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陽曲·山市晴嵐

《壽陽曲·山市晴嵐》是元曲作家馬致遠創作的一首散曲。這首曲子寫傍晚小山村雨過天晴之後的美麗景色,描繪了晴嵐、草店、晚霞、酒旗、山色等景象,表現了作者恬淡平和、向晚寧靜的心態。全曲語言簡練,色彩絢麗,層層描景,景象鮮明,堪稱一筆一景,曲中有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壽陽曲·山市晴嵐
  • 作者:馬致遠
  • 創作年代元代
  • 出處:《全元散曲
  • 作品體裁:散曲
  • 作品別名:雙調壽陽曲·山市晴嵐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雙調】壽陽曲·山市晴嵐
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霽。四周山一竿殘照里,錦屏風又添鋪翠。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雙調:宮調名。元曲常用宮調之一。
⑵壽陽曲:曲牌名,又名“落梅風”。全曲五句四韻,句式(襯字除外)為:三、三、七、七、七。
⑶山市:山區小市鎮,謂買賣之地。晴嵐:雨過天晴,山間散發的水汽。嵐,一指山風,又指山中霧氣。
⑷花村:指山花爛漫的山村。
⑸草店:指山野酒店。
⑹霽(jì):本指雨止,引申為天氣放晴。
⑺一竿殘照里:太陽西下,離山只有一竿子高。
⑻錦屏風:比喻四周的山嶺像屏風一樣,。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花村之外,草店之西,傍晚雨過天晴,晚霞映滿天際。夕陽西下,一竿殘照,如屏風般的山巒蒼翠欲滴。

創作背景

山市晴嵐,乃瀟湘八景之一。瀟湘,原指湘江與瀟水在零陵的匯合處,後用以指湖南。據《寄園寄所寄》《夢溪筆談》等書記載,宋代宋迪,以瀟湘風景寫平遠山水八幅,時人稱為瀟湘八景,或稱八景。這八景是:平沙落雁、遠浦帆歸、山市晴嵐、江天暮雪、洞庭秋月、瀟湘夜雨、煙寺晚鐘、漁村夕照。馬致遠所描寫的八首《壽陽曲》的名稱與之完全相同,由此可知,他描寫的八曲也是瀟湘八景。此曲乃其中之一。據孫楷第考證,馬致遠“至大、至治間宦江浙,至治末始改江西”(《元曲家考略》)。又,馬致遠八景小令之一的《壽陽曲·洞庭秋月》有“豫章城故人來也”之句,由此可知,這首小令寫於作者由江西至湖南之時。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支曲子寫傍晚小山村雨過天晴的秀美景色。雨過天晴,山村映照在落日餘暉中;晚霞作襯,四周山巒像錦屏風般迷人;眼前的草店與山村景象連成一體,構成一幅和諧清新靜秀麗的“山市晴嵐”圖。
“花村外”,首句暗點題面中“山”字。“花村”一詞,是點明描寫的是山花爛漫的山村;一個“外”字,將景物描寫的境界擴大,表明此曲著眼點不是山村內景,而是山村外景。接著,“草店西”,暗扣題面“市”字。“西”字與前句“外”字相呼應,進一步表明此曲不是描寫草店本身的面貌,而是描寫草店外的自然風光。花村、草店,雖非作者落墨之所在,但恰如古人山水畫的“點俏”,使一幅寧靜,恬淡的山水畫平添一絲生氣,使人想起“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陶淵明飲酒》)的意境。這樣,全曲的風景描繪便有了一種既在人間,而又超塵脫俗的意味。故此曲以“花村”“草店”開篇,卻又妙在似寫未寫,它是全曲總意境的一個有機成分。
第三句“晚霞明雨收天霽”,又扣題面中“晴”字。按《北詞廣正譜》,此曲牌第三句的句式是上三下四,讀若“晚霞明、雨收天霽”。“晚霞明”為一頓,三字將山市上空寫得清新通明,燦爛多彩,且又點明所寫的是晚晴。“雨收天霽”又一頓。此句最妙在一“明”字,它恰到好處地表現了雨後晚晴給人的視覺印象和心理感受。下文的描寫則無不由“明”字生出,此可謂全曲風景描寫之“眼”。
第四句“四圍山一竿殘照里”,將視線進一步移向“花村外,草店西”的四周之山。“一竿殘照”與前句“晚霞”巧妙銜接,曲意流暢自然。“一竿殘照”,本為一竿照”之意,指夕陽距山僅一竿之通。然若照應上文的“草店”,似亦可指草店上空的一竿酒旗。此曲題為“山市晴嵐”,小酒店上空,有一面酒旗在霧氣中若隱若現,在微風中悠悠飄拂,使綺麗的大自然風光中又滲透著人間生活氣息,則更富有詩意。此句與《西廂記·長亭送別》中“四圍山色中,一鞭殘照里”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末句“錦屏風又添鋪翠”,錦屏風,是用比喻對“四圍山色”的進一步具體描繪。山色青青,在淡淡霧氣中聯成一片,再加上夕陽晚霞的輝映,就像錦屏風立在“花村外,草店西”。這個比喻極其形象。唐代王維《送方尊師歸嵩山》詩,有“夕陽彩翠忽成嵐”之句,這裡化用其意境。夕陽照射雨後的青山,水蒸汽上升,產生霧汽,錦繡的青山好像添鋪了一層彩翠,這個境界何其絢麗多彩。
“山市睛嵐”是宋元間畫家詩人筆下經常出現的一個審美境界,元代詩人曲家對這一境界題詠的角度是不同的。元代詩人揭傒斯有《山市晴嵐》詩:“近樹參差出,行人取次多。板橋雙路口,此世幾回過。”偏重於描寫地面景物,描寫的中心是行人,主要表現了一種生活美。而馬致遠這支小令則由天及地,描寫的中心是晴嵐,著重表現了自然美。由此可見,詩人對於同一審美對象,有著不同的審美感受和表現中心。

名家點評

江蘇師範大學教授趙興勤:“本曲是一首寫景小品,描繪了小山村雨過天晴之後的美麗景色。晚霞殘照,青山鋪翠,顏色的對比十分強烈,組成一幅絢麗的畫面,奪人眼目。與作者的其它作品不同,有一種難得的淡泊和寧靜。”(《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全注新譯精講叢書·元曲三百首》)

作者簡介

馬致遠,元代雜劇家、散曲家。號東籬,一說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曾任江浙行省務官(一作江浙省務提舉)。晚年隱退。所作雜劇今知有十五種,現存七種。作品多寫神仙道化,有“馬神仙”之稱。曲詞豪放灑脫。與關漢卿白樸鄭光祖同稱“元曲四大家”。其散曲成就尤為世所稱,有輯本《東籬樂府》,存小令百餘首,套數二十三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