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五月武昌舟中觸目

《夏五月武昌舟中觸目》是元代詩人揭傒斯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此詩首聯寫的是近景,有把櫓的船家和江面的雨;頷聯寫連綿起伏的青山,沙灘上有兩位閒聊的老人;頸聯以聽覺感受為主,江上歌聲答和迴蕩,船頭雨聲淙淙;尾聯寫詩人推開船篷看去,是一片鄉野與飛翔的白鷗,體現了詩人怡然自得的心境。全詩不首一典,緊扣題“觸目”二字,就眼前景色,信筆一一收入詩中,清曠通靈,味雋意永。數語之中,有動有靜,有聲有色,有遠有近,以樸素的語言,描繪出一幅清新可愛的水墨圖,平淡中泛漾著濃郁的水鄉氣息。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夏五月武昌舟中觸目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揭傒斯
  • 作品別名:武昌舟中
  • 出處:《元詩別裁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夏五月武昌舟中觸目
兩髯背立鳴雙櫓,短蓑開合滄江雨。
青山如龍入雲去,白髮何人並沙語。
船頭放歌船尾和,篷上雨鳴篷下坐。
推篷不省是何鄉,但見雙雙白鷗過。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武昌:地名,今湖北武漢市。觸目:即所見,指目光所及。
2.兩髯(rán):兩個長髯的船夫。髯,指蓄著長須的人。背立:相北而立。鳴雙櫓:謂搖動著櫓槳,發出悠揚的咿呀聲。
3.開合:描寫搖船人身形起伏,身上蓑衣隨之張開合攏。滄江:泛稱江水。江水呈青蒼色,故稱。
4.“青山”句:寫青山蜿蜒如龍,時隱時現在烏雲之中。
5.並沙語:並立在沙灘上交談。並,並排、並列,有版本作“竝”。
6.不省(xǐng):不曉得。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兩翁相背而立划動著乃雙櫓,短短的蓑衣忽開忽合,江面下著雨。
蜿蜒如龍的青山直接天邊的雲,兩個白髮老人並立沙灘絮絮而語。
船頭的篙手唱歌船尾的舵手應和,篷頂淙淙的雨聲伴我在篷下坐。
推開船篷不知道到了什麼地方,只見一雙雙白鷗從帆邊飛掠而過。

創作背景

揭傒斯年輕未仕時,曾出遊漢、湘一帶。此詩即是詩人於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年)五月遊歷中所作,時揭傒斯旅居武昌。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此詩首聯寫的是近景,兩位把櫓的船家,江面的雨。著筆清美而又情韻悠悠。詩人描摹他們的狀貌,奇在只從側面落筆,只是相背而立的兩個身影,和一式飄拂的頷間須髯,能約略猜到,那該是兩位頗有年紀的老翁。“短蓑開合”既表現了船翁搖時的俯仰之態,又暗示了勁爽之風在江上的吹拂。而作為背景的,便是雨絲交織中的空屬清江。這就是詩之開筆展示的景象——江雨,鳴櫓,髯飄飄的船家側影,即構成了一種清美和情韻悠悠的水上境界。
頷聯寫連綿起伏的青山,遠處的雲,沙灘上兩位閒聊的老人。給人以緩緩流動之勢和江岸村野淳真恬美的風情。詩人用“如龍入雲”描摹,其意態形神就全都活了。“白髮何人並沙語”,即從詩人眼中,展示了江岸村野的真淳風情。“何人”二字似問非問,更生一段景與興會的韻致。
頸聯以聽覺感受為主,江上歌聲答和迴蕩,船頭雨聲淙淙。這是和諧、歡悅、親切的“聲中景”,歌聲和雨鳴交匯一片,剎那間打破前文所創造的安謐清寧之境,全詩帶來了一種歡悅親切的聲情,而“篷下坐”的抒情主人公亦進入了心境澄朗的忘我之境。這兩句詩放在船行江上的全景中涵詠,歌聲在雨中船上,船在清波迭盪的江中,江在青峰入雲的山岸間,而在這一切之上,更有飄灑無際的漫天綠雨,這兩句詩,正是傳寫出了絕妙的“聲中景”。
尾聯寫詩人推開船篷,以詩人凝思中的物換景移,將詩境推向了一個親切而陌生的新天地,而翩翩遠去的白鷗,像是牽著不盡的悠嘆之情。表現了詩人怡然自得的心情和境界。
總之,這首詩描繪出了有遠有近,有聲有色,有人有物、有山有河、有雲有雨、有迷濛有清晰的流動著的立體畫面,其中洋溢著輕鬆、歡悅的情調。詩中有一種表現生命搏動的清鮮活躍之氣——那船家的歡悅棹歌,岸山的如龍入雲,和江上白髮人的親切“並沙”之語,展現出了詩人行舟江南雨中的迷人風情,如夏日之新雨,飄過詩行,給讀者帶來的是一片透心的清涼。全詩不著一典,只是就眼前景色一一收入詩中,卻寫得清曠通靈,味雋意永。

名家點評

中國古代散曲學會理事、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孔繁信:揭曼碩的山水之作,以唐人為宗,“旁參三謝”,其佳篇清新自然,如“美女簪花”,“清婉麗密”,別開生面,讀之又是一番風味。此詩是寫夏雨中在船上的見聞和感觸,詩中形象生動逼真,造景渾厚奇特,是一首絕妙的“夏雨煙雲圖”。(《詩詞曲賦名作鑑賞大辭典:詩歌卷》)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總編輯李夢生:這首寫景詩描繪了長江雨中見聞,表現一種悠閒自得的情趣。詩注重放縱與收挽,由近至遠,又由遠而近,有大環境的描寫,也有近景的特寫,而處處以人物為中心,使全詩充滿活潑的生機—這些,正是揭傒斯寫景詩的特點。(《古詩觀止》)
湖南科技大學中文系教授彭建明:虞集評揭傒斯的詩時說道:“曼碩詩如三日新婦。”明人胡應麟解釋道:“三日新婦’,鮮而麗也。”還應進一步解釋,加一句“可親可喜也。”的確,這詩中有一股生命搏動的清鮮活潑之氣,有一種親切而不膩人之感。元代畫家輩出,山水畫在元代有很大的發展;元代山水詩也講究層次顏色,布局結構,這時的“詩中有畫”也隨山水畫的發展而發展了。本詩很能說明這一點。(《歷代詩詞曲千首精譯》下冊)

作者簡介

揭傒斯(1274—1344年),龍興富州(今江西豐城)人。元代書法家,字曼碩。延祐初授翰林國史院編修,元統初官升至侍講學士,贈護軍,追封豫章郡公,諡文安。故世稱“揭文安”。總修遼、金、元三史,擅長詩文和書法。有《揭文安公全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