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泉(暨南大學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

夏泉(暨南大學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

夏泉,男,1966年出生於湖南省臨澧縣,現系暨南大學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歷史學博士,研究員,文學院歷史系中國近現代史專業博士生導師、公共管理學院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方向)碩士生導師,入選廣東省委“十百千工程”省級培養對象。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史(粵港澳近現代史、基督教教會教育史、晚清史)、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主講《中國近現代教育史研究》、《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基督教與近代中國》研究生課程。

2015年12月,任暨南大學黨委常委、副書記、紀委委員、紀委書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夏泉
  • 出生年份:1966年
  • 性別:男
  • 出生地:湖南省臨澧縣
  • 國籍:中國
人物簡歷,發表論文,主要著作,主持課題,所獲榮譽,

人物簡歷

1983~1987年,湖南師範大學歷史系學士學位(導師周秋光教授);
夏泉
1987~1990年,南京大學歷史系中國近現代史專業碩士學位(導師茅家琦、崔之清教授);
1999~2003年,暨南大學中國文化史籍研究所中國古代史專業(明清史與港澳史方向)博士學位(導師湯開建教授)。
1997年獲聘為副研究員,2008年獲聘為研究員。
1990.3至今在暨南大學工作,歷任校辦秘書科科長(1994.6~1998.4),研究生部副主任(1998.4~2000.4),黨委宣傳部副部長(2000.4~2003.6,主持工作)兼機關黨委副書記(2000.9~2003.6,主持工作),宣傳部部長(2003.7-2011.7)兼校團委書記(2003.7~2006.8),組織部部長(2011.8-2016.10)兼機關黨委書記(2011.8-2016.10)。
2015年12月,任暨南大學黨委常委、副書記、紀委委員、紀委書記。

