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瑞馥

夏瑞馥

來自非洲,女性,出生在肯亞拉穆群島西尤村。迄今我仍然清晰地記得,姥姥在我小時候經常講述關於中國沉船的故事,說那是在600年前有兩艘來自中國的遠洋船隻在我們家鄉附近的帕泰島遭遇風浪沉沒,船上的中國水手逃生到島上,受到上加村村民的慷慨幫助,從此定居下來,後來又有中國人遷移到西尤村謀生。姥姥語氣肯定地說,我們這些人就是當年中國水手的後代。現在村裡有不少人家保存有當年中國水手遺留下來的東西。我們家裡也保存著一隻中國古瓷碗,這是我們家一代又一代人傳下來的,最後由姥姥傳給了媽媽。

如今,在太倉市中醫醫院針灸科門診,不少病人都認識這名“洋中醫”,而且十分喜歡她。在夏瑞馥剛開始拔火罐、針灸時,一些病人還安撫她不要緊張。“雖然去年暑假也跟著醫生學習,但今年是我第一次將書本上的知識用於實踐,感覺非常好,我對中醫也越來越喜歡了。”夏瑞馥表示,雖然實習期間每天都很忙碌,有時一天下來累得腰酸背痛的,但她覺得非常開心。

“開學就大三了,我希望本科畢業後,還能繼續讀研究生,了解更多的中醫知識。”夏瑞馥說,她對自己將來成為一名中醫很有信心,也希望能將中醫帶給更多的人。夏瑞馥還說,為了能更好地為市民治病,她希望自己能再學些本地話,方便她和病人之間的溝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夏瑞馥
  • 國籍:非洲
  • 出生地:肯亞拉穆群島西尤村
人物故事,人物經歷,

人物故事

大約9年前,幾位中國記者乘船過海來到島上我們的村子,其中一位記者臨離開之前還送給我一張名片,希望我能夠同他保持聯繫。自從那時候起,不斷有中國人來我們村,到我們家了解情況,說我們家可能是中國明代著名航海家鄭和率領船隊抵達非洲東海岸後遺留下來的後裔。去年,南京電視台拍攝《鄭和下西洋》紀錄片,記者再一次採訪我,並播放採訪內容,使我在中國成為知名的人士,說我是非洲的“中國女孩”。
2002年我給中國駐肯亞大使館寫了一封信,表示希望能夠到中國留學,熟悉和了解中國,今後為促進肯亞和中國的友誼做一些事情。中國大使館很快回信表示,只要我努力學習,高中畢業後可以申請中國政府的獎學金,實現到中國學習的願望。去年7月,中國隆重舉行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紀念活動,我受邀第一次來到中國。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在中國駐肯亞大使郭崇立先生帶領下,我見到了很多和藹可親的中國領導人,他們對我問寒問暖,關懷備至,詢問我有什麼願望和要求。我鼓足勇氣向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韓啟德表示,希望在中國學習中醫的願望。當時在場的南京市副市長許慧玲立即與南京中醫藥大學進行聯繫。
隨後我參觀了中國許多地方,這些地方大多因與鄭和下西洋有關而富有歷史意義。後來我來到江蘇太倉這個地方,當地朋友告訴我,當年鄭和的船隊就是從太倉始發遠行抵達非洲的。太倉人民視我為鄭和水手的後代,如同親人般歡迎我。說起來也非常奇怪,當我到達太倉後,頓時感覺當地的人格外親,當地的水格外甜,仿佛太倉就是我的家。
讓我終身難忘的是,在中國駐肯亞大使館和南京中醫藥大學的努力下,中國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給了我一個特別的名額,我終於來到南京中醫藥大學學習。在開學典禮上,我作為新生代表發言,受到了熱烈歡迎。當我第一次坐在中國的教室里上漢語課時,感覺特別新鮮和激動。當我的學習和生活出現困難時,中國老師和同學總是及時給予幫助鼓勵,讓我在中國的留學生活十分愉快。
自從來中國後,我接受過很多中國媒體記者的採訪,他們總是問我在中國生活和學習怎么樣。我感到非常幸運,南京中醫藥大學領導和老師對我照顧得無微不至。我的宿舍帶有獨立衛生間,空調、彩電、電話、炊具等一應俱全。學校食堂擔心我們這些穆斯林學生不太習慣中國飯菜,為我們準備了清真食物。現在,我已經能夠用漢語和中國人進行簡單交流。我最大的願望是,畢業後回到肯亞工作,回到自己家鄉拉穆群島上開辦一家中國診所,用精湛的中國醫術為肯亞民眾服務,做一名肯中友好使者。這是對鄭和當年遠涉重洋的非洲和平之旅的最好紀念。

人物經歷

夏瑞馥 (作者為南京中醫藥大學肯亞留學生)肯亞籍女孩夏瑞馥(中文名)千里迢迢來到太倉市中醫醫院實習,近來為前來就醫的病人把脈扎針、拔火罐,引來許多好奇的目光。
夏瑞馥
記者在太倉市中醫醫院針灸科門診見到了鄭和船隊船員後裔、肯亞女孩夏瑞馥,她正在為病人熟練地拔火罐、扎針。今年23歲的夏瑞馥,出生在東非肯亞拉穆群島,目前就讀於南京中醫藥大學。她於7月下旬開始在太倉市中醫醫院實習,整個暑期實習約20天。
夏瑞馥從小就迷戀上了中醫,當一名中醫是她的理想,“在肯亞,離我們家不遠處,就有一家中國人開的中醫診所,很受我們當地民眾的歡迎,”夏瑞馥說,在肯亞,人們生病了一般不愛看西醫,他們更願意去看中醫,吃中草藥。夏瑞馥說,小的時候,她媽媽身體不是很好,經常感覺心跳很快,也一直牙疼、頭疼的,吃過西藥,但沒明顯好轉。後來尋求中醫治療,沒想到她媽媽的病在中醫的治療下恢復了。那時,年僅17歲的夏瑞馥就決心將來自己也要學中醫,為老百姓服務。
2005年7月,夏瑞馥首次來到中國,到江蘇太倉“尋根”。“第一次來太倉時,雖然自己還不會說中文,但很多人對我都很熱情,給予我親人一樣的幫助。知道我喜歡中醫後,他們更是積極地為我聯繫學校。”夏瑞馥說,她能順利就讀南京中醫藥大學,圓自己的中醫夢,離不開太倉人民的幫助。目前,夏瑞馥在中國已經學習、生活了4年。已能流利使用中文的她一直說,在中國,在太倉,她有家的感覺。“在太倉,有我的‘家人’。每年的春節,我都會回來過節,和‘家人’一起過節。”夏瑞馥說,太倉是她的第二個家,以後無論走到哪裡,她都不會忘記自己是“中國姑娘”,不會忘記她在太倉的“家”。
如今,在太倉市中醫醫院針灸科門診,不少病人都認識這名“洋中醫”,而且十分喜歡她。在夏瑞馥剛開始拔火罐、針灸時,一些病人還安撫她不要緊張。“雖然去年暑假也跟著醫生學習,但今年是我第一次將書本上的知識用於實踐,感覺非常好,我對中醫也越來越喜歡了。”夏瑞馥表示,雖然實習期間每天都很忙碌,有時一天下來累得腰酸背痛的,但她覺得非常開心。
“開學就大三了,我希望本科畢業後,還能繼續讀研究生,了解更多的中醫知識。”夏瑞馥說,她對自己將來成為一名中醫很有信心,也希望能將中醫帶給更多的人。夏瑞馥還說,為了能更好地為市民治病,她希望自己能再學些本地話,方便她和病人之間的溝通。
夏瑞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