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不寐有賦》是南宋詩人陸游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的前四句通過急雨、大星、飢鶻、冷螢四個意象,激起作者胸中情感波瀾的媒介。後四句即景抒情,為自己歲月蹉跎,事業無成發出深沉悲痛的嘆息。這首詩氣勢蒼涼淒壯,抒情筆酣意足,激動人心。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夏夜不寐有賦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陸游
- 作品出處:《劍南詩稿》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夏夜不寐⑴有賦
急雨初過天宇濕⑵,大星磊落⑶才數十。
飢鶻⑷掠檐飛磔磔⑸,冷螢墮水光熠熠⑹。
丈夫無成忽老大,箭羽凋零劍鋒澀⑺。
徘徊欲睡復起行,三更猶憑⑻闌乾⑼立。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寐(mèi):睡,睡著
⑵天宇濕:天宇間瀰漫著一股濕熱空氣,使人氣悶。
⑶磊落:大而分明的樣子。
⑷鶻(hú):一種猛禽。
⑸磔(zhé)磔:象聲詞。鳥叫聲。
⑹熠(yì)熠:鮮明的樣子。
⑺澀:不滑溜,不鋒利。
⑻憑:靠著。
⑼闌乾:欄桿。
白話譯文
一番急雨過後,天宇間瀰漫著一股濕熱空氣,使人氣悶,天上大而分明的星星,有數十個。
飢餓的鶻也低飛過房檐,發出叫聲,螢火蟲掉入水中,放出鮮明的光來。
我一個大丈夫一事無成忽然間就老了,箭矢的尾羽已經凋零了,寶劍也不鋒利了。
獨自徘徊,想要睡覺又起來走走,到三更了還靠著欄桿站立著。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淳熙六年(1179年)六月,於建安提舉福建常平茶鹽公事任所時。是為抒發報國無門、自傷老大的悲慨而作。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詩一上來寫特殊的天氣。“急雨初過天宇濕”七字統攝前四句,籠罩全篇。夏夜得雨,按說應該使人感到舒適涼爽,今乃不然。因是“急雨”,來勢迅猛而時間短暫;又系“初過”,溽暑未消。這陣急雨將地面積熱化為氣浪蒸騰,初停時這種熱浪特別逼人,因此這一番急雨過後,留下“天宇濕”的氣象——天宇間瀰漫著一股濕熱的空氣,使人氣悶。且由於“急雨初過”,雨腳雖斷,雨意仍濃,仰觀天幕,依然黑雲帶雨,僅見少數大星閃著幽光。觀此自不勝蒼茫寥落之感。這就是“大星磊落才數十”提供的意象。在這種低氣壓中,萬物自然煩躁不安,因而“飢鶻掠檐飛磔磔”。鶻是“隼”一類的猛禽,善於高飛搏擊,此時也只能掠檐低飛而磔磔有聲。“鶻”前加一“飢”字,益見其遑遑不安。此時螢蟲也無力遠飛,墮入水中,而發出閃爍之光。此光,與天宇間大星幽冷之光,兩相映照,顯出宇宙間一派淒迷幽暗景象。以上四種興象,與放翁當時感受到的時代氣息,是一致的。
回首平生,他在青年時代即受壓於奸相秦檜,後來又因反對招權植黨的佞幸,激怒孝宗,貶居外官;三年後,復因“力說張浚用兵”,解職歸里。後雖一度起用,老來還是因“嘲弄風月”的罪名,被劾去官。當時宋朝河山半淪金人之手。陸游力主抗金,銳意恢復,卻不斷受到排擠。在這個不眠的夏夜,他漫步中庭,種種家國身世之情,乃因急雨、大星、飢鶻、冷螢諸多興象而激起層層波瀾,逼出“丈夫無成忽老大,箭羽凋零劍鋒澀”的五六兩句。這是無可奈何的浩嘆。“丈夫”本當有所作為,今乃一事無成,而人已老大,“學劍四十年,虜血未染鍔”,這是他個人的悲劇,也是時代的悲劇。但轉而自思:回天乏術,浩嘆又復何益。於是,在這兩句之後,轉而勾畫出一個傍徨不安的自我形象。先是徘徊不定。繼乃強自矜持,準備安寢。終因苦恨難平,復至中庭茫然地來回行走。“徘徊欲睡還復行”七字千迴百轉,寫盡志士憤懣難平的起伏心潮。最後,這種種家國之情,凝於“三更猶憑闌乾立”一句之中。詩篇已盡,詩情未已。
這首詩最值得注意的是前四句興象構成的氣氛色彩。這四句如易水之歌未發,擊築之聲已自具悲慨;山雨欲來,先有狂風滿樓。一種憤懣之氣籠罩全詩。有了這前四句的積蓄,後半才轉入正面抒情。但又點到即止,感情的閘門稍開即闔,最後以形象挽住全詩,筆酣意足卻又引而不發,遂使此詩具有淒咽頓挫、激盪迴旋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