發表論文

(一)A類刊物(中文權威核心期刊)
1、《郭嵩燾出使英國時的矛盾心態》,《近代史研究》1990-3;
2、《試論嶺南大學經費籌措及影響因素》,《高等教育研究》2004-6, 第一作者;
3、《“知識經濟”與世紀之交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研究》1998-3,人大複印資料《高等教育》1998-7全文轉載;
4、《華僑最高學府暨南大學的歷史變遷與現狀》,《高等教育研究》2002-3,第一作者;
5、《試論新中國華僑高等教育的興辦》,《高等教育研究》2008-11,第一作者;
6、《文化自覺理念下港澳台僑生文化素質教育的實踐與探索》,《高等教育研究》2009-2,第一作者;
7、《設立“橫琴高教特區”的若干思考》,《高等教育研究》2009-9,第一作者。
(二)、B類刊物(中文統計源期刊CSSCI
1、《清代閉關政策論爭》,《新華文摘》2003-4;
2、《中國近代對外開放思想研究的拓荒之作》,《開放時代》1991-6;
3、《何炳松“拆牆主義”的教育理論述評》,《教育評論》1991-4;
4、《新版〈辭海〉的兩處錯漏》,《中國圖書評論》1992-2;
5、《“以他的史著而存在” 》,《廣東社會科學》1993-4;
6、《新版<辭海>錯漏舉要》,《暨南學報》1994-2 ;
7、《端方與暨南學堂》,《暨南學報》1995-2 ;
8、《國際大都市與廣州高等教育》,《開放時代》1995-5 ;
9、《試論暨南大學在民國高教史上之地位》,《暨南學報》1996-2 ;
10、《在綜合大學實施綜合素質教育之我見》,《高等理科教育》1997-4 ;
11、《試論晚清早期駐外公使的國際法意識》,《江西社會科學》1998-10,人大複印資料《中國近代史》1999-1全文轉載,時任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所長、中國史學會會長張海鵬教授在《1999年中國近代史學術動態概述》(刊《近代史研究》2001-1)對該論文予以肯定;
12、《何炳松與南洋問題研究》,《東南亞研究》1998-3 ;
13、《利用歷史知識對理工科大學生進行文化素質教育》,《高等理科教育》1998-2 ;
14、《何炳松的華僑高等教育思想和辦學實踐》,《教育評論》1999-1 ;
15、《淺談開展研究生學術活動的實踐與體會》,《學位與研究生教育》1999-6;
16、《試論端方的教育思想》,《暨南學報》1998-1 ;
17、《試論上一個世紀之交的中國高等教育》,《高等理科教育》1999-3 ;
18、《開眼看世界與郭嵩燾的教育思想》,《暨南學報》1999-2 ;
19、《晚清早期駐外公使的愛國主義意識》,《江西社會科學》1999-7 ;
20、《何炳松與<暨南學報>的創辦》,《暨南學報》2001-1 ;
21、《鄭振鐸與上海國立暨南大學》,《暨南學報》2001-5 ;
22、《試論西方高等教育明清時期在中國的傳播》,《江蘇高教》2004-4 ;
23、《“史學沙龍”與研究生教學方式的創新》,《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4-3 ;
24、《試論首任駐美公使陳蘭彬》,《暨南學報》2000-3 ;
25、《清代閉關政策研究述評》,《清史研究》2002-4 ;
26、《開眼看世界與晚清駐外公使之派遣》,《光明日報》《史學周刊》2002.6.25 ;
27、《嘉道年間英華書院創校南洋研究》,《東南亞研究》2003-5,第一作者;
28、《陳序經與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2004-2 ;
29、《讀<澳門開埠初期史研究>》,《中國史研究動態》2000-9 ;
30、《龍思泰與早期澳門研究》,《東南亞研究》2000-2 ;
31、《19世紀粵港澳教育的演變與交流》,《暨南學報》2002-6 ;
32、《馬禮遜學校考實》,《澳門研究》(16),澳門基金會2003年版 ;
33、《晚清澳門教會教育研究》,《澳門研究》(17),澳門基金會2003年版;
34、《清嘉道年間新教教育研究》,《澳門研究》(21),澳門基金會2004年4月版 ;
35、《陳子褒與清末民初澳門教育》,《澳門研究》(22),澳門基金會2004年6月版,第一作者 ;
36、《試論明清基督教教育與粵港澳社會》,澳門《文化雜誌》2004年夏卷 ;
37、《明清之際天主教教育創校澳門研究》,《澳門研究》(23),澳門基金會2004年8月版 ;
38、《清代中國傳教士培訓基地:澳門聖若瑟修院》,澳門《文化雜誌》2005年春卷 ,2009年獲第二屆澳門人文社科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
39、《中國第一所教會學校:澳門聖保祿學院研究》,《澳門研究》(26),澳門基金會2005年2月版 ;
40、《基督教教會教育在中西演變述略》,《澳門研究》(27),澳門基金會2005年4月版,第一作者 ;
41、《教會教育家那夏理與真光書院》,《暨南學報》2006-3,第一作者 ;
42、《略論“忠信篤敬”的暨南校訓精神》,《東南亞研究》2005-6 ;
43、《明清基督教教會教育研究範式辨析》,《澳門研究》(33),澳門基金會2006年4月版 ;
44、《防範宗教滲透的思考》,《中國高等教育》2006-5 ;
45、《試論抗日戰爭時期國立東南聯合大學大的籌建》,《民國檔案》2006-3;
46、《試論陶鑄與暨南大學的重建》,《東南亞研究》2006-5;
47、《穗港澳大學生國家民族觀念比較研究》,《澳門研究》(37),澳門基金會2006年12月版,第一作者;
48、《冒籍視野下的“國際高考移民”現象研究》,《澳門研究》(40),澳門基金會2007年6月版,第一作者;
49、《試論清季江南儲材學堂》,《教育評論》2008-1,第一作者;
50、《探尋譚其驤先生早年的學術足跡》,《東南亞研究》2008-3,第一作者;
51、《追尋曹聚仁先生早年的活動足跡》,《東南亞研究》2009-5,第一作者;
52、《試論民族主義與“非基督教運動” 》,《澳門研究》(53),澳門基金會2009年8月版,第一作者;
53、《教會大學學生民族意識的覺醒:以五四運動中的上海聖約翰大學學生運動為個案的考察》,《民國檔案》2009-3,第一作者;
54、《晚清駐外使館的設立》,《江西社會科學》1992-3,人大複印資料《中國近代史》全文轉載;
55、《“五四”運動中上海聖約翰大學學生的愛國運動》,《澳門研究》(50),澳門基金會2009年2月版,第一作者。
(三)、其他論文
在《中國社科報》、《南方日報》、《南方都市報》、《港澳研究》、《貴州文史叢刊》、《中西文化研究》、《漢學研究》、《廣東史志》、《湛江師院學報》、《廣東社會主義學院學報》、《特區與港澳經濟》、《經濟前沿》、《宗教比較與對話》、《中西文化研究》、《基督教與中國文化叢刊》、《思想教育研究》、《溫州大學學報》、《中國研究生》、《博覽群書》、《神州學人》、《歷史大觀園》、《暨南教育》、《暨南高教研究》等報刊上發表其他論文50餘篇。

