市場,不管回來以後有開發區、管委會、各級政府,甚至有很多見面禮,但是下來要辦企業、創業是你自己打拚,打拚過程中面對的都是你的競爭對手。
“四次跨越太平洋”規律總結
我們在中關村見到很多成功企業,見到很多上市公司,理想和夢想都成為現實。夏穎奇認為,現在很多成功海歸都是四次跨越太平洋。第一次,當年早期留學出國時候跨越太平洋是很懵懂無知的,對於美國,對於大洋彼岸,對於那邊的社會制度,包括我們的讀書,生活有沒有著落,獎學金和學費有沒有著落,我們將來會走到哪裡去不是太清楚,甚至語言也是結結巴巴的,但是那時候是義無反顧奔到大洋彼岸去求學,努力讀書。第二次跨越太平洋,就是學成了,不滿足玻璃屋頂,不滿足於在外面給外國人打工,從愛國主義,從家鄉情結,從母校情結,從自己祖國文化認同感決定要回國自己大幹一番。最早的先驅像丁健張朝陽韓庚辰俞孔堅鄧中翰嚴望佳這些人。實際這個決定也並不是那么容易的,做這個決定是比出國還要難,因為你已經有了很多積累,有了很多成功了,所以機會成本比較高,我要放棄在海外的工作,放棄國外教授,放棄海外洋房、汽車和十萬、二十萬美元,回來要自己打拚,這個決定是比較艱苦的。但是在這種艱苦的情況下很多人打出來了,甚至很多人那時候是幸運的決定,就是他們回來的時候,他們所做的什麼東西國內都是沒有的,都是空白的,他們做出來拿出來就可以賣,1.0、2.0什麼樣的版本出去都有市場,都受歡迎。可是現在,如果在國外正在考慮回國,回來幾乎找不到一塊沒有開墾的荒地,所有市場幾乎都被開發、占領了,再搞出一個新的商業模式,就是自己能夠搶先一步,能夠領先半年,都很不容易了。第三次跨越太平洋,中國高科技未來人物的很多海歸的公司陸續開始上市。他們是第三次跨越太平洋到海外路演去了,把自己的企業推上美國的證券市場了,他們登入納斯達克、紐交所,如李彥宏周雲帆張朝陽鄧中翰韓庚辰這些人物,到國外資本市場上市了,甚至把子公司分公司開到國外了。第四次再跨越太平洋,那就是高高興興坐著飛機再回來,帶著國外上市融資獲得的資金在中國再展宏圖大發展。
創建中關村六大體系助推留學人員創新創業
2000年,中關村留學生事業剛剛開始,為數很少的幾個留學生企業散落在眾多高新技術企業中間,毫不顯眼。如何使中關村留學生企業成為一個事業,如何營造一個留學生創業和就業更加容易的生態環境,夏穎奇領命在中關村建立六大服務體系:1政策綠色通道、2全方位服務、3創業孵化、4大學資源共享、5項目融資和推介、6政府資金支持體系。六大體系的逐步完善夯實了中關村海歸創業的基礎設施,使中關村海歸事業理性而激情地展開。
2000年6月20日,中關村留學人員創業服務總部成立,中關村矽谷聯絡處也於一周后在美國掛牌。為營造高效的服務體系,夏穎奇著力在海外建立了五個海外聯絡處,分別設立在美國舊金山矽谷、華盛頓、日本東京、加拿大多倫多、英
國倫敦,為那些回國創業考察參觀的海歸人才提供服務;再是建立創業孵化體系,不僅僅是提供基本的物業服務,更重要的是法律諮詢、財務代管、人員培訓、招商引資、市場開拓等;第三大體系是大學和科學院資源共享體系,使留學生擁有強大的人才和科研的潛在資源;第四大體系是項目融資和項目推介體系,通過大型的項目交易會宣傳和推薦留學生的項目典型的如堅持十五年的“三三會”;第五是留學人員的職業發展體系,願意做高檔白領的,園區幫助他們找到合適的位置;第六是政府的資金扶持體系,政府拿出一筆錢,為這些創業園做補貼,給留學生企業減免租金,為剛剛回國創業的留學人員企業提供無償資助。幫助他們獲得科技部的中小企業創新基金和科委、教委、人事局各種資金。
建設這六大體系,從海外聯絡處、管委會留學生創業服務總部到中關村海歸創業園,形成流暢的無縫對接。中關村的留學生創業園也從2000年的1個發展到2010年的29個,夯實了海歸創業的基礎設施。夏穎奇對海歸創業園的要求則是“營造局部優勢環境,集中解決共性問題”,使得不熟悉國內的海外學子回國迅速融入中關村園區,減輕專家辦企業的困難,感受到祖國的溫暖。
“兩才落地”理論
夏穎奇認為,政府工作的一切努力,都是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工作目標就是要讓“兩才落地”:高科技的人才和風險投資的錢財。檢驗政府服務的主要標準,就是以企業成功為目的。海歸是我們國家的一大筆財富,他們非常國際化。他們的企業創造的價值,帶回來的技術、觀念、資本、市場和國際渠道,都是不可估量的。政府應踏踏實實地為留學人員服務,吸引他們回國工作創業,盡最大努力幫助他們,給他們提供儘可能好的條件,幫助他們建立事業發展平台,讓他們實現個人夢想的同時為國家和地方社會創造財富。
三十年前夏穎奇答“美國之音”關於“人才外流”
1989年夏穎奇在駐美使館擔任一等秘書時,回答美國之音關於中國“人才外流”的問題時說“你以為很多中國的留學生在美國就是人才外流嗎?你不要幸災樂禍,不要小看了中國人。中國留學生出國深造,這叫人才培養;畢業後在美國大學公司工作,這叫人才儲備;過些年他們會回國創新創業,往來於大洋兩岸,這叫人才交流!幾十萬幾百萬的中國學生走出國門,這是改革開放的重要決策。這些留學生在美國用不了多少年,就會吃夠了你們的漢堡可樂,要回中國吃他們的酸菜火鍋。你以為你會說幾句中國話就自己標榜是中國通了?我問你,你知道什麼是岳母刺字?什麼是陸文龍認祖歸宗?血濃於水,祖國母親和海歸責任的道理,你不懂!”

