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會計

夏商周會計

史家根據片斷的史料推斷,夏商周時期(約公元前21世紀至公元前771年)的記錄記數計量,由粗糙簡單模式轉化為向嚴密化發展。財會形態和核計結構超越了遠古結繩記事和書契年代,完全排隊舊石器時代的粗俗簡陋,擺脫了新石器時期那種群體部落的狹隘生產流程所顯示的繩絲工狀態。據《韓詩外傳》記載,夏商周朝代賦斂精密制度,已採用計算、核算、記帳、考核、指審等一套十分完善的會計管理流程。從龍山鎮城子崖遺址發現鑽痕16塊的甲骨卜辭看,當時會計記錄主要方式是記在卜骨上。

在《尚書·王子之歌》記述,王府在徵收稅賦時,主要採用“石斛”和“銅鈞”兩種實物計量度量器具,收進與支出都是用“斛”和“鈞”的量入與量出。《史記》記載“左用繩,右規矩”的計量記錄核算度量法在當時已普遍運用。我由最古的會計始於蕙禹。蕙禹會諸候於茅山進行全國財務匯集稽核,後因此更名茅山為會稽,就是現在浙江的會稽。《韓非子》記述:“禹朝會諸之君會稽,防風這君後至,禹斬之”。防風君是北部的負責人,他抗拒禹分配賦貢不準時交納,大禹將防風君殺了。可見當時索貢物的嚴酷性,會計已呈現出巨大的威力。“會稽”二字依照司馬遷的說法是指“會計”。“會計者,會稽也”(《史記·夏本紀》)。“稽”原有核算記錄、査考定數的意思。《周易繫辭》有“稽其類”之說,其意思是核計數目的涵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