主要著作

1、《明清基督教教會教育與粵港澳社會》,獨著,列入嶺南文庫,廣東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該書出版後,有關學者刊發書評6篇予以積極評價,分別是:山東輕工學院張紹磊的《〈明清基督教教會教育與粵港澳社會〉評介》(刊中國社科院歷史所《中國史研究動態》2008-11);香港中文大學宗教系吳青的《〈明清基督教教會教育與粵港澳社會〉讀後》(刊北京大學哲學系《哲學門》2008-2);深圳市史志辦岳穎的《〈明清基督教教會教育與粵港澳社會〉述評》(刊澳門大學《澳門研究》第43期);張紹磊的《追尋明清粵港澳教會教育的歷史足跡》(刊澳門理工學院《中西文化研究》2008-1);暨南大學曾金蓮的《嶺南基督教文化視角下的明清粵港澳社會》(刊《廣東史志》2008-1);暨南大學蔣超的《中西文化交流視角下的明清粵港澳基督教教會教育》(刊《嶺南文史》2008-1)。在報刊、網路上刊發書訊10篇,分別是:《〈明清基督教教會教育與粵港澳社會〉出版》(光明日報2007.11.21);《“嶺南文庫”叢書又添力作》(科學時報2007.10.11);《暨大博士出版嶺南宗教文化力作》(羊城晚報2007.10.10);《嶺南宗教文化又出研究力作》(南方日報2007.9.18);《新華書目報》(2008.1.18)、《教育評論》(2007-5)、《信息時報》(2007.10.14)、《澳門日報》(2008.5.18)、中國教科網(2007.9.24)、《福音時報》(2007.11.26)等刊發書訊。除此,李娜在《2007年清史研究綜述》(刊《中國史研究動態》2008年第10期和《明清史》2009年第1期)第八部分(中外關係史)對該書予以好評。上述書評書訊認為,該書是明清基督教教會教育史領域難得的一部佳作,該書選題新穎,立意深刻,作者勇於提出新說,評價恰當中肯,文筆流暢,把研究引向深入,在公允中寓以創見,表現了作者紮實的史學功底和獨特的學術眼光。)
2、《忠信篤教,聲教四海——暨南大學校長何炳松》,主持撰寫並主編(曾金蓮、蔣超、李莉、岳穎參撰),列入章開沅、餘子俠主編的“中國著名大學校長書系”第二輯,山東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獲教育部、財政部“質量工程”子項目及浙江金華市政府課題資助。
3、《太平天國戰爭全史》,主要參與者,撰8萬字,排名第三(崔之清主編)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獲江蘇省2003年哲社優秀學術成果一等獎。
4、《百年暨南史》,副主編(張曉輝主編),撰12萬字,暨南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5、《凝聚暨南精神》,主編,廣東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獲教育部2008年高校校園文化優秀成果三等獎。
6、《見證暨南》,主編,廣東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7、《暨南大學》,主編,列入教育部“漫遊中國大學叢書”,重慶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獲教育部、財政部“質量工程”子項目資助。
8、《西學與漢學:中西文化交流史及澳門史論集》,共同主編並撰前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9、《真光書院校祖那夏理》,與程強強等合作,暨南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10、《馬萬祺研究資料彙編》,與董錦合編,暨南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
11、《薪火與弦歌:華僑高等教育研究》,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

主持課題

1、《高校師生宗教信仰變化研究》,教育部2007年規劃課題;
2、《宗教影響與大學生成長研究》,團中央2008年規劃課題;
3、《真光書院與清季民初廣州女子教育研究》,廣州市2009年社科規劃課題;
4、《穗港澳大學生國家民族觀念比較研究》,團中央2004年規劃課題;
5、《面向21世紀的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研究》,廣東省教育廳1996年課題;
6、《高校新聞宣傳與構建和諧校園研究》,廣東省教育廳2007年課題;
7、《廣州石牌地區高校資源共享,促進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研究與實踐》,廣東省教育廳2006年教改課題;
8、暨南大學課題10項:青年社科課題(1996)、黨建研究重點課題(2002、2005)、博士啟動基金課題(2003)、文化素質教育重點課題(2007)、研究生教改與思政課題(2009、2012)、本科生教改課題(2009、2012)、網路教學資源項目(2008);
9、參與湯開建教授主持的2005年國家社科基金課題:《清朝中期禁教形勢下天主教的傳播與發展》;
10、參與蔣述卓教授主持的2007~2010年教育部、財政部“質量工程”項目:《港澳台僑生文化素質教育與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50萬元(排名第二);
11、受馬萬祺辦公室、澳門基金會委託,主持“馬萬祺專題研究”系列課題;
12、團中央2012年規劃課題:《中共與五四青年節紀念研究》。

所獲榮譽

2001年獲“南粵優秀博士生”一等獎。2003年獲江蘇省哲學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2009年獲第二屆澳門人文社科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2010年獲國家民委優秀社科成果一等獎,2013年獲中國高教學會優秀成果獎。嶺南大講壇”主講嘉賓。《社會科學輯刊》編委(2005-2011)。主持創辦“百年暨南文化素質教育講堂”系列講座112講(2006 -201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