主要成就

1978年考取改革開放後第一批國家公派教育部獎學金,之後赴加拿大渥太華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夏穎奇曾被派往華盛頓任中國駐美國大使館一等秘書,期間曾擔任駐美使領館唯一授權簽署對美國務院外交照會豁免J-1簽證回國服務的外交官。離任後在國家財政部世界銀行司任處長,先後九次擔任中國政府談判團團長與世界銀行談判包括黃河小浪底等貸款項目。
2000年至2010年,擔任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正局級委員),負責中關村人才資源、留學人員回國創業和國際合作工作。 工作期間,接待過胡錦濤總書記等黨政領導,以及包括古巴主席卡斯楚、俄羅斯總理卡西亞諾夫、羅馬尼亞總統伊列埃斯庫、伊拉克臨管會主席魯巴伊、聯合國大會主席凱瑞姆、韓國朴槿惠等千餘個外國政要、諾獎獲得者、500強公司高管、知名學者、校長教授代表團。四十多年的留學、外交工作及回國後50餘次出訪,積累了豐富的外交、外事、國際政治、國際金融以及國際人才等經驗。
夏穎奇曾作為聯合國大會主席的特邀嘉賓出席聯合國總部192個會員國部長會議,在聯大的講話將中關村的影響力帶入聯合國。還多次代表中關村在美日法韓等國際會議作為主要發言人宣講中國的科技政策和中關村發展,在國際同業中成為知名活動家。
曾接受人民網《強國論壇》、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環球名人坊—海歸推動中國》以及新浪網搜狐網專訪。2009年被中組部選為優秀歸國留學人員參加國慶60周年天安門觀禮,並受到胡錦濤、習近平等接見合影。2011年入選北京市突出貢獻專家,2018年選入改革開放40年講師團。
夏穎奇博士在清華、北大、人大、中央財大、市委黨校、外交學院及幾十個省市應邀講課,並在國內多個省市政府、高新區擔任人才戰略和科技發展顧問。

主要作品

代表作品
《人生幾何》文集,其中四篇文章收入外交部檔案館。《漫步幾何》是根據1964年的國中課堂筆記整理,涵蓋代數物理文學哲學等範疇趣味幾何習題集(俞敏洪張亞勤李開復作序)。
主編作品
《海歸搶灘中關村》、《海歸奮鬥中關村》、《海歸競技中關村》、《海歸創業中關村》、《海歸匯聚中關村》等海歸創業系列書籍及《中關村科技園區留學人員創業商務指南》、《海歸創業商務指南》等三冊法務工具書籍。
策劃作品
《俊采星馳—北京海歸紀實》(第一冊至第五冊)海歸系列書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